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9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1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144篇 |
综合类 | 582篇 |
基础理论 | 40篇 |
污染及防治 | 62篇 |
评价与监测 | 160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介绍了采油厂原油外输泵房的噪声现状及噪声对职工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噪声的主要来源为电磁噪声、机械噪声、空气动力l陛噪声以及阀门噪声、摩擦噪声和管路噪声等,其声压级在90~104dB之间,频率主要集中在200~3000Hz范围,并制定了噪声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2.
以甘南县环境监测站"十一五"期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县域的环境噪声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3.
目的对含弹的内埋弹舱模型进行噪声仿真和试验研究。方法计算采用\"CFD+CAA\"的混合方法,采用DDES计算流场,基于M?hring声学类比方法得到测量点的噪声信息。采用该方法与空腔M219标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内埋弹舱吹风试验在全消声室中进行,并采用传声器阵列识别主要噪声源。结果计算与试验得到的不同来流条件下,不同测量点的噪声频谱曲线基本一致。弹舱内最大声压级出现在中间弹翼附近的侧壁上,与声源识别的主要噪声源的位置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内埋弹舱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4.
对天然气活塞式压缩机产生噪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依据噪声产生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对策,经过治理,达到了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级标准,减少了噪声危害;保证了设备的正常操作及维护。 相似文献
155.
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宏伟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5,28(4):43-45
针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选取某施工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各施工阶段的噪声进行监测,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现状,评价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程度,提出控制施工噪声污染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6.
介绍一例窄小场地条件下柴油发电机噪声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对机房实行整体封闭隔声与吸声、以消声道兼作通风道强制通风、以消声器加垃圾道消除排气噪声等综合措施 ,使柴油发电机噪声完全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157.
158.
目的 针对飞行器结构壁板损伤疲劳问题进行研究,提高对声疲劳损伤的智能识别能力.方法 构建一种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的高效智能识别模型,用于识别飞行器结构壁板的声疲劳损伤.该方法依赖于GBDT模型的强大性能,能够有效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并通过迭代学习不断优化识别结果.基于某复合材料结构壁板噪声实测数据,构建时间、速度、标签数据集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基于GBDT的噪声疲劳损伤智能识别准确率为 76.8%.结论 基于GBDT的声疲劳损伤智能识别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对飞行器结构壁板的声疲劳损伤进行有效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9.
长春轻轨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轻轨交通特点基础上,对长春轻轨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轻轨列车单独运行产生的噪声低于70dB,不超标;轻轨与铁路并行段,铁路交通噪声大于轻轨交通噪声,铁路噪声超标,应在并行段设置声屏障以保证交通噪声不超标;轻轨车内噪声比传统的有轨电车低14dB,有利于乘客身心健康,是较理想的城市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60.
日趋严重的道路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之一。精准高效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是控制交通噪声污染的重要前提,然而噪声测量技术的发展脉络仍未被厘清。通过系统梳理200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282篇文献,发现当前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可分为静态多站点测量、自动监测网络、移动测量和参与式测量4种方法,并应向多源监测数据融合、提升数据时空分辨率、开发低成本且易集成的自动监测网络、建立公众参与式噪声测量规范与数据整合标准、制定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动态监测体系等方向发展。未来可采取自动监测网络为主,常规静态测量、参与式测量和移动测量等方法为辅的技术体系监测道路交通噪声。该研究可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技术革新及噪声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