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84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1325篇
基础理论   299篇
污染及防治   229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781.
利用垃圾渗滤液富集培养氨氧化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保活性污泥中适当的氨氧化菌(AOB)的数量及活性对污水生物除氮过程至关重要,投加富集AOB是增加活性污泥中AOB浓度的方法之一. 为了经济有效地获取富集的AOB并有效处理难降解的垃圾渗滤液,对利用垃圾渗滤液富集培养AOB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烟台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作为培养基,利用辛安河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二沉池的回流污泥进行接种,通过更代方式富集培养AOB. 结果显示:更代4次后,菌液中AOB的浓度增至原来的5.6倍;向活性污泥中投加14.5%的经过4次更代富集培养的AOB,氨氧化速率提高了65.4%,从而验证了利用垃圾渗滤液富集AOB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2.
堆肥过程多阶段强化接种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生活垃圾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采用多阶段的方式强化接种功能微生物菌剂,利用PCR-DGGE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和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来研究堆肥过程中多阶段强化接种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同时监测木质纤维素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多阶段接种堆肥能有效提高堆体降温期和二次发酵期的温度;和普通接种堆肥相比可使半...  相似文献   
783.
人工湿地中一株高效低温菌的分离鉴定与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寻找在低温条件下能够净化城市污水的微生物,取南四湖人工湿地的底泥,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驯化后,从中分离出在低温条件下生长速率及代谢速率都较高的6株菌.根据这6株菌对模拟废水的去除效果从中筛选出去除效率最高的菌株E,其对模拟废水中COD、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2.92%、56.42%、50.63%.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ava),命名为Pseudomonas tiava WD-3.研究表明,菌株E最适温度、pH和盐度分别为16℃、6.0 ~8.0、1%,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蛋白胨.在最适生长条件下的去除试验表明,菌株E对模拟污水COD、总磷、氨氮的去除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分别是最初试验值的1.20、1.25、1.02倍,且去除性能稳定.因此,该菌株在湿地对城市污水的生物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84.
嗜碱细菌复合碳源条件下对麦草木质素的降解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碱性液体培养条件下(pH≈10.5), 研究复合碳源共代谢最佳综合条件下嗜碱性木质素降解细菌6号菌株产酶、降解能力及菌株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虫漆酶(Laccase)在培养的第4天酶活达到最高值2915.37U/L、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在培养的第8天酶活达到最高值1152.88U/L,培养10d麦草中木质素降解49.84%.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6号菌株降解木质素的微观过程,证明了6号菌株优先降解木质素的特性和降解方式.  相似文献   
785.
转Bt基因克螟稻秸杆对淹水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秸杆还土试验比较了克螟稻Bt基因表达最高期秸杆和同一时期亲本稻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可培养厌氧细菌数量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亲本对照相比 ,培养初期克螟稻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厌氧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数量产生了显著性影响 ,但培养后期这种显著性差异基本消失 .PCR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指纹图谱和主成份分析 (PCA)结果表明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培养的第 3周和第 5周达到显著性差异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伸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间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逐渐减小 .到培养的第 1 1周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间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基本消失 .尽管如此 ,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秸杆处理土壤中可培养厌氧性细菌数量和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均与纯土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培养的条件下 ,没有观察到转Bt基因克螟稻秸杆对淹水土壤微生物明显的长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86.
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出高活性的生物相是使其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对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温(35 ±1 ℃) 条件下,当进水SO2-4 小于1600mg/L、COD/SO2-4大于3 时,控制反应器污泥负荷大于0.3kgsO2-4/kg Vss·d 、水力负荷为0.2m3/m2·h 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787.
陶粒固定化脱氮菌群对景观水中NO3--N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粒为载体对脱氮菌群进行固定化,并对ρ(NO3--N)较高的景观水进行模拟脱氮试验;同时比较了陶粒和海绵作为载体的固定化脱氮菌群在室温保存过程中脱氮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陶粒固定化脱氮菌群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去除景观水体中的NO3--N;模拟景观水试验处理2 d后,NO3--N的去除率为98.1%,TN的去除率为91.5%;试验第3~10天ρ(NO3--N)、ρ(TN)一直保持稳定,说明陶粒固定化脱氮菌群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出现ρ(NO3--N)波动现象.10 d后ρ(NO3--N)从初始的16.72 mgL降至0.19 mgL,NO3--N的去除率为98.8%;ρ(TN)从初始的17.89 mgL降至0.95mgL,TN的去除率为94.7%.分别将陶粒和海绵固定化脱氮菌群在室温下保存60 d后进行脱氮试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99.8%、17.2%,说明在室温保存状态下陶粒固定化脱氮菌群能长时间保持脱氮活性.  相似文献   
788.
