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1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火电厂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山谷千贮灰场,无论在建设期还是运营期都是火电厂项目防治水土流失的重中之重,其治理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徐矿集团新疆阿克苏热电厂为例,针对灰场水土流失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92.
丹寨汞金矿床是与古油藏共生的金属矿床 ,产在古油藏的边缘 ,矿区内发育大量的油气演化产物沥青、含烃有机包裹体等有机质 ,可见该矿床与古油藏有密切的地质关系。对矿区内卤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内溴、碘的富集程度远比氟、氯高 ,这与古油藏油田卤水的形成演化有关。而且 ,油田卤水是该矿床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93.
为探究岩溶环境制约下贵州喀斯特地区广泛存在的碳酸盐岩对铅锌冶炼废渣-黑麦草体系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本文以黔西北土法炼锌废渣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向改良后的废渣中施加两种典型天然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及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品(碳酸钙、碳酸镁),经种植黑麦草培育3个月后分析废渣基质中Cu、Pb、Zn、Cd等重金属的形态变化与植物富集转运系数。结果表明:处理前铅锌废渣中Pb、Zn、Cu、Cd的总量分别为17 682、8 427.2、2 066、174.8 mg/kg,Cd的酸溶态比例最高,环境风险较大。与对照相比,施用天然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或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化学品(碳酸钙、碳酸镁)后均显著降低了铅锌废渣中酸溶态Cu、Pb、Cd的比例并增加了残渣态Zn的比例,5种添加物(石灰岩、白云岩、钙盐、镁盐、混合碳酸钙镁)施用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铅锌废渣中残渣态Cd的含量。添加量为4g/kg(即0.4%)时,与对照相比,5种添加物使黑麦草根和叶片中重金属Cd分别降低了3.62%~29.54%和28.21%~43.59%。冗余分析表明,根中Ca、Mg与酸溶态Cu、Pb、Zn、Cd呈显著性负相关;两种典型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及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品添加形成的岩溶环境制约下,铅锌冶炼废渣-黑麦草体系中多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受到明显抑制,可有效减弱其上所种植物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吸收。相关结果对喀斯特地区矿冶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的原位控制、矿山复垦及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94.
金山金矿床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1)成矿过程明显复杂于成岩过程 ,成矿作用中与Au关系最为密切的微量元素是Ag、As、Sb ,矿石中若干微量元素丰度低于区域含矿建造丰度 ,与产于动力变质环境下的韧性剪切带系列金矿床相似 ;(2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浅变质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含金建造 ,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为该矿床的后期加富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金山金矿床的层控特征与江南金成矿带中其它金矿极为相似 ;(3)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 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热流体、再循环大气水和地球深部的高温、高压流体。  相似文献   
295.
粘性泥石流沟床的冲淤具有其特殊的机理,年内及一场泥石流的沟床冲淤主要受泥石流体性质、流型、规模的控制,阵性运动中沟床演变主要反映在残留层厚度的变化。对云南东川蒋家沟进行野外现场泥石流及沟床冲淤的定位观测,应用观测资料对阵性粘性泥石流泥深、流速、拖曳力与沟床冲淤值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泥深<2.0m,流速<8m/s,流量<1500m3/s情况下,阵性泥石流运动前后沟床冲淤值与三者没有明显线性关系,沟床冲淤幅度较小,一般在-0.8~1.0m之间。通过分析,求得粘性泥石流沟床冲刷深度极限值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96.
同古金矿已有较长的民采历史。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开采揭车出的地质现象,从地层、构造、石英脉地质特征、矿石组分、金的富集和产出特征、成矿温度,矿床成因等方面对该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以往工作没有揭露但对矿床有着重要控制作用的、新发现的剪切破碎带Fx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本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和新的富矿体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7.
