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6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1575篇
安全科学   256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805篇
综合类   3042篇
基础理论   32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381篇
社会与环境   148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经过河流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沿线的19条河流,对其水环境特征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每条河流的污染因子和污染源类型,在此基础上,由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得知,河南的赵河、贾鲁河、河北的孟良河,北京的琉璃河水质为Ⅳ类中度污染;河南的卫河、河北的洨河、天津的北运河水质为Ⅴ类重度污染,天津的独流碱河水质为劣Ⅴ类严重污染。评价Ⅳ类、Ⅴ类、劣Ⅴ类河流水质指标污染分担率确定污染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总体来看,水质沿工程总干渠由南到北逐渐恶化,污染类型也由农业型转向工业型。研究结果可为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沿线河流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2.
江苏淮河流域工业点源负荷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搞清流域工业点源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为水环境整治与工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工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在GIS技术、密度分析法与ESDA方法支撑下,探析江苏淮河流域工业点源与工业污染负荷空间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工业点源集聚于城市、县城及专业乡镇,污染行业地域分异现象显著,其中,河流、港口及临湖地区成为高负荷工业点源集聚地区,化工、造纸、化纤与医药等行业的工业集中于临海、临河及临湖地区,饮料制造业、副食品加工业点源集中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北部流域的少数乡镇,工业氨氮多数来自化工业。在不同工业化水平下,工业污染负荷空间差异大,南部流域负荷整体水平高于北部,北部流域高负荷区分布于少数乡镇与城区  相似文献   
873.
Abstract

There is an obvious departure from the regional equilibrium of development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in Guangdong, which resulted in “the effects of contra-geography-grads development”. It is mainly because the upriver mountainous areas have been deeply stuck in industrialization delay and marginalization plights, so that nearly 40 million local people have conceived a dream to get rid of “the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by speeding up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the problem is that such industrialization efforts on a large scale in mountainous areas are encountering the bottleneck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that strictly limits industrial emissions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any water system. As a solution,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called “the Local Area Quotas for Industrial Emis-sions along the Pearl River” is put forward supposed to give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to the righ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yielded by some areas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and trading of IDQs.  相似文献   
874.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of local institu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 biodiversity in New Dabaga-Ulongambi Forest Reserve, Tanzania. Data were obtain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most remarkable local institutions connected to forest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include: Village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Committee (92%), tree nursery group (79.4%), beekeeping groups (61.1%), fish farming (43.3%), livestock rearing group (33.9%). Main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local institutions which direct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reserve include: forest patrols, fire extinguish, preparation of fire breaks, planting of trees along the forest boundaries, creation of awareness, arresting of forest defaulters, participation in income generation activ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ation that local communities are capable of managing forest biodiversity through their traditional institutions, the policy should provide tangible opportunity for local communities to meet their needs as they manage the forests.  相似文献   
875.
我国环境治理体系正在不断趋于完善,而有效的污染源环境监管体系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从污染源环境监管体制、政策制度、实施运行机制以及监管能力保障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染源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主要改革举措和总体进展,分析了深化改革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和挑战。立足于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系统性、集成性,切实提高污染源环境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和透明性,本文初步提出了污染源环境监管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框架,并针对当前污染源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从运行机制模式、监管保障体系、守法引导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6.
生态沟渠和生物滞留池因其良好的径流污染控制能力和生态效益,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单一的生态沟渠或生物滞留池在农村径流污染控制中常存在氮磷去除效果不稳定和基质易堵塞等问题.将两者串联构建组合系统,利用生态沟渠预处理去除部分污染物,可降低生物滞留池污染负荷和减轻基质堵塞;同时在生物滞留池中设置淹没区并添加天然载体碳源提升系统脱氮效果.研究了载体碳源、降雨强度和干湿交替等条件对生态沟渠-生物滞留池组合系统控制农村径流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稻草和木屑两种天然载体碳源分别将生物滞留池段的TN去除率提升19.9%和20.4%.模拟降雨强度从小雨增至大雨时,外加碳源组合系统COD、 NH+4-N、 TN和TP去除率平均下降17.0%、 16.8%、 20.4%和17.2%,其中生态沟渠段对4种污染物的去除贡献平均降低16.3%、 13.0%、 24.2%和22.1%.干湿交替运行可提高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相较连续进水,干旱3周后木屑组TN平均去除率提升12.3%.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显示,木屑组和稻草组生物滞留池样品的α多样性高于对照组;投加载体碳...  相似文献   
877.
