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574篇
安全科学   117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855篇
基础理论   422篇
污染及防治   240篇
评价与监测   126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土壤中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采用吸附与解吸实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条件下,棕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规律,以及菠菜吸收重金属的特点。结果表明:棕壤对铅、锌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对镉的吸附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回归都不显。重金属被吸附后的解吸率顺序为:Zn〉Cd〉Pb。Pb^2+与吸附位结合的牢固程度较单一污染时大,而Cd^2+和Z  相似文献   
762.
基于环境逸度模型的化学物质暴露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学品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后在环境区间中广泛分布,同时新化学品正被大量的生产并进入环境,使得对于化学品管控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基于这一背景,多国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除了用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预先管控之外,使用基于逸度概念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表征化学品的行为与归趋是一个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环境中存在的现有化学品的暴露评估,也成为各国化学品管理中对新化学品的环境暴露进行预测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逸度概念与方法、相关环境模型、建模过程、应用验证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与风险评估的模型构建、优化与方法应用提供信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63.
福建东山湾养殖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东山湾海水养殖贝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水平,2016年11月采集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l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鲍(Haliotis sp.)、巴非蛤(Paphia sp.)、牡蛎(Saccostrea sp.)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等6种常见贝类,对其污染指数、膳食暴露量和健康风险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山湾贝类体内Cu、Zn、Pb、Cd、Cr、As和Hg含量(均值)分别为9.69、0.19、43.5、0.65、0.21、0.010和1.69μg·g~(-1),与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限值相比,Cu、Pb、Zn、Cd、Cr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16.7%、83.3%、33.3%、33.3%、16.7%和100%;但除华贵栉孔扇贝Cd含量超标外,Pb、Cr、Hg和As含量均能满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尽管东山湾贝类总致癌风险R_c=1.65×10~(-4),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但5种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略低于我国东部-南部沿海贝类的平均水平,且2010—2017年期间东山湾牡蛎体内重金属污染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养殖生物质量指数<5%),加上重金属膳食暴露风险较低,总非致癌风险R_n=0.94(<1),总体而言贝类质量状况尚可。  相似文献   
764.
有机酸对根际土壤中铅形态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瑛  张桂银  李洪军  魏静 《生态环境》2004,13(2):164-166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和连续浸提方法研究外源柠檬酸、EDTA对根际土壤中Pb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能明显活化根际土壤中的Pb,高浓度(3mmol/L)比低浓度(0.5mmol/L)的柠檬酸对Pb的活化能力强;EDTA在低浓度(0.5mmol/L)时对Pb的活化能力就很强。柠檬酸、EDTA能增强土壤Pb的毒性,提高小麦根部对Pb的吸收,并促进Pb由根部向地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765.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yls and BTEX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m,p-xylene and o-xylene)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at a same sampling site in Beijing from September 2008 to August 2010.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otal measured carbonyls during autumn, winter, spring, and summer were 37.7, 31.3, 39.7, 50.5 μg/m3, respectively, and maximal values for their diurnal variations usually happened at noontime. In contrast to carbonyl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otal measured BTEX during the four seasons were 27.2, 31.9, 23.2, 19.1 μg/m3, respectively, and minimal values for their diurnal variations always occurred in the early afternoo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for carbonyls increased about 24% from September 2008-August 2009 to September 2009-August 2010, for BTEX, increased about 15%. Integrated life time cancer risks for three carcinogens (benzene, formaldehyde and acetaldehyde) in Beijing exceeded the value of 1E-06, and the hazard quotient (HQ) of non-cancer risk of exposure to formaldehyde exceeded unity.  相似文献   
766.
过去20年中,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未能对疾病发生原因提供本质的认识,人们较早意识到环境因素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早期对于人体暴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外暴露的研究,未综合考虑人体总的环境暴露.自暴露组(exposome)概念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也使暴露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延伸.暴露组是指一个人从出生至生命结束全过程各种暴露的总和,真正意义上探讨污染暴露、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实在本质,包括了外暴露、内暴露和社会暴露.研究方法上结合了基于生物监测的"自上向下"法和基于监测空气、水和食物等"自下向上"法,而在研究手段上涉及了环境科学的外暴露和基因组学的分子生物学等中广泛应用的研究技术.然而当前准确测量暴露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多学科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发展和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暴露组研究的进步.我国暴露科学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学者对于暴露组的研究仍然薄弱,本文主要从暴露组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测量技术手段入手,介绍这一新兴的研究科学.  相似文献   
767.
周琪  于洋  刘苗苗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8):3554-3560
为开展区域风险评估,融合手机信令、气象和地理信息等多源数据,引入随机森林机器学习、非参数估计分位数图示法和非监督学习K-mean等方法,构建了区域PM2.5风险评估及特征识别评价框架,在南京市区以0.3km分辨率网格为基础单元开展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既可有效模拟PM2.5浓度时空分布,十折交叉验证R2达到0.76,证明了准确度较高,并基于此识别出4种主要污染特征;也可有效捕捉短期人口流动导致的风险,在污染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短期人口流动会导致风险增加0.30~0.97倍.综合PM2.5浓度和人口分布,识别出4种主要暴露风险模式,其中,研究区域6.5%的面积为高风险地区,23.0%的面积为低风险地区.“十四五”期间应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实施网格化和差异化的风险控制政策,维护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768.
近年来O3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本文利用2015—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O3地表监测数据,通过Global Moran''s I和Getis-Ord G*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成渝城市群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空间插值和LandScan人口格网分布数据,基于人口暴露风险模型对该地区的O3人口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2015—2019年成渝城市群O3浓度总超标比例为6.9%,年际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逐月变化呈"双峰型",5月和8月达到峰值,12月最低,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日变化呈"单峰型",8:30左右开始升高,16:00左右达到峰值;②2015—2019年成渝城市群O3浓度呈现出由成都及周边城市为污染中心向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首尾的"带状"污染空间格局发展的趋势,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逐步形成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双中心的高浓度集聚特征;③2015—2019年成渝城市群平均O3人口暴露风险指数处于较低风险,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人口暴露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于成都市、内江市、自贡市、德阳市、泸州市北部及重庆市主城区,低风险地区主要集中于东西片区、绵阳市北部及成渝城市群边界,中部高风险区域有向西南方向转移的趋势,重庆市南部有高风险向极高风险转化的趋势,同时,成都市和重庆市存在显著的高风险指数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769.
西宁地区公路两侧土壤和植物中铅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对西宁市郊主要公路两侧的和植物中的重金属铅含量采用原子吸收进行了测定。土误用 植物中的污染都较严重。铅的含量比清洁对照区高,土壤2.7-4.1倍。杨树枝叶3.0-4.1倍,小麦青苗3.0-3.7倍,蔬菜2.5-2.3倍。土壤、树木和农作物在距路边80-100m处铅含量通常降到当地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770.
铅锌矿区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吸收铅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基于野外现场系统采样,结合室内全量、形态含量检测技术,分析了湘西铅锌矿区几类粮食中铅等元素的质量状况以及水稻植株中铅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湘西铅锌矿区粮食中存在高铅污染风险,与对照相比,矿区稻米、玉米、黄豆等粮食中铅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2.4倍、1.2倍和3.3倍.粮食铅含量因品种不同、采集部位不同而异,铅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豆>稻米>玉米(粮食品种间),根>茎叶>籽粒(植株部位间),稻根对铅表现出极强的束缚力和耐受性.相关分析显示稻根中的铅主要来自土壤,而水稻地上部分的铅则可能主要源自大气.矿区粮食中汞、镉、铅等多种重金属共同富集,亟需开展矿区粮食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机理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