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449篇
综合类   685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8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深圳水库群表层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究深圳市水库群表层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含量水平,应用WAX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12年11月及2013年1月采自深圳12个水库库区中心与取水口共25个位点表层水中14种PFCs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ane sulfonate,PFHxS)及碳链≥11的长链PFCs均未检出,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为主要单体,库区中心和取水口ΣPFCs未见显著性差异;强降水对水库表层水PFCs有稀释作用,同时也可输入PFOA;水库群表层水PFCs含量主要受其进水口位置、水源环境及水库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虽水温与ΣPFCs含量间也有正相关关系,但影响作用弱于强降水.  相似文献   
992.
分层水库水深对扬水曝气原位控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昕  许岩  王雪  刘伟  黄廷林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5):1166-1172
扬水曝气是分层水源水库原位藻类控制的有效技术.针对西安金盆水库扬水曝气水质改善工程典型设计工况,采用商业化Fluent软件模拟计算了不同水深条件下扬水曝气器的外围流场,分析了水深对扬水曝气控藻区域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扬水曝气器外围流场稳定时,进水口附近的顺时针环流和其他区域的逆时针环流共存,进水口顺时针环流范围和强度不受水深影响,水流速度沿扬水曝气器径向减小.当水深从50 m逐渐增加到110 m时,扬水曝气核心控藻区域的百分比从12.5%增大到30.6%,核心控藻区域半径从60 m增加到175 m,藻类完全混合的时间从16 d增加到30 d.当水深不浅于65 m时,藻类在补偿点以下的停留时间均大于48 h,且随水深的增加而延长.非核心控藻区域内的藻类随逆时针环流被动迁移至核心区域,最终悬浮并滞留在扬水曝气器底部附近.分层水库中扬水曝气器合理设计间距为水深的1.2~1.6倍.  相似文献   
993.
在柴河水库的入口、库中、坝下设3个采样点,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柴河水库的入口、库中、坝下水体中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库中、坝下与入口相比,蓝藻比例分别减少了29.0%、16.8%,绿藻、硅藻所占比例大幅上升;通过对氮、磷、pH、富营养化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表明,整个水库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总氮的富营养化评价指数远远大于总磷的富营养化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994.
高州水库沉积物中总氮与总磷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高州水库沉积物中氮磷时空分布特征,于2010年至2012年对高州水库良德和石骨库区及入库河口沉积物TN、TP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高州水库沉积物中TN、TP污染严重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TN含量变化范围为780 mg/kg~2 033 mg/kg,均值为1 392 mg/kg,TP含量变化范围为338 mg/kg~726 mg/kg,均值为492 mg/kg,TN、TP含量分布规律均呈现良德库区石骨库区入库河口,TN、TP垂向分布含量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呈现表层富集现象,TN、TP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文章对重点污染行业和一般行业的定价方案、排污权时限、定价方式等进行系统研究。采用环境容量资源恢复成本定价法,以社会平均污染治理成本为基础,考虑排污权时限及贴现率方式,来估算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的参考值,同时调研重点污染和一般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氨氮的消减成本,以重点污染和一般行业污染物消减成本为基础,再考虑温州的经济状况及环境质量状况确定估算排污权初始分配价格,详细评估温州排污权交易初始价格标准,并提出了温州市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政府储备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相似文献   
996.
贵州省境内乌江干流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省环境监测部门资料显示乌江已成为贵州省水污染程度最为严重的流域,突出的问题是总磷、氟化物超标。本文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和t检验方法对贵州省境内乌江干流2006—2013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江干流总磷、氨氮、氟化物,高锰盐指数浓度变化趋式为"无趋势",乌江干流水质稳定,并提出流域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南京主城区水系情况,分析了河流环境变化的原因,提出城市河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行多元投入,实施河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98.
应用模糊数学法,综合5项主要污染指标,评价了2008-2012年丹东铁甲水库的水质级别,改变了仅凭单因子评价水质级别的方法,评价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9.
调水型水库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与水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由鹏  尹魁浩  彭盛华 《环境科学》2015,36(6):2054-2060
以南方某典型的调水型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EFDC模型建立了水库的三维水动力和富营养化模型,并根据长历时的水文和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计算了藻类对调水氮、磷浓度及调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库氮、磷浓度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很小.在降幅相同的情况下,降低磷浓度比降低氮浓度的藻类浓度降幅更大,削减60%的氮,叶绿素a无明显下降,削减60%的磷,叶绿素a平均下降12.4%,分别削减90%的氮和磷,叶绿素a分别平均下降17.9%和35.1%.当调水量高于现状的20%,藻类浓度随调水量增大而降低,当调水量低于20%,藻类浓度随调水量增大而升高,调水量比现状增大1倍,叶绿素a平均降低25.7%,调水量降至20%,叶绿素a平均升高38.8%.本研究对于支撑水源地的富营养化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2003—2012年水质逐月监测数据和水文气象资料,对新安江水库水质和营养状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了新安江水库水质演变规律及其与水文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10年间新安江水库总磷、总氮、生化需氧量和p H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叶绿素a浓度上升趋势明显.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显示水库营养状态由贫营养逐步向中营养转变.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河流区高于过渡区和湖泊区,且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说明水库营养盐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年均气温及水温呈下降趋势,降雨量、出入库流量则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水文气象因子对水质指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