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08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574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126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耐含盐废水冲击负荷性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不同含盐量的废水对运行正常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冲击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系统受到的NaCl冲击负荷小于5g/L时,系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活性污泥的氧摄入速率(OUR)和系统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仍能够保持正常;冲击负荷大于10g/L后,盐对活性污泥产生影响,活性污泥OUR降低约35% ,TOC去除率降低约30%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车载移动监测系统,对丰台区各类型道路、不同季节典型道路的积尘负荷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环线区域内的道路车流量、积尘负荷、扬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并运用ArcGIS软件得到道路扬尘积尘负荷和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各类型道路的积尘负荷均值和道路扬尘排放因子的大小顺序都为支路 > 次干道 > 主干道 > 快速路.车流量对道路扬尘积尘负荷和排放强度的影响呈反向关系.PM2.5、PM10和TSP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824、7539、39274 t·a-1.从PM2.5的年排放空间分布上来说,三环内网格排放量较大,其次是三环至四环,六环外的单位面积道路扬尘排放量最小.不同环线区域内的单位面积车流量和排放量大小顺序为三环内 > 三环至四环 > 四环至五环 > 五环至六环 > 六环外.而三环内、三环至四环、四环至五环、五环至六环、六环外的年均积尘负荷分别为0.67、0.73、0.76、0.80、0.79 g·m-2.  相似文献   
993.
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冬季冰封期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难于达标的问题,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效率高及抗负荷能力强等特征,采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重点考察了其对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8 ℃的低温,好氧MBBR内悬浮型填料填充比为40%,水力停留时间为(HRT)6 h,ρ(DO)为7~8 mg/L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效果最佳,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70%和65.72%;当缺氧MBBR内悬浮型填料填充比为50%,内循环回流比为200%时,TN的去除率可达65.65%,此时,整体反应器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0.70%和71.65%.结果还表明,由常温转为低温环境后,缺氧-好氧MBBR的处理效率有所下降,但通过调整反应器内填料的填充比,ρ(DO)和HRT等参数,可保证对CODCr和NH4+-N的去除仍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选择华北地区3种常见草本植物——狗牙根、虎尾草和天堂草,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地表径流,在北京潮白河河岸设置径流试验,研究河岸带宽度、水力负荷和进水浓度对不同缓冲带截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径流中污染物均随缓冲带沿程距离增加有降低趋势,且前段下降较快,后段下降逐渐趋缓。SS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沿程前3 m,TP和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前6 m,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9 m以内。若缓冲带的宽度设置受限,为保证一定的截污效果,宽度不应小于9 m。狗牙根、虎尾草和天堂草缓冲带在沿程15 m处对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50.6%、32.0%和40.4%,总体上狗牙根和天堂草对N、P的去除能力优于虎尾草。不同水力负荷和进水浓度下,草本缓冲带均能有效截留径流中的SS,去除率均在70%以上,而NH_4~+-N的去除受进水浓度的影响较大。由于模拟径流中NO_3~--N和溶解性磷(DP)进水浓度低于1 mg/L,缓冲带对两者的去除效果较差,特别是虎尾草缓冲带,出现了出水浓度高于进水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5.
地下水多组分反应运移模型是刻画解释微生物降解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水文地质、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并对各组分分布特征进行预测的重要工具.反应运移模型往往包含多个参数,并含有多种不同生物化学组分的观测数据,高维参数和观测数据类型的多样性给模型参数的反演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本文以反应运移软件PHT3D模拟某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理想正问题为例,对比讨论了不同观测数据权重对反应运移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考虑观测数据权重时参数估计结果与真实值相差较大,而采用反映观测误差的权重时参数估计值与真实值更接近.敏感性分析表明,参数对于不同观测组数据的敏感度有明显差异.对于本例,生物降解模型中的降解反应参数最敏感,其次是溶解速率迁移常数,多相溶解度摩尔分数敏感度较小.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我国南方城市污水厂经常出现的高无机悬浮物(SS)负荷冲击问题,在分析其进水水质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无机SS负荷冲击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特性、污泥活性、出水水质和去除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无机SS负荷冲击条件下,剩余污泥的含水率会变小,排泥量是主要的控制参数,应减小冲击初期剩余污泥排放体积;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释磷速率和吸磷速率分别比正常情况下降了30.5%、36.7%、35.0%和28.1%;COD去除效率不会改变,SS、TN和NH+4-N的去除效率会降低,但能够提高TP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相应的工艺对策和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构筑初滤池并添加灰岩颗粒作为滤料,研究改型生物砂滤池的防堵效果.结果表明,初滤池对污水中悬浮物去除率可达到75%以上,能有效缓解由难降解物质引起的滤料板结与堵塞;在实验初期加强复氧、降低进水有机污染负荷的情况下,含50%灰岩的滤池出水pH值平均为7.58,水力负荷平均为2.05 m/d,稳定运行时间从不含灰岩时的20 ...  相似文献   
998.
为提高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准确性,丰富风险评级方法,首先基于可拓物元理论,对实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转化为Vague集.然后通过AHP法和熵权法得到主客观权重,进而构建区间权重并按照隶属度与非隶属度距离最大化原则进行优化.最后建立基于Vague集的可拓安全评估模型,并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999.
海底管线周围海床瞬时液化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荷载作用下,海床液化是海底管线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采用Mohr-Coulomb模型和Drucker-Prager模型,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的Biot动力固结方程,进行了有效应力分析;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计算得到了海底管线周围海床土体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及其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瞬时液化分析。在数值计算的过程中,引入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方法模拟地震波由有限域到无限域的传播,从而更为实际地反映了在地震作用下,海底管线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为确定镁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Fe-LDH)添加对水体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制,本文首先研究了Mg/FeLDH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征和机制,再研究了其添加对底泥磷吸附能力的影响以及对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的影响进而评估了吸附磷酸盐后Mg/Fe-LDH中磷的稳定性.结果发现,与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比,Mg/Fe-LDH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好地满足Elovich模型;与Langmuir模型相比,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更加适合用于描述Mg/Fe-LDH对水中磷酸盐的等温吸附行为;当溶液pH值为4~10时,吸附容量相对较高,而当pH值由10增加到11时,吸附容量则显著下降;共存Ca~(2+)和Mg~(2+)对吸附起促进作用,Na~+和Cl~-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SO_4~(2-)和HCO_3~-则对吸附起负面影响.阴离子交换、静电吸引、配位体交换和内层配合物形成是Mg/Fe-LDH吸附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机制.Mg/Fe-LDH添加不仅会降低上覆水中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而且会降低间隙水中SRP浓度.Mg/Fe-LDH添加也会显著增强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且投加量越大,促进效果越明显.被Mg/Fe-LDH所吸附的磷酸盐主要以NH_4 Cl提取态磷(NH_4Cl-P)、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和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P)形态存在,分别占总磷的13.7%、34.0%和52.3%.被Mg/Fe-LDH所吸附的磷酸盐中大约有一半的磷会以较为稳定的形式存在不容易被重新释放.考虑到被Mg/Fe-LDH所吸附磷酸盐中大约有一半的磷会以不稳定的形式存在,存在重新释放的风险,因此将吸附饱和后的Mg/Fe-LDH进行回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