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为精准识别深圳市典型商业、居住与工业混合功能区的PM2.5污染来源,选取深圳市北部地区5个点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全年进行PM2.5的样品采集和组分分析,利用优化的多元线性引擎模型(ME-2)对其主要来源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索.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研究时段的大气PM2.5年均浓度为29.0μg/m3,解析出了SO2二次转化(19.9%)、机动车(15.1%)、生物质燃烧(11.2%)等10种来源,其中SO2二次转化、生物质燃烧、NOx二次转化、VOCs二次转化、工业排放、老化海盐和远洋船舶源具有显著的区域传输特征,而机动车源、燃煤和扬尘具有本地源特征,受到局地排放的影响较大.重污染天气下机动车源、NOx二次转化、工业排放及生物质燃烧源的增加最为显著,加强这些源的控制是此类混合功能区PM2.5污染精细化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一艘港作拖轮船进行了在变工况航行作业下的排放试验,研究了该船舶CO、碳氢化合物(THC)和NOx的瞬态特性、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主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拖轮主机在日常航行工况和不同发动机负荷下,颗粒物排放粒径呈单峰或双峰分布,第一峰值粒径在30~40nm之间,第二峰值粒径为191.1nm;CO和THC在进港返航工况下基于油耗排放因子显著高于其他工况,NOx、颗粒物(PM)和颗粒物数量(PN)在离港返航时排放因子高于其他工况;各排放污染物在正顶作业时基于距离的排放因子高于其他工况;CO和THC基于功率的排放因子在正顶作业工况下最高,最高值分别为4.10和1.20g/(kW·h),NOx、PM、PN排放因子在倒拖作业工况下最高,最高值分别为10.28g/(kW·h),0.28g/(kW·h)和13.97×1014个/(kW×h).  相似文献   
93.
目的设计大尺寸液体火箭发动机机架振动试验加载装置,使该型号发动机机架可顺利完成振动试验考核。方法在满足连接强度基础上,合理设计加载装置的加强筋等结构的布局,并通过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加载装置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加载装置一阶固有频率。结果设计完成了振动试验加载装置,并在该型号机架振动试验中得到了工程应用。结论加载装置一阶固有频率较高,完全满足振动试验加载要求。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柴油机缸内漏气状况对柴油机动力输出性能的影响。方法针对150 mm缸径单缸柴油机,采用加装模拟漏气装置以及在GT-suit中建立模拟漏气的单缸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的方式,研究不同漏气面积开度对单缸柴油机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功率以及有效比油耗的影响。结果在同一工况下,随着模拟漏气装置开度的增加,单缸机的最大爆发压力的最大降幅为7.22%,功率的最大降幅为7.02%,燃油消耗率的最大增幅为5.70%。结论在同一工况下,随着模拟漏气装置开度的增加,单缸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功率随之显著下降,有效比油耗上升。  相似文献   
95.
We studied engine-out soo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heavy-duty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 and port-fuel injection gasoline spark-ignition engine. The two types of soo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with different laser powers. A Matlab program using least-square-method with trust-region-reflective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for curve fitting. A DOE (design of experiments) method was used to avoid local convergence. The method was used for two-band fitting and three-band fitting. The fitting resul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tensity ratio of D (for “Defect” or “Disorder”) and G (for “Graphite”) Raman bands. It is found that high laser power may cause oxidation of soot sample, which gives higher D/G intensity ratio. Diesel soot has consistently higher amorphous/graphitic carbon ratio, and thus higher oxidation reactivity, compared to gasoline soot, which is reflected by the higher D/G intensity ratio in Raman spectra measured under the same laser power.  相似文献   
96.
为进一步优化柴油机燃烧过程,减少燃烧污染物排放.围绕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技术)废气组分和废气温度等系统参数对柴油机燃烧特征的影响机制,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方法,分别研究了通入废气、N2、CO2时以及不同EGR废气温度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阐明了燃烧关键中间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①通入CO2时,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最低,滞燃期最长,燃烧持续期最短,·OH、H2O2、CH2O·和CO等关键中间组分的生成规律与通入N2时相反.②通入N2时,柴油机的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放热率峰值最高,滞燃期最短,燃烧持续期最长并;并且通入N2时,·OH的峰值最高,形成时刻最早,H2O2、CH2O·以及CO的峰值均有所降低且形成时刻提前.③随着废气温度增加,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降低,放热率曲线由单峰向双峰分布发展,放热率峰值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延长,缸内·OH、H2O2、CH2O·以及CO的峰值均有所降低,并且生成的区域范围变窄.④废气成分中,CO2对燃烧过程和关键中间产物的影响最大,是阻滞燃烧反应的主要气体成分,通过控制EGR废气成分和温度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拓宽EGR技术的工况使用范围.研究显示,EGR废气成分对燃烧中间产物的自由基衍化历程影响较大,有必要进一步开展EGR废气成分预处理研究,精确控制EGR废气温度,有助于改善燃烧过程,控制排放污染物中间产物的生成历程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高原环境对大功率柴油机起动过程影响规律。方法针对平原和高原地区某12缸柴油机进行实车起动试验,对两种环境下柴油机起动过程转速与缸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种环境起动过程滞燃期变化规律,同时对两种环境起动过程喷雾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结果发现在高原环境起动过程加速阶段更易出现滞速,甚至失火现象,两种环境下起动过程中以时间计滞燃期均在加速阶段快速下降,在过渡阶段下降平缓,在同一时刻高原环境滞燃期更大,且波动更大,最大可达0.9 ms。喷雾过程仿真结果发现,高原环境起动过程喷雾贯穿距发展更快,油束重心更接近燃烧室壁面。结论高原环境使得柴油机起动过程喷雾贯穿距增大,油束碰壁导致混合气形成质量变差,滞燃期变长,最终导致高原环境下起动过程出现滞速甚至失火等现象。  相似文献   
98.
目的提高中重型车辆装备在高原高寒环境下的低温起动性能。方法研制一种适应高原高寒地域低温低气压环境的冷却液加热器,加热器将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对发动机机体进行预热。结果在低温试验室内-41℃常压环境下,使用冷却液加热器预热25 min后起动发动机,一次起动成功。在高原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预热时间在25 min内,发动机一次起动成功。结论发动机预热可有效提高-30^-41℃温度地域的发动机低温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99.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MoS_2/g-C_3N_4纳米纤维,采用XRD、FTIR、XPS、UV-Vis和Raman等光谱分析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评价了催化剂表面化学形态和吸光特性,探讨了催化剂对甲苯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了MoS_2含量、光源条件、温度和催化稳定性对降解甲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MoS_2/g-C_3N_4中掺杂适宜的MoS_2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改善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在可见光条件下,催化剂(10%MoS_2)对甲苯的降解率为90.24%.由汽车尾气中苯系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应用可知,在柴油机转速为2000 r·min~(-1),油门开度(负荷)分别为25%、50%、75%和100%的条件下,10%MoS_2对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88.12%、90.03%、86.25%、87.12%、87.07%和87.23%,表明MoS_2/g-C_3N_4纳米纤维具有较强的光催化降解苯系物能力.  相似文献   
100.
周兆驹  丁立 《环境工程》1999,17(5):39-42
在声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内燃机噪声测试室的工程设计要点,论证了噪声测试室与试车室共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