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5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2512篇
安全科学   517篇
废物处理   337篇
环保管理   2357篇
综合类   6037篇
基础理论   1338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928篇
评价与监测   281篇
社会与环境   1733篇
灾害及防治   17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970篇
  2012年   894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703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51.
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加快污染防治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必要性,并从污染治理设施的种类、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分析和运作模式三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概述了污染防治设施社会化运营对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2.
活性炭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活性炭的应用研究进展,表明投加活性炭可以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同时对改善膜污染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3.
分别以γ-Al_2O_3和活性炭(A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质量分数均为2.0%的Ru/γ-Al_2O_3和Ru/AC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Ru/AC中Ru沉积在AC表面,分散度较低;而Ru/γ-Al_2O_3中Ru进入到γ-Al_2O_3内部,形成了一种高度分散体系.Ru/γ-Al_2O_3对氨的催化活性高于Ru/AC,氨在Ru/γ-Al_2O_3和Ru/AC上的起活温度分别为200 ℃和266 ℃,T_(90)(氨去除率达90%时的反应温度)分别为267℃和320 ℃.随混合气体空速增大,Ru/γ-Al_2O_3催化剂的T_(90)逐渐升高,气体空速分别为3 600,4 800,5 400 h~(-1)时,T_(90)分别为235,266,303 ℃.随反应前混合气体中氨质量分数增加,氨的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854.
The focus is on the issue of waste management when constructing and recycling lightweight concrete (LWC) with aggregates containing expanded glas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cycling of concrete from lightweight aggregates, and on the important issue of environmental and waste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ycling LWC such as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normal existing concrete from lightweight aggreg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cycle lightweight concrete construction waste. The described method shows great possibilities for increasing the use of construction waste materials from LWC containing expanded glass,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better use of the available capacity from existing construction was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the new recycled material were compared with normal existing concrete from lightweight aggregates, such as changes in dependency on the type and parts of waste as well as its new binding components. Thus, a new recycled material has been created with new characteristics of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which is conform to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class and rules on heat protec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use in buildings (SI OJ RS No. 42/2002). Laboratory density,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tests results showed that LWC can be produced by the use of waste LWC with aggregates containing expanded glass. However, the use of waste LWC with aggregates containing expanded glass seems to be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eaper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LWC.  相似文献   
855.
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视角出发,论述安全发展观的哲学内涵:辩证统一的安全利益关系,工人、企业责任人和安全监督人员等不同安全主体应树立正确的安全利益观;统筹安全社会技术系统,统筹不同安全行业,统筹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安全要素;安全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依靠安全可持续;建议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观。采用系统思考方法构建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人员、机械设备、环境、管理4个变量因子的影响下,安全系统安全度水平下降,造成安全系统从可持续安全状态进入临界可持续安全状态,最终跃迁到不可持续状态,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并结合安全木桶安全要素讨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56.
阐述了森林消防防烟面罩的研制及其改进过程,介绍了森林消防防烟面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野外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857.
用能权是具有公私法双重属性的管制性财产权。用能权交易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实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用能权交易制度旨在从供给侧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与其并行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还包括节能量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节能量交易与用能权交易的规制对象、规制手段、制度设计目的和约束功能相近,故两者存在制度重复建设问题。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设计目的具有协同性、规制对象有交叉,但两者在用能权指标和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履约等方面存在制度衔接不畅问题。通过法学和制度经济学分析,对用能权交易、节能量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整合与重构提出了建议。中国应当取消目标节能量交易制度,并以核定用能权交易取代项目节能量交易。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衔接层面,应当打通用能权交易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联合履约机制,即允许用能单位或排放单位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使用用能权指标、核定用能权、碳排放配额或核证减排量履约。用能权指标与碳排放配额在履约方面的衔接机制重点在于一级市场的对接。用能权的初始分配仅仅是为重点用能单位设定节能义务的过程,应当以公平为原则,并且采取免费分配的方式。相对于用能权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则是为了控制排放单位对碳排放空间这一资源的过度利用。因此,在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环节,政府应当通过有偿分配的方式以实现国家对碳排放空间这一稀缺资源的所有者权益。建立核定用能权和核证减排量的联合履约机制,既允许用能单位购买核证减排量抵消其超额耗能,也允许排放单位购买核定用能权以抵消其超额排放,并对抵消比例设定限制。  相似文献   
858.
