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Countryside Commission's report, “A Better Future for the Uplands”, contains recommendations that seek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farming and conservation and forestry: recommendations that concern the uplands as landscap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ecommendations under three headings — those which seek to reduce conflict, those which seek to reinforce the voluntary approach to conflict resolution, and those which seek to extend control.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onsideration of the likely effectiveness of the measures proposed.  相似文献   
82.
论我国矿业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矿区生态协调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由于矿山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且现行的矿业环境法律体制不健全,产权不明晰,法律制度不完善,使法难以有效实施。对此,本文提出应确立良好的产权制度,严格矿业权许可,强化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加强行政引导和调控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构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尚未成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的环境与资源立法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关于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之间不相统一。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同时我国的具体国情又使它们更具特殊性。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须在加强环境立法、健全现有制度、协调内部功能等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4.
阿尔泰山两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自然环境的演变,阿尔泰山两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退化。两河源区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关系到阿勒泰地区人民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相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针对阿尔泰山两河源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5.
试论企业法人及法人代表对职工安全应负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 ,系统地说明了企业法人及法人代表对职工安全生产应负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6.
为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权力—权利”主体间存在的结构性冲突,《长江保护法》以专门立法的形式对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进行了统合性建构,创设出“环境公权机关统筹主导+环境私权主体竞相参与”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的新模式。该模式的塑造既有对构建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一顶层设计的积极遵循,也适配于社会性规制力量蓬勃发展的客观趋向,符合“成本—效益分析”视野下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最小化的价值追求。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法律秩序的高度统摄为依归,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一方面沿循从“宏观宣示”到“微观赋权”的渐进性立法表达路径,对国家权力统筹主导流域治理的地位进行了立法诠释;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流域治理的功能配置与职责序构作了妥善且周延的法律安排。在学理上,可从形式、理念与要素三重维度内容出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的法律意涵予以明晰。  相似文献   
87.
中国现有的生态环境建设的立法,缺乏对生态环境建设基本法律制度系统而明确的规定,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针对现状,就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加以探讨,以期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88.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生态环保法律体系通过内外协调,进入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全面升级时期。绿色、循环、低碳要求的统筹协调和集成创新不断加强,明确了一些流域或区域的综合保护立法。对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法制建设不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法制建设不足,一些改革措施并未写入法律法规,一些概念和部门的职责并不清晰,一些特殊区域和流域缺乏综合性保护专门立法,影响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综合绩效。建议全面开展法制梳理,提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类法律法规的衔接性和互助性,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法律法规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针对特定流域和区域的保护、重点行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专门立法;界定有争议的概念,区分相关监管和监测职责;加强一般立法与流域、区域保护立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89.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也是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手段。进入数字时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因技术优势带来的发展优势,其与各行业不断融合,并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业态。探索将智能合约技术嵌入碳汇产品交易,可以降低碳汇产品交易成本,提高碳汇产品交易效率。然而,新兴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智能合约能够为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带来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将引发实体法、程序法以及新业态监管方面的挑战。因此,为实现智能合约在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的全面可持续应用,应当从实体法、程序法以及新业态监管机制等方面,探索法律应对路径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90.
The goals of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WRM) can be achieved by embracing the principles of distributive governance, which places both customary and statutory water institutions on the same pedestal in the governance of water resources. As culture and traditions constitute intangible aspect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rural Africa, the recognition of water governance systems grounded in local norms, which correspond better with the aspirations of local water users as against the expert-knowledge systems is desirable.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tutory institutions in postcolonial Africa, customary institutions, which were once effective in regulating water resources became relegated to the background in those countries, including Botswana . Adopting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approach,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 concept of legal pluralism to analyze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create the disharmony between cultural and statutory water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ater has been abstracted from its social nature and transformed into a tradable economic good. Ultimately, the local meanings and images encoded in water as a nature-given resource are overlooked, thus generating conflicts in water governance. The paper recommends the adoptions of legal pluralism under which water institutions need to embrace both customary and statutory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