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分析区域地表污染物流失风险与入海通量的关系,构建了海岸带农业总氮(TN)和总磷(TP)面源污染排海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包含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等耕地类的TN和TP面源污染排海系数,验证表明输出系数估算结果较好.研究区耕地的TN和TP排海系数分别为18.33 kg·(hm2·a)-1和1.02 kg·(hm2·a)-1,在夏季面源污染负荷较高.子流域尺度较大的耕地类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主要位于支脉河、广利河和小岛河管控区域.TN和TP总负荷较大的行政区主要位于北部黄河口镇和永安镇;较大的单位面积负荷在西南部.因此,需要关注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效应,同时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从子流域和行政单元的角度制定综合性面源污染防控策略,陆海统筹治理海域污染.  相似文献   
878.
梯级拦河堰通过改变水力条件的方式将大量重金属元素滞留到河底沉积物中,滞留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会长期影响地表水质和水生态.在2020年5月采集位于重庆市主城区、布设有梯级拦河堰的典型山地城市河流——梁滩河干流河底沉积物,并监测各河段内沉积物累积量和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其它基本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梁滩河干流沉积物ω(As)、ω(Cd)、ω(Cu)、ω(Hg)、ω(Ni)和ω(Pb)均值分别为(4.66±4.78)、(0.361±0.256)、(32.30±14.38)、(0.069±0.039)、(33.47±15.37)和(26.34±11.52) mg·kg-1,由于污染源空间分布不均和梯级拦河堰对河流连通性的破坏,各点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着较大的空间变异系数.改进的地累积指数(Im)显示,Cd是沉积物中污染水平最高的重金属元素;有12.50%的监测点位处于偏中度或中度污染水平,污染主要分布于建设用地集中的上下游区域.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RI)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显示,除污染水平较高、毒性强的Cd和Hg外,流域内背景值含量较高的Ni也对地表水生态风险形成威胁.在梯级拦河堰的影响下,干流沉积物中滞留As、Cd、Cu、Hg、Ni和Pb总量分别为446.10、47.28、4997.80、10.81、5135.68和4048.16 kg,其中Cd、Ni和Pb会长期威胁地表水生态安全.由于较高的重金属滞留总量和更易形成厌氧环境,各级拦河堰上游附近河段也是重金属内源释放所需关注的重点区域.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来源:Cd、Cu和Pb主要源于居民/工业点源污染;Hg主要源于农业面源污染;As和Ni主要源于自然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879.
研究名特优产品土壤重金属分布、来源及其潜在风险对科学管理、安全利用土壤和作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姜湖贡米产地为研究对象,对名特优产地土壤中的As、Cd、Cr、Cu、Hg、Ni、Pb和Zn进行采样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进行重金属的相关性讨论,采用ArcGIS 10.2进行重金属空间分布插值分析,利用富集因子法和PMF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定量源解析,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重金属As、Cd、Cu、Hg、Pb和Zn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规定的筛选值,土壤生态环境风险低;Cr和Ni最大值均超风险筛选值,但风险低;研究区pH主要分布范围为6.05~6.69,是适合水稻生长的pH范围.②墨河对pH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具有指示意义.这与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息息相关;而Hg和Cd受人为影响显示了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Hg沿河流西侧为中高值分布区,Cd的空间分布南北差异较为显著.③基于富集因子法和PMF的定量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主要来源为耕地农业源、混合源、燃煤源和自然源.各种来源的贡献率分别占24.2%、35.4%、9.5%和30.9%.④研究区Hg中强生态风险指数沿墨河西侧分布,而Cd的中度潜在生态风险点集中在墨河两侧耕地中,其他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均<40.Cd和Hg为研究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元素,而Cd仍是研究区耕地土壤中的主要潜在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880.
阮兆元  燕鸥  王体健  王勤耕  罗干  文金科 《环境科学》2023,44(11):5933-5945
为了解南京市溧水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分、来源及其对臭氧的贡献,2021年对区域内VOCs开展了为期1 a的走航监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溧水区ρ(TVOC)年均值为223.45μg·m-3,其中ρ(烷烃)为49.45μg·m-3(占比22.13%),ρ[含氧(氮)VOCs]为50.63μg·m-3(占比22.66%),ρ(卤代烃)为64.73μg·m-3(占比28.95%),ρ(芳香烃)为35.46μg·m-3(占比15.87%),ρ(烯烃)为18.26μg·m-3(占比8.19%),其他为4.9μg·m-3(占比2.2%).夏季的ρ(TVOC)平均值较高,为263.75μg·m-3,冬季较低,为187.2μg·m-3,春季为246.11μg·m-3,秋季为204.77μg·m-3.日均TVOC浓度,在09:00~10:00和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