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2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44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70篇 |
综合类 | 600篇 |
基础理论 | 79篇 |
污染及防治 | 306篇 |
评价与监测 | 15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研究回灌比例对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探讨了回灌比例为15%、20%、25%、30%和全回灌(体积分数)时,反应器所产渗滤液及填埋垃圾性质在不同回灌比例下变化的趋势,填埋周期为198 d。结果表明:回灌比例为25%的反应器所产渗滤液中的氨氮于135 d达到GB 16889-2008所规定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排放浓度限值,较其他反应器提前3~49 d,整个填埋周期所产还原性有机物较其他回灌量低2.11%~20.16%;且有机垃圾降解速度最快,至填埋结束时,沉降率为75.13%,比其他反应器多0.87%~2.63%,总有机质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8.47%和7.39%,较其他回灌比例分别低0.61%~5.52%和0.2%~0.64%,表明25%的回灌比例有利于快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52.
953.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挥发性脂肪酸,若其可以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补充碳源,将对降低碳源投加成本和实现垃圾渗滤液的资源化利用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城镇污水处理厂考察了垃圾渗滤液补充进水碳源的脱氮效果,并进一步对比了传统碳源(甲醇、乙酸钠)、垃圾渗滤液及垃圾渗滤液在不同pH条件下产生的水解酸化液作为碳源时的反硝化效果。结果表明,实际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加乙酸钠作为补充碳源时总氮去除率仅提高3%左右,而在进水中混合垃圾渗滤液后提高了约10%。垃圾渗滤液与乙酸钠作碳源时NO3--N去除率均>97%,但垃圾渗滤液为碳源时最大比反硝化速率高达8.8 mg·(g·h) -1(以MLSS计),是乙酸钠为碳源时的1.7倍;垃圾渗滤液中性和碱性水解酸化液为碳源时,反硝化效果相差不大,最大比反硝化速率为4.5~4.8 mg·(g·h) -1(以MLSS计),NO3--N去除率仅为70%左右。垃圾渗滤液或其水解酸化液是否可以作为强化脱氮效果的补充碳源取决于基质本身的性质。 相似文献
954.
以草酸铁络合物/H2O2作光氧化剂,利用日光对垃圾渗滤生化出水进行了光氧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的初始体系pH=3.0,H2O2投加量为460mg/L,Fe3+质量浓度为20mg/L条件下,反应60min后,CODCr去除率可达80%以上;溶液初始体系的pH、H2O2和Fe3+的投加量及废水的水质对光解过程有显著影响,而且在太阳光照射下,CODCr去除率比紫外光照射下高。研究表明,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用日光/H2O2/草酸铁体系对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较好,可作为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955.
针对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铝铁复合淀粉(CAFS)絮凝-微波/H2O2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考察了初始pH、絮凝剂投加量、微波辐射反应时间和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处理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最佳反应条件为pH 6.0,投加量13 mL/L;微波/H2O2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3.0,30% H2O2 25 mL/L,温度70℃,反应时间5 min。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单独CAFS絮凝、单独微波/H2O2和CAFS絮凝-微波/H2O2联用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2.3%、42.4%和85.7%,CAFS絮凝与微波/H2O2联用,可利用CAFS残余的Fe2+与H2O2构成Fenton氧化体系,实现絮凝与微波催化氧化工艺的耦合,两者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56.
污泥经预处理达到入场标准后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是我国现阶段污泥处理的主要方式。由于污泥与生活垃圾特性差异较大,会影响渗滤液物理、化学、生物特性,进而对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柱实验对比了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填前后产生的渗滤液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填后渗滤液中颗粒物浓度及大颗粒物占比均有显著提升;采用生石灰对污泥预处理提高了污泥自身有机质(VFAs等)的释放速率;8%的生石灰预处理污泥(10%混合比例)掺加量会提高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液中Ca2+浓度31.6%。通过分析可知,结合填埋场导排系统堵塞的影响因素有微细颗粒物沉淀、微生物膜生长及钙基化合物沉积,从减缓填埋场导排系统堵塞、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的角度出发,污泥宜单独分区填埋,生石灰预处理污泥不宜与生活垃圾混填。 相似文献
957.
用矿化垃圾作为吸附剂吸附处理生化后的垃圾渗滤液,利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改性温度、pH、吸附剂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对矿化垃圾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矿化垃圾改性温度为700℃,水样pH值为9,吸附剂用量为60 g/L,反应时间为10 h时,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58.38%和79.77%,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1.68 mg/g和1.58 mg/g;动力学数据拟合COD和氨氮吸附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即吸附速率被化学吸附所控制;等温方程拟合表明,矿化垃圾对COD和氨氮的吸附分别属于多层吸附和单层吸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吸附过程中OH、CO和C-O 3种基团起主要作用;电镜扫描结果显示,矿化垃圾改性前、后和吸附前、后内部结构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58.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和进水pH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厌氧出水和好氧出水的脱氮效果比较,探讨固定化微生物构筑物的合理位置。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厌氧出水时,最佳HRT为72 h,最佳DO为5 mg·L-1,最佳进水pH为7.5~8.5;处理好氧出水时,最佳HRT为84 h,最佳DO为5 mg·L-1,最佳进水pH为7.5~8.5;处理厌氧出水和好氧出水时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3.8%和92.6%,将固定化微生物构筑物单元设置在好氧处理之后更合理,可以充分发挥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渗滤液脱氮方面的独特优势,切实解决渗滤液高效脱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9.
垃圾渗滤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微核效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垃圾的微核率为12.70×10-3 ,渗滤液的微核率为(16 .76 ~29.5)×10 -3 .垃圾场底部0~10 cm 处的土层已被污染,微核率为15.38 ×10-3 ,与CK有显著性差异;而30 ~40 cm 处土层的微核率为7 .65 ×10-3 ,与CK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处土层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向下迁移有拦截、净化作用.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的微核率明显降低.蚕豆根尖微核检测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认为此法可用于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状况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960.
在单缸风冷四冲程直喷柴油发电机上,燃用柴油、生物柴油、10%乙醇-45%生物柴油-45%柴油(E10B45D45)和20%乙醇-40%生物柴油-40%柴油(E20B40D40),采用16%、28% EGR率,测试并分析了经济性,NOx、HC和CO的排放性能和烟气的光吸收系数。研究表明:柴油的油耗最低,生物柴油次之,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加,混合燃料的油耗增加;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多,NOx排放量降低,与燃用柴油相比,E10B45D45和E20B40D40平均可降低约16.1%和30.2%;采用EGR可有效降低NOx排放,对应16%、28% EGR率,E10B45D45的NOx排放可平均降低19.3%和39.5%,E20B40D40平均降低10.7%和43.5%;随着乙醇含量的增多,HC排放量显著升高,对比于柴油,E10B45D45和E20B40D40分别升高了59.8%和172.1%;采用EGR后,HC排放增加;随乙醇含量的增加,CO排放也明显增大,对比于柴油,E10B45D45和E20B40D40分别升高了58.6%和131.1%;采用EGR后CO排放增加;各燃料中,柴油在小、中负荷烟气的光吸收系数最低,大负荷时却最高;不宜在小负荷时采用较高的乙醇掺混比和较大的EGR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