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410篇
安全科学   198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756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113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探讨高效选择性回收污泥厌氧消化液中磷的离子交换方法,采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研究了4种阴离子交换树脂(D213、D202、D301和DSQ)的磷回收性能,筛选了适合富磷污泥厌氧消化液选择性磷回收的高交换容量树脂。实验结果表明,D213、D202、D301和DSQ 4种树脂对正磷浓度为70 mg/L的厌氧消化液进行动态处理时,其最大穿透体积分别为3、7、17和90 BV;DSQ树脂磷交换容量远高于其他3种树脂,达到6 860 mg P/L湿树脂,是目前报道的高磷交换容量树脂的3~4倍;DSQ树脂能有效地抵抗厌氧消化液中有机质和硫酸根等阴离子的干扰;用NaOH溶液再生DSQ树脂并回收磷,磷洗脱率超过96%,洗脱液是高浓度含磷液,可作为磷矿石的优质替代品。研究表明,DSQ树脂是一种高效选择性分离磷的树脂,适用于污泥厌氧消化液的磷回收。  相似文献   
132.
在Ti(Ⅳ)和过氧化氢存在条件下,考察了臭氧化酸性苯乙酮溶液、硝基苯溶液和垃圾渗滤液(浙江衢州某垃圾填埋场)的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在pH2.86条件下,单独臭氧化处理对苯乙酮、硝基苯和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分别为10.1%、44%和28.6%。BOD,/COD值分别从原来的0.039、0.060和0.085提高到了0.130、0.158和0.174,仍属生化难降解废水。当体系加入Ti(Ⅳ)后,臭氧化苯乙酮和硝基苯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5.5%和65%,BOD;/COD则提高到了0.679和0.314,可生化性提升明显。对于垃圾渗滤液,只有当体系加入Ti(Ⅳ)和H22后,臭氧化COD的去除率达到66.6%,BOD、/COD提高至0.425。上述结果对酸性难降解废水的处理实际意义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33.
水环境中腐殖酸与镉离子结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化学条件下腐殖酸与镉离子作用后的游离态镉离子浓度及其结合率,研究各因素对腐殖酸与镉离子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值、离子强度、投加镉离子总浓度、腐殖酸浓度和反应温度均影响腐殖酸与镉离子的结合。pH值在4.5~6.5范围内,随pH值升高,腐殖酸与Cd2+的结合率增大,游离态Cd2+浓度减少。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对结合反应有抑制作用。投加Cd2+总浓度的增大会导致结合态Cd2+浓度和游离态Cd2+浓度逐渐增加,而其结合率逐渐减小。腐殖酸浓度逐渐增大,使Cd2+和腐殖酸的结合率逐渐增大。在20℃~50℃范围内时,随反应温度升高,游离态Cd2+浓度逐渐减小,其结合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34.
Eom H  Chung K  Kim I  Han JI 《Chemosphere》2011,85(4):672-676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technology, a novel MFC reactor, the M2FC, wa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a ferric-based MFC with a ferrous-based fuel cell (FC). In this M2FC reactor, ferric ion, the catholyte in the MFC component, is regenerated by the FC system with the generation of additional electricity. When the MFC component was operated separately,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was maintained for only 98 h due to the depletion of ferric ion in the catholyt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uel cell, however, the production of power was sustained because ferric ion was continually replenished from ferrous ion in the FC component. Moreover,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ferric ion by the FC produced additional energy. The M2FC reactor yielded a power density of up to 2 W m−2 (or time-averaged value of approximately 650 mW m−2), density up to 20 times (or approximately six times based on time-averaged value)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MFC system.  相似文献   
135.
