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75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700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31.
长江口及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赋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ECD对长江口及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16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OCPs总量在(8.31~52.61)×10-9之间,组分分布特征分析显示,六六六类(HCHs)农药的来源可能与早期土壤的残留或大气远距离输送有关,滴滴涕类(DDTs)污染除了来自早期土壤残留外,近期可能有新的含DDTs...  相似文献   
832.
应用平衡分配法建立长江水系沉积物金属相对质量基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的条件下,沉积物可成为环境中污染物的“源”或“汇”,而受污染的沉积物会对水生生物带来危害。因此,需要制定沉积物质量基准(SQC),以此作为评价沉积物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中,对利用平衡分配法来建立SQC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平衡分配法,初步建立了长江水系8种重金属及类金属(Cu, Zn, Cd, Pb, Ni, Fe, Hg,As)的沉积物相对质量基准。结果表明,上述重金属及类金属的SQC在从长江上游到下游,总体趋势上呈降低的分布特征,并由于地域环境条件的不同,存在着高SQC值单元及低SQC值单元。得出的SQC与国内已有的SQC具有可比性,但高于美国国家环保局提出的SQC,主要是由于采用平衡分配法建立的SQC是一种数值型的基准值,缺乏生物效应的校正。因此,在将其应用到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之前,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毒理学试验。  相似文献   
833.
根据长江口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监测资料,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富积系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及富积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Pb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最高,其它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较低,各重金属空间波动程度的顺序依次为Pb>Cd>Hg>Cu>Cr>As>Zn;沉积物中Cu元素的富积程度最高,Pb元素次之,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程度较低,各重金属富积程度的顺序依次为Cu>Pb>Zn>As>Cr>Cd>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微,均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其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u>As>Hg>Pb>Cd>Cr>Zn.  相似文献   
834.
云浮Tl污染区水体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广东云浮黄铁矿Tl污染区地表溪流水和沉积物中Tl、Cd、Cr、Pb、Ni、As、Cu、Zn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采用沉积物基准法、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等方法评估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矿区溪流各采样点水体中Tl的含量为0.19~65.25μg/L,均高于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0.1 μg/L);...  相似文献   
835.
三亚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亚湾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Zn>Pb>Cu>As>Cd>Hg。10个站位单个重金属都处于低污染水平,重金属平均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b>Zn>Cu>As>Hg>Cd;研究区域多种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均属于低污染。6种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大小是Hg>Pb>Cd>Cu=As>Zn;监测海域的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  相似文献   
836.
胶州湾湿地沉积物中HCHs和DDTs含量水平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以胶州湾湿地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5,8,11月进行表层沉积物采集,并对沉积物中HCHs和DDT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潮间带区域表层沉积物中HCHs含量范围:(17.56~77.39)×10-9,DDTs含量范围:(ND~89.87)×10-9;浅海区域表层沉积物中HCHs含量范围:(ND~62.71)×10-9,DDTs含量范围:(ND~73.43)×10-9。各测站沉积物HCHs、DDTs含量变化与胶州湾入湾河流的流量变化相一致。即:丰水期含量偏高,枯水期含量偏低,说明二者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和地表径流输入。  相似文献   
837.
分析了山东半岛南部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游离态和碱不稳定结合态脂类物质的组成,结果显示:脂肪酸呈现以16∶0为主峰的单峰形分布趋势,具明显偶碳优势,海源为其主要来源,脂肪酸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不同类别的脂肪酸形态分布略有差异,脂肪酸的结构和来源是影响脂肪酸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同样以海源为主的甾醇则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但陆源甾醇的结合态比重相对较高;烷烃呈现以C29烷烃为主峰的单峰形分布趋势,陆源输入是其主要来源;烷烃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且UCM(不可分辨成分)峰仅出现在游离态烷烃的气相色谱图中。  相似文献   
838.
测定了珠江虎门河口16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Cu、Co、Cr、Pb、Zn、Cd、Ni、Ba和V的含量。结果表明,AVS的浓度范围为0.13~31.68μmol/g,平均值为8.54μmol/g;SEM的浓度范围为0.37~5.54μ/g,平均值为1.84μ/g。采用SEM/AVS比值评价方法和SEM-AVS差值评价方法预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除P3、P13、P16、P19、P20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可能具有中等毒性水平外,其余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39.
应用生物配体模型评价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判定一直是较为复杂的科学问题。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沉积物中金属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总含量无关,而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沉积物生物配体模型(s-BLM)是建立在较新的科研成果上用以判断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一个综合模型。s-BLM主要应用于有氧环境下,在测定活性金属、硫化物、有机碳的基础上,结合间隙水中的化学成分来计算多种金属的毒性阈值。s-BLM与以往应用于厌氧环境下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同步萃取金属(AVS/SEM)模型形成互补,从而能够全面系统的判断沉积物中的多种重金属(Cu、Pb、Zn、Ni、Cd、Ag)的生物毒性。本文全面介绍了s-BLM的由来和构建,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研究进展及局限性。目前,该模型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类似模型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更科学的制定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0.
东海近岸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东海近岸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由于该区域水深较浅、水的垂直交换带来的氧的补充,表层沉积物中AVS的含量较低,大部分站位低于检出限.而对于AVS的垂直分布,其含量范围为0~5.82 μmol/g.不同站位检出AVS的深度不同,这主要是由有机质含量和沉积物的孔隙度控制的,高有机质含量和低孔隙度将有利于AVS的生成.从可检测到AVS的层次以深,AVS含量基本随深度增加,呈现出较稳定的沉积状态.通过与不同沉积环境的AVS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沉积环境下AVS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区域AVS的含量与珠江口附近沉积物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