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一般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而言,可从金融的深化和广化两个角度来看待金融发展。相对金融广化而言,金融深化更能体现金融对于资本的配置功能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通过引导投资边际收益率促进绿色发展的效率,进而影响整个绿色经济系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经济内生增长模型来检验金融深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以2003—2014年中国280个地级单元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其内在作用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1)模型推导发现,金融深化作用在不同生产部门所占份额的配置未达到最优时,金融深化对绿色发展存在门槛效应,即金融深化对绿色发展作用存在可能的非对称性;否则,二者以近似对数函数的关系相互作用。(2)实证发现,金融深化对绿色发展在中国地级层面存在一重门槛效应,似然比检验结果表明该门槛效应在1%的临界值下显著,并且其门槛值大小为0.635 5,门限回归结果显示金融深化对绿色发展在门限值前后的偏效应系数分别为-0.056 8和0.129 9,说明中国金融深化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呈现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形形状。(3)稳健性检验发现,控制变量对金融深化导致的绿色发展门槛效应的扰动仅体现在P值的变化范围之内且变化幅度较小,门限值的大小及置信区间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反映中国金融深化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结构依然稳健。显然,应当大力推进金融深化过程,突破"门槛效应"的制约,充分发挥金融深化对资本的配置效应,从而推动中国绿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59.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跃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生存危机以及环境治理的复杂状况,对中国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治理的研究是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关键。文章测算1997—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特征及其时空跃迁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借助分位数回归与时空跃迁嵌套模型,揭示在时间和空间推移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时空跃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区的碳排放强度在时空分布上并不是完全随机状态,各个省区碳排放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会受到其相临近省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省域间的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的时空演进特征。(2)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具有高度的凝固性和较低的流动性,10个高碳排放强度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稳定性将成为制约中国碳排放强度整体跃迁的重点省区,相关省区的跃迁性将成为驱动中国碳排放强度整体跃迁的关键省区。(3)各省区的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过程中存在时空跃迁的驱动模式和制约模式,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的驱动机制,不同响应阶段的驱动因素的分位数与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类型之间具有很强的嵌套性。(4)根据各省区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及其跃迁机制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关键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有效监测与治理,加大碳排放的约束力度等差异化的碳减排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60.
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不仅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宏观目标为背景,本文以中国碳排放的主要行业工业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对工业及其9个细分行业的碳排放达峰进行了情景预测,然后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双重视角对工业细分行业的减排潜力进行评估。研究表明:(1)仅有低碳情景和抑制排放情景2可以实现中国碳排放2030年达峰,低碳情景是实现中国工业碳排放达峰的最佳发展模式,达峰时间最早(2030年),峰值最低(140.43亿t)。激进排放情景则是最差的发展模式,达峰时间最晚(2036年),峰值也最高(150.09亿t)。(2)工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碳排放的最优达峰情景差别较大。建材和纺织制造业能够实现提前达峰,可以在这类行业率先实施达峰管理措施,使其带动其他行业陆续达峰。(3)最具减排潜力的行业是石油制造业,其次是电力行业,这些减排潜力较大的行业应该成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4)基于工业各细分行业在减排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差异将工业9个细分行业分为四类。其中,石油、钢铁制造业和电力行业属于"高效高公平行业";化工、建材制造业属于"低效高公平行业";采掘业属于"高效不公平行业";纺织、轻工和机电制造业属于"低效不公平行业"。中国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行业制定出相应的减排战略,将减排重点放在各行业最具潜力的方面。最后,文章对实现中国工业碳排放达峰管理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