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54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183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531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3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fatty acid ethyl esters from soybean oil using CaO-base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Three different catalytic promoters were evaluated: Magnesium, zinc, and potassium. The reaction has evaluated the promoter content (promoter to calcium molar ratio), catalyst load, alcohol to oil molar ratio,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each variable on the yield of biodiesel. The addition of K2O or MgO in the catalyst has enhanced the yield in fatty acid ethyl esters, while the use of ZnO as a promoter was not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72.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3种不同B位的钙钛矿催化剂,同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镜(SEM)、程序升温化学吸附(TPR)4种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物理化学表征.从经济性和实际性考虑,本研究使用了清洁无二次污染的H2作为SCR的还原剂,同时控制了H2的加入比例,在小NO/H2比(1∶1、1∶5、1∶10)情况下,考察了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由于实际燃煤烟气中含有大量的O2,因此,同时考察了高O2(O2/NO=100∶1)的加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从考察结果我们得知,在NO/H2为1∶1时,LaCoO3和LaNiO3的催化活性优于LaMnO3,达到80%.而在高H2/NO比时,则是LaMnO3的催化活性最高,达95%以上.O2的加入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较大,温度高于250℃时,O2出现竞争性反应,消耗了大部分的还原剂,使得NO脱除率降低,而在250℃以下,O2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3.
为了改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催化剂上游烟气的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分布,基于CFD仿真分析技术,建立了整个脱硝系统三维模型,并通过优化导流板及整流格栅,使得速度标准偏差、浓度标准偏差、温度偏差、速度偏转角以及压降等性能指标都满足设计要求,在满足脱硝效率和氨逃逸率前提下,大大降低了烟气对催化剂层的冲刷,保证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最后,为了合理布置吹灰器,对优化结构下粉尘颗粒在烟道内的运动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4.
采用大肠杆菌吸附-化学还原法,以大肠杆菌(ECCs)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由废含金催化剂制备金纳米线(AuNWs)。采用XRD,SEM,TEM等技术对AuNWs进行表征。研究了AuNWs对罗丹明6G(R6G)和4-巯基苯甲酸(4-MBA)的拉曼散射信号的增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加入微生物ECCs,可使金回收率提高约20百分点;当溶液pH小于4时,反应2 h后,有大量呈线状的AuNWs聚集沉降,金回收率可达99%1以上。表征结果显示,AuNWs呈多晶结构,晶格间距为0.23 nm。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分析表明,AuNWs对R6G和4-MBA具有良好的拉曼光谱增强性能。  相似文献   
75.
MCM-41分子筛负载铁铈催化降解甲基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有序介孔Fe-Ce/MCM-41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降解甲基橙的适宜工艺条件,并采用XPS,XRD,TEM技术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Fenton氧化降解甲基橙的较适宜工艺条件为:溶液pH 5.0、甲基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催化剂加入量2.0 g/L、H_2O_2浓度20 mmol/L,在此适宜条件下反应120 min时,甲基橙去除率接近100%。表征结果显示:Fe-Ce/MCM-41催化剂主要由铁、铈、氧、碳4种元素组成;铁与铈的摩尔比接近3∶1;铁和铈主要以Fe_3O_4和CeO_2的形态存在于催化剂表面。  相似文献   
76.
以γ-Al2O3作为载体,先后负载CeO2,MnC2O4,Fe(NO33,CrO3,Ni(NO32,NH4VO3等多种金属组分制备γ-Al2O3负载多金属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模拟烟气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通过SEM和XR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Fe,Mn,Cr的添加能增加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提高催化剂的N2选择性;γ-Al2O3对活性金属氧化物的负载效果良好。实验结果表明:各金属化合物的最佳加入量为 w(MnC2O4·2H2O)=20%,w(Fe(NO33·9H2O)=15%,w(CrO3)=10%,w(Ni(NO32·6H2O)=5%,w(NH4VO3)=10%,w(CeO2)=5%,w(γ-Al2O3)=35%;以在最佳正交实验条件下制得的γ-Al2O3负载多金属复合物为催化剂,在脱硝反应温度为205 ℃的条件下,NO转化率为96.7%;γ-Al2O3负载多金属复合催化剂经5次重复使用,NO转化率仍可稳定在94%左右。  相似文献   
77.
根据民用飞机整机开展气候类实验室低温环境试验的工程需求与技术特点,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中断情况进行了归纳,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室中断处理方法 ,形成了实验室操作规程体系.结合相关试验标准归纳的主要中断原因,基于过试验、欠试验、责任故障、非责任故障等引起的中断情况,明确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并研究了中断后的处理方法 .按...  相似文献   
78.
覃玉  朱景利  王艳辉 《化工环保》2006,26(6):491-493
用4种无机絮凝剂和3种有机絮凝剂进行了脱除全白土催化剂生产废水(简称废水)中固体悬浮物(SS)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6.8条件下,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脱除废水中SS的效果均较差,用无机絮凝剂时的SS去除率低于26%,用有机絮凝剂时的SS去除率低于18%;废水pH对SS去除率的影响较大,当调节废水pH为8.0时,无机絮凝剂中硫酸铝脱除废水中的SS效果最好,在硫酸铝加入量为0.02mg/L、沉降时间为2h的最佳操作条件下,SS的去除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79.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处理1,5-萘二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n2O3/γ-AL2O3和V2O5/γ-Al2O/为催化剂,在一连续流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1,5-萘二磺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380~440℃,24 MPa条件下,Mn2O3/γ-Al2O3和V2O5/y-Al2O3催化剂对1,5-萘二磺酸的氧化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TOC去除率达到90%以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pH值的降低而增强,随停留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80.
A superimposed wire-plat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was used to remove toluene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oxygen content, gas flow rate, gas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with/without catalyst on toluene decomposition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an optimal toluene removal was achieved when the oxygen content was about 5%.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highest toluene removal efficiency of 80.8% was achieved when the gas concentration was 80 mg/m^3. The toluene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as flow rate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oluene. In addition,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oluene. It suggested that combining DB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with Co3O4/Al2O3/foam nickel catalyst in-situ could improve the toluen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suppress ozone formation. Product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products were CO and CO2 when oxygen was more than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