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0篇 |
免费 | 191篇 |
国内免费 | 10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0篇 |
废物处理 | 166篇 |
环保管理 | 157篇 |
综合类 | 1505篇 |
基础理论 | 271篇 |
污染及防治 | 672篇 |
评价与监测 | 166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174篇 |
2013年 | 211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182篇 |
2010年 | 138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温州近海海域海水及滩涂沉积物中PFOS和PFOA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温州近海海域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污染状况和特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法分析了采自乐清湾、瓯江口、西湾、飞云江口及洞头半屏岛的近海海水和滩涂沉积物中PFOS和PFOA污染水平。结果显示,温州近海海水普遍存在PFOS和PFOA污染,其中,PFOS的浓度范围为<1.0~31.36 ng/L,中位浓度为2.29 ng/L;PFOA的浓度范围为<1.0~23.66 ng/L,中位浓度为5.29 ng/L。滩涂沉积物样品中PFOS和PFOA的浓度范围(干重)分别为(<1.0~11.91)×10-9(中位浓度为3.60×10-9)和(1.84~34.01)×10-9(中位浓度为6.83×10-9)。温州近海海水中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香港沿岸、中国南海海水、韩国沿岸海水和近海珠江三角洲,与大连湾的海水相当,海岸滩涂沉积物中的PFOS和PFOA浓度远高于珠江和黄浦江沉积物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352.
本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研究了废旧电脑线路板的处理回收工艺.首先通过粉碎机将线路板破碎,在不同破碎时间和转速下,对筛分后各粒级的产物作累积产率曲线,得到理想的破碎时间和转速,然后利用液体对破碎的物料进行浮选,量化分析铜与非金属的解高程度,最后通过碘量法检测浮选后铜的回收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R>2000 rpm的条件下线路板粉碎120s,采用三溴甲烷作浮选液,进行液体浮选,在dp<0.074 mm的细粒级中,主要是玻璃纤维和碳化硅等非金属物质,线路板中的铜主要富集在0.84~0.125 mm粒级中,在0.84~0.42 mm粒级中,铜的回收率可达到97.89%. 相似文献
353.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荆(LA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荆的去除率高于90%.同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荆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条件为:气体流量为0.3m3/h、活性污泥浓度为6948mg/L.初步探讨了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且生物降解对其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4.
SAF-化学絮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AF-化学絮凝-微滤分离膜组合工艺对高浓度生活污水进行处理.SAF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CODCr,BOD5,SS和NH4 -N的去除率分别为92%,93%,90%和98%.SAF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再经化学絮凝和微滤分离膜深度处理后,CODCr,BOD5,NH4 -N,PO43--P的浓度分别低于40 mg/L,10mg/L,4mg/L,0.3mg/L;浊度小于0.5NTU,色度小于10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优良,可满足生活杂用和市政杂用. 相似文献
355.
356.
采用一种新型的多级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对该工艺的污泥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SS/SS在实验过程中呈较弱的下降趋势,多级A/O池曝气室污泥比硝化速率逐室下降,但各缺氧室污泥比反硝化速率基本一致;污泥释磷、聚磷过程在30 min和1 h内基本完成,反硝化聚磷试验表明污泥中存在DPB的富集,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细菌与DPB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7.
Shortage in phosphorus (P) resources and P wastewater pollution is considered as a serious problem worldwide. 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biochar for P recovery from wastewater and reuse of recovered P as agricultural fertilizer is a preferred process. This work aims to develop a calcium and magnesium loaded biochar (Ca–Mg/biochar) application for P recovery from biogas fermentation liquid.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dsorption efficiency, adsorption selectivity, and postsorption availability of Ca-Mg/biochar were investigated. The synthesized Ca–Mg/biochar was rich in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and in CaO and MgO nanoparticles. With the increase in synthesis temperature, the yield decreased, C content increased, H content decreased, N content remained the same basically, and BET surface area increased. The P adsorption of Ca–Mg/biochar could be accelerated by nano-CaO and nano-MgO particles and reached equilibrium after 360 min. The process was endothermic, spontaneous, and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 disorder of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Moreover, it could be fitted by the Freundlich model. The maximum P adsorption amounts were 294.22, 315.33, and 326.63 mg/g. The P adsorption selectivity of Ca–Mg/biochar could not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typical pH level of biogas fermentation liquid. The nano-CaO and nano-MgO particles of Ca–Mg/biochar c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coexisting ions. The P releasing amounts of postsorption Ca–Mg/biochar were in the order of Ca–Mg/B600 > Ca–Mg/B450 > Ca–Mg/B300. Results revealed that postsorption Ca–Mg/biochar can continually release P and is more suitable for an aci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358.
359.
360.
表面活性剂辅助离子液体预处理稻秆的酶解动力学与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稻秆为原料进行酶解研究,考察了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单独作用及协同作用对稻秆酶解还原糖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酶体系,并研究在最佳酶体系中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辅助离子液体对稻秆酶解的影响和动力学特征,最后通过稻秆成分分析、FTIR、XRD、SEM对预处理前后的稻秆结构、结晶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与β-葡萄糖苷酶具有协同作用,而且在最佳酶体系中,与未处理稻秆及单独离子液体预处理相比,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辅助离子液体预处理的稻秆在酶水解48 h时纤维转化率分别增加40%~85%、10%~31%,并且预处理对反应速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