利用2000—2007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和同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江苏省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与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苏省SO2排放量与环境空气中SO2浓度存在正相关,而烟尘和粉尘排放总量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现出弱的负相关关系。对江苏省经济发展和环境关系的进一步分析揭示,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出倒U型关系,表明江苏省已经进入经济环境双赢区间,但近年来政策对经济环境关系的影响突出。该研究对中国十二五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6.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中石灰石利用率低导致钙流失严重,为实现脱硫废水中Ca2+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糠醛渣改性和Ca2+的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H3PO4改性后的糠醛渣对脱硫废水中Ca2+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在振荡的前30 min吸附率上升极快,至90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对Ca2+浓度对吸附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初始Ca2+浓度为300 mg/L的溶液中加入3 g吸附剂,温度30℃条件下振荡90 min,平衡吸附量为8.41 mg/g。  相似文献   
137.
为了研究水中存在Br-的情况下,Fe3+和Cu2+对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及CHCl3、CHBr Cl2、CHBr2Cl、CHBr34种消毒副产物相对分布的影响,以腐殖酸模拟氯消毒过程中的前体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p H为6、7和9 3种条件下,Fe3+抑制了THMs的生成,p H=6时只有CHCl3生成量随着Fe3+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余3种消毒副产物均在增加,p H=7时4种消毒副产物浓度均减小并在Fe3+浓度为2 mg/L时生成量最低,p H=9时的生成趋势与p H=6时类似。Cu2+能促进THMs的生成,在p H为6、7和9时,当加入0.5 mg/L Cu2+时,THMs总量分别增加了16.7%、22.6%和2.5%,随着p H增加,THMs总量增加。在3种p H环境中,Cu2+对THMs生成的影响大于Fe3+,在偏酸性环境中,Fe3+影响THMs生成,产生的致癌风险高,当金属离子浓度为2.5 mg/L时,致癌风险相差最高为15%,在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中,Cu2+影响THMs生成,产生的致癌风险高。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包头钢铁集团炼铁厂的高炉渣为吸附剂(粒径0.154 nm)对Cd2+进行吸附,运用SEM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初始Cd2+质量浓度、吸附剂加入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废水pH对Cd2+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理。表征结果显示:高炉渣吸附剂具有疏松多孔的特点,表面十分粗糙,比表面积较大。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温度为室温(28℃)、废水pH为7、初始Cd2+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剂加入量为8 g/L、吸附时间为60 min时,Cd2+去除率达到98.55%;高炉渣对Cd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吸附反应易发生。  相似文献   
139.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碱熔融—微波晶化法合成粉煤灰沸石。采用XRD,SEM,TEM等技术表征了粉煤灰沸石的微观结构,并对其吸附Cd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表征结果显示,粉煤灰沸石主要由X型沸石、P型沸石和铝组成,粉煤灰沸石中有排列规则、呈蜂窝状的孔穴和孔道存在,其孔穴和孔道大小分布均匀,致密。粉煤灰沸石的比表面积为108.49 m2/g,平均孔径为3.779 nm,孔体积为0.221 mL/g。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H为7、吸附时间30 min的最佳吸附条件下,Cd2+去除率均大于94%。粉煤灰沸石对Cd2+的吸附可很好地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为0.999 99。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该吸附过程,该吸附过程是单分子层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粉煤灰沸石对Cd2+的饱和吸附量为49.261 mg/g。  相似文献   
140.
省域粮食单产水平与波动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多地依靠粮食单产水平的提升.分区域、分作物地研究粮食单产水平及其变化特征有助于把握粮食生产布局规律性,为科学地制定分区和分作物的产业指导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剔除趋势"模型,分析了我国主产省份各类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和波动幅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主产省份可划分为高产稳产区、中产稳产区、波动区和低产区四大类型,单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以及新疆,单产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主产区单产年际波动剧烈.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分区域产业指导政策宜分别实施稳定、优化、强基、提升四大战略;分作物产业指导政策方向是,水稻重点采取"南增北稳"战略,避免东北主产区水稻产量占全国比重过大造成风险加大的不利影响,小麦和玉米可重点培育新疆新兴产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