为分析利用不同类型有机酸活化低品位磷矿粉形成的"有机酸-磷矿粉复合物"对铅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固定作用,以黔西北历史遗留土法炼锌废渣为对象,研究3种类型有机酸(草酸、酒石酸及柠檬酸)活化低品位磷矿粉对土法炼锌废渣中4种主要重金属(Pd、Cd、Cu、Zn)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有机酸作用下土法炼锌废渣中重金属的释放存在明显差异,3种有机酸对铅锌废渣中4种重金属的活化能力表现为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浓度分别在0. 8、0. 8、0. 4 mol/L时对低品位磷矿粉中磷素的活化能力最强,但各有机酸-磷矿粉复合物在有机酸浓度分别为1. 2、0. 8、0. 4 mol/L时对铅锌废渣中各重金属的固定效果最好,其中,草酸-磷矿粉复合物对4种重金属的降低率为90. 67%、99. 64%、13. 63%、5. 99%,酒石酸-磷矿粉复合物对4种铅锌废渣中重金属的降低率为91. 72%、44. 2%、34. 37%、7. 51%,柠檬酸-磷矿粉复合物对4种重金属的降低率为60. 39%、8. 15%、5. 03%、-6. 12%,综合来看,浓度为1. 2 mol/L的草酸-磷矿粉复合物可更好地固定铅锌冶炼废渣中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298.
金顶铅锌矿区铅锌氧化矿石中镉的风化淋滤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金顶铅锌矿是中国较为典型的高镉铅锌矿区之一。通过模拟常温条件下天然雨水的自然淋滤过程,对矿区两个典型的富镉氧化矿石样品进行了长时淋滤实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随着淋滤时间的延长,滤液中pH值(pH=7.2~8.5)和SO42-浓度无显著变化。滤液中Cl-离子浓度随时间呈显著增大趋势。溶解态镉和其它主要元素铅、锌、铜和锰质量浓度变化随时间呈降低趋势。铅锌氧化矿石易淋出而释放出镉等有害元素,滤出元素可以迅速发生沉淀或被沉淀物包裹,其能力表现为Zn>Pb>Cd。两个不同矿石镉的淋失量有所差别,矿石中菱锌矿质量分数是影响镉淋失的主要因素。矿区富镉岩石和矿物的自然风化对矿区流域水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99.
不同时空铅锌矿渣中耐受重金属细菌群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不同浓度铅锌的选择平板 ,对堆积时间分别约为 1 0、2 0和 80a的铅锌矿渣堆表层和下层的耐受细菌群体进行了调查。与对照土样相比 ,矿渣堆中细菌总量减少。堆积时间短的矿渣堆 ,细菌数量少 ,上下层数量差异不大 ;堆积时间长的 ,细菌数量较高 ,上层数量比下层大。矿渣堆中有大量耐受铅锌的细菌群体 ,耐受水平越高的群体数量越少。在空间分布上 ,耐受群体主要集中在下层。随堆积时间延长 ,耐受群体比例减少。铅锌对细菌的胁迫效应不同 ,尽管矿渣堆主要表现为铅污染 ,但其中仍有大量耐受Zn2 + 的群体 ,耐受水平达 1 0mmol·L-1 ,没有发现能够耐受如此高浓度Pb2 + 的群体。此外 ,发现有部分细菌的生长依赖于 0 .5mmol·L-1 的Pb2 + 和Zn2 + 。  相似文献   
300.
Abstract

Dipel® 8AF, a commercial formulat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was sprayed undiluted at 30 BIU in 1.8L/ha over a block B1, and sprayed after dilution with water at 30 BIU in 6.2 L/ha over another block B2 in an oak forest infested with the gypsy moth (Lymantria dispar L.) in southeastern Ontario, Canada. Spray was applied in May 1987 using a Cessna 188 Agtruck aircraft equipped with four Hicronair® AU4000 atomizers. Droplet sizes were measured at mid‐canopy level of oak trees and at ground level using cylindrical Kromekote® cards. Deposit per unit area was assessed on aluminum oak leaves.

At the lower volume rate of 1.8 L/ha, spray droplets were smaller and droplets/cm2 were lower on the cylindrical Kromekote cards in B1 than those obtained in B2 which received the higher volume rate of 6.2 L/ha. The average deposit per unit area of the aluminum oak leaves, expressed in nL of the spray volume per cm2 surface area, was also correspondingly lower in B1 than in B2. This was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volume rate of spray application used in B2 than in B1, which resulted in larger droplets and a greater volume deposit/cm2 in B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