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12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The direct contact membrane distillation applied for fluoride removal from brackish groundwater was investigated.The self-prepar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 exhibited high rejection of inorganic salt solutes.The maximum permeate flux 35.6 kg/(m2 ·hr) was obtained with the feed solution at 80°C and the cold distillate water at 20°C.The feed concent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meate flux and the rejection in fluoride.The precipitation of CaCO3 would clog the hollow fiber inlets and foul the membrane surfac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factor when natural groundwater was used directly as the feed,which resulted in a rapid decline in the module efficiency.This phenomenon was diminished by acidification of the fe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meate flux and the quality of obtained distillate kept stable before concentration factor reached 5.0 with the acidified groundwater as feed.The membrane module efficiency began to decline gradually when the feed continued to be concentrated,which can b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CaF2 deposits on the membrane surface.In addition,a 300 hr continuous fluoride removal experiment of acidified groundwater was carried out with concentration factor at 4.0,the permeate flux kept stable and the permeate fluoride was not detected.  相似文献   
372.
江西省潭坑铅锌(银)矿区位于北武夷铅锌银成矿带内,本文系统阐述了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区铅锌(银)矿床,经历了火山喷发沉积和后期热液充填两大成矿期,与次火山岩体(流纹斑岩)有密切的关系,属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73.
河南嵩县安沟钼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以构造控矿为主,石英-方解石脉是钼矿的主要矿石类型,属石英-方解石脉型钼矿。本文介绍了安沟钼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钼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74.
为了探索播卡深部的找矿空间及找矿方向,本文在播卡矿区钻孔样品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播卡金矿床的元素富集规律、元素组合、元素异常在地表及空间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播卡金矿的原生晕分带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式,提出了不同深度的原生晕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播卡金矿的深部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播卡金矿的深部及邻区具有寻找隐伏矿体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75.
顾会  赵涛  高月  孙荣国 《地球与环境》2022,50(4):506-515
以贵州省丹寨县兴仁镇某典型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土壤中Pb、Zn、Mn、Cu、Cd、Hg、As的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N)和地累积指数法(Igeo)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Pb、Zn、Mn、Cu、Cd、Hg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是贵州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0.69、1.51、0.89、0.99、0.21、15.36、0.36倍,其中,Cu平均含量与背景值接近,Zn、Hg平均含量均超过背景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Pb、Zn、Mn和Cd在尾矿堆积区含量较高,Cu、Hg和As含量较高的区域分别为尾矿堆积区下游村寨、尾矿堆积区农田和尾矿河流区下游河流分支口。Pb、Zn、Cd、Hg和As为强变异(CV>0.30),空间异质性强,可能受人为来源控制。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发现,研究区土壤Hg处于较高生态风险等级,是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铅锌矿区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Pb、Zn、Cd复合污...  相似文献   
376.
与黑色岩系有关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黑色岩系有关矿床近年来在国内外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黑色岩系不但是许多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而且其本身也具有经济价值,但在开采利用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黑色岩系可以形成于还原环境,也可以形成于较为氧化的环境。黑色岩系中的矿床有些与生物作用有关,有些属于后生矿床,有些则与海相火山-喷气活动有关。除了本身含矿外,黑色岩系还可为其它类型金属矿床提供成矿物质或提供有利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377.
黄旗海HJC剖面是氧同位素三阶段晚期(MIS3a)与现代间冰期的堆积,包括深湖相、浅湖相、冲洪积相与风成沉积。为研究各沉积相湖泊碳酸盐沉积中元素地球化学特点,对沉积物用醋酸溶液进行了选择性化学淋溶,并分析了淋溶液的元素组成。结果显示:淋溶实验较好地揭示了各沉积相的环境特点,对早、中全新世环境变化有敏感的响应;湖泊自生碳酸盐过程存在自身的元素组合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外源组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8.
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宝鸡市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围灰尘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地积累指数和富集因子评价方法评价了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铅锌厂周围灰尘中Cu、Pb、Zn、Cr、Ni和V的几何平均含量分别为123.1、1449.1、2082.1、1085.0、840.和81.8mg·kg-1,均明显高于陕西省表层土壤背景值,分别为陕西省表层土壤背景值的5.8、67.7、30.0、17.4、1.4和1.2倍.距离铅锌厂500m范围的灰尘中Cu、Pb、Zn、Cr、Ni的含量最高.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长青镇铅锌厂周围灰尘中Cu、Pb、Zn、Cr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铅锌厂的西北、西南和东南方向,而Ni和V则基本无污染.  相似文献   
379.
原海燕  黄苏珍  郭智 《生态环境》2010,19(8):1918-192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试验,研究了铅锌矿区排污渠污水及底泥中Pb、Zn、Cu、Cd含量和分布特征以及4种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rn.)、花菖蒲(Iris ensata Thunb.)对Pb、Zn、Cu、Cd的积累能力和土壤修复效率差异。结果表明,离污染源越近,重金属污染越严重。Pb、Zn、Cu、Cd4种重金属均大部分沉积在排污水渠的底泥中,污水中Pb严重污染,超标达120倍,底泥中Pb、Zn、Cu、Cd质量分数分别超标1.5倍、1.7倍、1.6倍和1.7倍。排污渠岸土壤Pb、Zn、Cu、Cd质量分数也明显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1~5倍。种植4种鸢尾属植物后,土壤中Pb、Zn、Cu、Cd质量分数有所降低。其中,种植马蔺1个月后土壤Pb、Cu、Cd修复效率分别为8.13%、2.45%和22.3%。黄菖蒲和花菖蒲对Zn的修复效率相对较高。4种鸢尾属植物中马蔺对Pb、Cd的吸收能力最强,马蔺地上部(叶、茎)Pb质量分数达983mg·kg-1,且转运系数大于1,是一种潜在的Pb积累植物,黄菖蒲、溪荪和花菖蒲对Zn的吸收能力较强,且吸收的重金属主要积累在根系。  相似文献   
380.
本文应用卷积定理和反卷积定理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任意面状放射源产生的辐射场求解问题.在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沾染区,根据本文介绍的方法,利用航空测量的某一高度平面上的照射量分布值,应用反卷积定理可求得地面上对应的放射性活度的分布,利用卷积定理可求得该活度分布所对应的任一高度平面上的照射量分布值.因该方法采用了FFT算法,故计算速度很快,可用于实时测量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