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62篇 |
免费 | 2510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56篇 |
废物处理 | 127篇 |
环保管理 | 1179篇 |
综合类 | 5207篇 |
基础理论 | 1420篇 |
污染及防治 | 717篇 |
评价与监测 | 447篇 |
社会与环境 | 723篇 |
灾害及防治 | 6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4篇 |
2024年 | 398篇 |
2023年 | 457篇 |
2022年 | 522篇 |
2021年 | 509篇 |
2020年 | 496篇 |
2019年 | 478篇 |
2018年 | 407篇 |
2017年 | 546篇 |
2016年 | 493篇 |
2015年 | 488篇 |
2014年 | 399篇 |
2013年 | 473篇 |
2012年 | 672篇 |
2011年 | 706篇 |
2010年 | 550篇 |
2009年 | 597篇 |
2008年 | 443篇 |
2007年 | 502篇 |
2006年 | 510篇 |
2005年 | 361篇 |
2004年 | 289篇 |
2003年 | 267篇 |
2002年 | 264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201篇 |
1999年 | 167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92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3篇 |
1973年 | 6篇 |
1972年 | 10篇 |
1971年 | 12篇 |
197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为准确预测高速铁路(HSR)列车故障引起的总晚点时间,基于广铁集团高速铁路列车晚点实绩数据,分别运用软间隔支持向量机回归(ε-SVR)和容错比支持向量机回归(ν-SVR)方法以初始晚点时间、影响列车数、晚点致因为自变量,总晚点时间为因变量构建SVR模型。使用测试数据进行模型预测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在20%相对允许误差范围内,ε-SVR和ν-SVR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超过了0.8,且ν-SVR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ε-SVR模型。 相似文献
752.
本系统基于气体浓度光学分析方法理论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光谱气体检测技术开发,实现了对煤矿火灾与瓦斯灾害超前预警、灾害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实时监测和煤矿环境气体爆炸危险性辨识,对于煤矿灾害防治、救灾过程中杜绝次生灾害,保障煤矿工人及救护队员的生命安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3.
754.
废纸再生已成为当下解决传统制浆造纸原料匮乏问题的主要途径和趋势,为分析废纸再生过程综合效能水平,提出一种包含多指标的废纸再生综合效能评估模型。从物质流与能量流2个角度对废纸再生过程进行分析,选取5个定量评估指标,构建一套废纸再生综合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理论,将主、客观权重优化组合得到评估指标最优组合权重,并基于物元模型建立废纸再生综合效能评估模型。通过评估模型对9家企业废纸再生过程进行实例计算,得到各企业综合效能等级,结果显示有2家企业处于高水平,3家企业处于较高水平,4家企业处于差水平。模型计算结果可以体现企业综合效能水平的相对高低和各企业的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755.
为加深对地铁乘客疏散出口选择行为内在机制的认识,综合考虑恐慌、安全意识、从众心理等影响疏散者出口决策的心理潜变量,构建混合选择模型(HCM),对比其与传统模型疏散效率差异,并通过变更各心理潜变量权重系数,深入探究不同心理潜变量对疏散行为及疏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恐慌和从众,有助于行人选择更优的路径促进疏散,但过度恐慌及盲从将降低疏散效率;环境熟悉度和安全意识越高越有利于疏散,但随着环境熟悉度和安全意识系数值变大,其对疏散时间影响越小。考虑疏散者心理潜变量的HCM更符合现实中行人的出口选择行为,能更好地揭示真实场景下疏散者的应急疏散行为决策本质。 相似文献
756.
王家明;余志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11):156-170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不同情境下低碳技术进步驱动碳减排的异质性表现是精准减碳的重要依据。资源型城市作为同时肩负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与碳减排的重要特殊主体,能否同步实现碳达峰是“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文章梳理了资源型城市低碳技术进步与碳排放的相关理论文献,分析了低碳技术进步与碳排放的驱动机理,以中国1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具有资源型城市特色的六种非期望产出来定义资源型城市的低碳技术进步,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STIRPAT模型与阈值模型,厘清资源型城市低碳技术进步与碳排放现状,深入剖析低碳技术进步与碳减排之间的驱动关系与门槛效应,并对其多重异质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1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低碳技术进步大致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与类型异质性。资源型城市低碳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现类型异质性、地区异质性和双重门槛效应。在不同的门槛区间内,低碳技术对碳减排效应与碳减排回弹效应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国内生产总值、命令型环境规制、市场型环境规制、自愿型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七个控制变量对碳排放的驱动也表现各异。根据研究结论,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及资源型城市低碳技术进步的不同水平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推动资源型城市低碳技术进步与碳减排目标的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757.
通过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模拟实验,与WATER9模拟结果比对和误差分析,使用优化后的WATER9模型模拟计算扬州汤汪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VOCs排放量,并分析各参数对VOCs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ATER9模型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过程中VOCs排放量的模拟要求,优化后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小于8%.实验结... 相似文献
758.
为适应风险因素不确定性、随机性及动态反馈性等特点,建立新型富水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价体系,提出1种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5个1级指标、29个2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熵权与加权平均计算法合理分配各指标权重;利用云生成算法计算出云数字特征参数并生成足够数量的云滴;将方法应用于贵州省某隧道涌水风险评... 相似文献
759.
760.
为研究柳州市核心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了2018年全年研究区内6个自动监测站点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并对28次超标日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①核心区颗粒污染物污染较为严重,且以PM_(2.5)为主的细颗粒污染物仍为柳州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各污染物月均浓度季节差异显著,除NO_2外柳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指示柳州市多项节能减排综合整治措施成效显著;PM_(2.5)、PM_(10)、CO受早晚高峰期影响,浓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NO_2在不同季节峰型不同,作为O_3前体物其浓度日变化与O_3相反,呈现\"早峰午谷\"的变化趋势.②通过对污染物浓度插值发现,由于核心区主要工商业区位于西部且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故PM_(2.5)和SO_2浓度西北高、东南低,PM_(10)、NO_2和CO浓度西南高、东北低;核心区东部的山区为O_3生成带来大量前体物,使O_3浓度东南高、西北低.③由于气候特征,核心区春、夏季主要气象因素均为降水量;秋季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速,风速与污染物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了风的扩散效应;冬季大部分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人为因素对污染物的影响大于气象因素;核心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局地排放和区域传输,且南北主导风向对大气污染影响最大.④HYSPLIT模型结果指示柳州超标日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珠三角地区,且陆源颗粒物浓度普遍比海洋源高,来自南部的远距离输送气流颗粒物含量最低,表明远距离输送为影响颗粒物传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