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分别对非油气田对照区域、未开发油田、未开发气田地表30、60、100、150、200 cm深度的甲烷氧化菌、C5~C16烃氧化菌进行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加深对该类型区域烃氧化菌空间分布特征的了解,为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气田区域甲烷氧化菌(pmoA)含量为1.34E+04~3.90E+05 copies.g-1,并随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油田仅为3.14E+02~4.32E+03 copies.g-1.100~200 cm深度,油田C5~C16烃氧化菌(alkB)含量为1.38E+07~3.61E+07 copies.g-1,高于等深度对照(4.24E+06~2.14E+07 copies.g-1)和气田区域(5.82E+06~3.52E+07copies.g-1).甲烷氧化菌分布受全氮、有机碳、pH影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631、-0.549,而C5~C16烃氧化菌分布受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小.100~200 cm深度范围内,该区域全氮、有机碳、pH等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烃氧化菌含量在不同深度间差异较小.因此,本研究表明,气田区域具有明显的甲烷氧化菌异常,油田在100 cm以下深度具有一定的C5~C16烃氧化菌异常;100~200 cm更适于作为统一取样深度进行大范围定量调查,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789.
实验探究了短程硝化实现过程中生物膜特性的变化情况.采用比值控制(DO/NH+4-N)实现短程硝化,分别取亚硝酸盐积累率为10.27%、52.12%和93.54%时生物膜样品,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联用技术观察总菌、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数量和空间结构的变化,通过三维激发发射矩阵(EEM)观察胞外聚合物分泌和成分变化情况.比值控制成功富集AOB,并可在NOB未洗脱完全的情况下实现短程硝化.异养菌和硝化菌共存于生物膜内上,异养细菌在外层,硝化菌分布在生物膜表面6~25μm.短程硝化实现的过程中,AOB/NOB值逐步增长,稳定运行时期比值高达15.56.反应器运行过程中,EPS和微生物菌群变化息息相关.微生物活性下降,EPS分泌减少;短程硝化稳定运行时期,NOB等不耐高亚硝酸的菌群衰亡,芳香性蛋白质荧光强度降低.但三维荧光光谱显示,短程硝化实现过程中EPS化学成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0.
Nitrite accumulation in shrimp ponds can pose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to shrimp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the enrichment of ready-to-use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inocula that would be appropriate for nitrite removal in brackish shrimp ponds.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the effects of nitrite concentrations on NOB communities and nitrite oxidation kinetics in a brackish environment were investigated.Moving-bed biofilm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and continuous 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s were used for the enrichment of NOB at various nitrite concentrations,using sediment from brackish shrimp ponds as seed inoculum.The results from NOB population analysis with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show that only Nitrospira were detected in the sediment from the shrimp ponds.After the enrichment,both Nitrospira and Nitrobacter coexisted in the reactors controlling effluent nitrite at 0.1 and 0.5 mg-NO_2~--N/L.On the other hand,in the reactors controlling effluent nitrite at 3,20,and 100 mg-NO_2~--N/L,Nitrobacter outcompeted Nitrospira in many orders of magnitude.The half saturation coefficients(Ks)for nitrite oxidation of the enrichments at low nitrite concentrations(0.1 and 0.5 mg-NO_2~--N/L)were in the range of 0.71–0.98 mg-NO_2~--N/L.In contrast,the Ksvalues of NOB enriched at high nitrite concentrations(3,20,and 100 mg-NO_2~--N/L)were much higher(8.36–12.20 mg-NO_2~--N/L).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lection of nitrite concentrations for the enrichment of NOB inocula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NOB populations and kinetics,which could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applications in brackish shrimp po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