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505篇
基础理论   94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清洁发展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之下的补充性履约措施。通过阐述清洁发展机制的渊源、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质内涵和基本特征,总结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践,揭示中国应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偏差,预测清洁发展机制发展方向,指出中国将被迫退出清洁发展机制,提出中国面向清洁发展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2.
“十一五”期间辽河铁岭段及支流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anie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辽河铁岭段及支流在"十一五"期间水质进行趋势检验,确定各监测断面超标污染物及综合污染指数上升或下降趋势的显著性,结合铁岭市"十一五"期间的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各项污染物产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3.
长期施肥下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红壤丘陵区典型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化肥(NPK)、秸秆还田+化肥(NPKS)、30%有机肥+化肥(LOM)和60%有机肥+化肥(HOM)这5种处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基于~(18)O-H_2O示踪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长速率(CGrowth)均以HOM处理最高,CK处理最低.根际土中,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速率以HOM最高,CK和NPK最低;微生物碳源利用效率(CUE)以NPK最高,LOM和HOM最低.非根际土中,不同施肥处理的基础呼吸速率和CUE均无显著差异. MicroResp~(TM)结果显示,非根际土中微生物对外源碳源代谢能力高于根际土.施用有机物料(秸秆或有机肥)均能提高微生物对羧酸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速率,且土壤微生物利用羧酸类碳源的活性最高,其次为氨基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碳源,对复杂化合物的代谢速率较低. RDA分析表明,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情况的聚类总体以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分开,CK与施肥处理分开,且NPK与NPKS相对聚集,LOM与HOM相对聚集,NPK、NPKS与LOM、HOM分开,即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外源碳源代谢特征.结果表明,施肥未改变微生物CUE和基础呼吸速率,但有外源碳源输入(如根系分泌物)的情况下,施用有机物料增加基础呼吸、降低CUE.  相似文献   
164.
买文可  彭永臻  吉建涛 《环境科学》2019,40(7):3162-3168
短程生物脱氮工艺在废水处理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反硝化过程是实现氮去除的关键步骤,而关于废水中常见重金属离子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选取A/O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短程生物脱氮特性的污泥,通过批次试验及SBR长期试验分别探究了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的短期及长期影响.短期试验结果表明,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污泥反硝化活性的半抑制浓度EC50为4. 79 mg·L-1.在长期影响试验中逐渐提高污泥对Cu~(2+)的耐受浓度,当Cu~(2+)浓度为0. 5 mg·L-1和1 mg·L-1时,污泥反硝化活性降低后均能够通过驯化恢复至原有水平;而Cu~(2+)浓度升高至3 mg·L-1后污泥反硝化性能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NO_2~--N去除率降低至10%以下,反硝化系统遭到严重抑制.但是,停止投加Cu~(2+)后污泥反硝化活性在第14 d恢复至原有水平.同时,在Cu~(2+)的长期影响过程中,EPS含量增多,对微生物抵御Cu~(2+)的毒害起到重要保护作用,促使污泥粒径增大,污泥沉降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5.
为了解决瓦斯浓度预测使用的单一数据在预测中影响还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瓦斯浓度预测模型。模型将上隅角瓦斯浓度、采煤机速度、工作面吨煤瓦斯涌出量等不同数据融合作为输入层参数,使用Adam优化算法更新LSTM网络层参数,利用Attention机制突出关键影响瓦斯浓度的因素,开展多源数据融合的瓦斯浓度预测,结合某矿1008工作面的实际数据,分析不同数据在瓦斯浓度预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变量下的Attention-aLSTM预测效果相比LSTM提升14.2%;多源数据融合下的Attention-aLSTM相比自身提升了5%。  相似文献   
166.
Basic trends in the structural dynamics of the meadow-steppe carabid fauna over the period from 1970 to 1997 have been analyzed. Data on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dominant species are reported. Transformation of carabidocenoses is mainly accounted for by an increased humidity of the climate and the related mesophytization of forest–stepp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67.
我国沙尘暴的气候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OF和环流合成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近40年来沙尘暴日数变化的时空异常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太阳活动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逐渐降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预计未来中国北方沙尘暴将在波动中逐渐增加,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相似文献   
168.
1991—2004年东亚温室气体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OAA Earth System Research Laboratory提供的1991─2004年Tae-ahn(韩国),Ulaan Uul(蒙古)以及瓦里关(中国)的大气温室气体CO2和CH4的数据,对东亚地区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年来东亚地区大气中φ(CO2)和φ(CH4)月和年平均值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3个监测站的φ(CO2)年线性递增率比较接近,平均值为1.91×10-6a-1,季节变化较一致;从沿海到内陆这2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均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9.
The surface colour and temperature fields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as appearing in time series, of basin-wide images available in the CZCS (1979–1985) and AVHRR (1982–1991) historical archives, differentiate between basin interior and continental margins affected by coastal patterns, river plumes, and mesoscale features. The original data were processed to apply calibration factors, to correct for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and to estimate chlorophyll-like pigment concentration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Composites were derived, as monthly and annual means, using a fixed equal-area projection with a 1-km2 pixel grid. Enhanced pigment values and lower temperatures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al areas (i.e. the Ligurian, Provençal and Balearic basins, as well as the Adriatic, and Aegean Sea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impact of runoff from continental margins (i.e. both a direct impact due to the sediment load and one induced on the planktonic flora by the associated nutrient load) and with vertical mixing due to the prevailing winds (i.e. the Mistral in the northwest, the Bora in the Adriatic, the Etesians in the Aegean). The pattern of increasing pigments and decreasing temperatures in seen to develop in the monthly images from the coastal zone towards the open sea from summer to winter, and then back from winter to summer. The southern coastal areas show different values, namely lower pigments and higher temperatures (except in areas where the data are altered by signal contamin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ces in geomorphology and meteorology of the basin margins have an impact on both water biogeochemistry and dynamics, influencing the bioopt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various sub-basins, and of the entire Mediterranean region.  相似文献   
170.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 15 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 100~180 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 140 cm处,最大值为 67.92mg/kg(单施 N 180 kg/hm~2); 配合施用磷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根据试验,提出了旱地合理施肥的氮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