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1161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123篇
环保管理   314篇
综合类   2319篇
基础理论   228篇
污染及防治   264篇
评价与监测   231篇
社会与环境   20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A mechanistic semi-empirical carbon cycle model of the La Grande reservoir complex in northern Quebec, Canada was conceiv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limate impact of such a large alter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water cycle. The model includes inputs from the drainage basin, organic matter release from flooded soils, CO2 emissions across the water-atmosphere interface and sedimentation. Most input data stems from previous research by our group on those ecosystems. The model includes the seven reservoirs of the La Grande complex and was run for periods of 50 and 100 years. Terrigeneous dissolved, particulate and suspended soil carbon fluxes and concentrations were computed. Over 100 years, 31.3 × 1012 g C are released from flooded soils, equivalent to 28-29% of inputs from the drainage basin. 40-74%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s mineralized. CO2 fluxes over 100 years are 50.5-79.8 × 1012 g C, 46.4-67.9 × 1012 g C more than in the absence of reservoirs. The increase in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in CO2 emissions i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e in cumulated water residence time due to the creation of the reservoirs. Changes in other carbon sinks and sources likely offset a part of this additional carbon flux to the atmosphere. In the first years following flooding of the reservoir, organic carbon release from flooded soils exceeds CO2 emissions, implying the downstream export of large quantities of eroded soil organic carbon. After this initial period, CO2 emissions are fuelled by organic carbon originating from the drainage basin.  相似文献   
312.
耕种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2种土壤耕作强度(深翻耕和浅旋耕)和3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抛秧和插秧)下的CH4排放规律,以探讨稻田土壤耕作强度和水稻栽培方式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水稻栽培方式下,深翻耕和浅旋耕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土壤耕作强度对稻田CH4季节排放总量的影响受水稻栽培方式的制约:抛秧方式下,浅旋耕与深翻耕处理相比,稻田CH4排放量减少31.37%(P0.05);而直播和插秧方式下,2者CH4季节排放总量相当。水稻栽培方式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季节变化规律:直播稻田CH4排放大致呈现"双峰型"模式,且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水平较低;而移栽稻田(抛秧和插秧)CH4排放大致呈现"三峰型"模式,且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水平较高。与深翻耕抛秧相比,深翻耕直播和深翻耕插秧稻田CH4排放分别减少23.31%和42.51%;而浅旋耕方式下,3种水稻栽培处理CH4季节排放总量相当。降低土壤耕作强度,以浅旋耕代替深翻耕,可以减少耕作对土壤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田CH4排放。与水稻移栽相比,水稻直播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生育前期CH4排放,具有一定的CH4减排潜力,但仍需加强中后期田间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313.
利用废弃物作为代替原料煅烧水泥已广泛应用于水泥生产,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以利用废弃物生产水泥的厂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所采集样品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对水泥生产过程中重金属Pb、Cd的逸放及其对周围土壤的污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废弃物煅烧水泥的过程中,重金属Pb、Cd的逸放率很高,其中立窑的Pb、Cd逸放率高达84%~90%。湿法回转窑的Pb、Cd逸放率达到63%~74%;在水泥厂上下风向500m、1000m和2000m处采集土壤样品,工厂周围的土壤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位于工厂下风向的土壤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距离工厂500m处土壤中重金属Pb、Cd的含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的最大限量;对几家工厂员工的头发进行随机取样,头发样品中Pb含量均超过正常限量:  相似文献   
314.
危险废物焚烧设施二噁英类排放特征及周边土壤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13座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及二噁英类排放模式及部分设施土壤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排放浓度同焚烧处理量没有显著的关系.4—6氯代PCDD/Fs和7—8氯代PCDD/Fs呈现出了不同的排放特征.4—6氯代PCDF/PCDD比值为60.58±1.98(95%置信区间),较通用的总PCDF/总PCDD比值更适于描述危险废物焚烧设施二噁英排放的特征.使用PCA及聚类分析方法将设施排放模式归类为3种模式.分布模式同焚烧设施炉型、处理量以及尾气处理方式等因素相关性并不显著.2,3,4,7,8PeCDF对I-TEQ的贡献为35%—45%,并与I-TEQ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厂区土壤中二噁英浓度水平约为8—14ngI-TEQ.kg-1,周边土壤浓度为1—4ngI-TEQ.kg-1左右,均处于较低水平,调查设施周边土壤的使用目前尚无明显风险.危险废物设施对周边土壤的环境风险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315.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浸提自稻草、腐殖土和堆肥的可溶性有机物(DOM)对紫色潮土、紫色土和黄壤三种土壤中汞向大气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尤其是堆肥DOM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汞向大气的释放,且土壤中DOM添加量越高,土壤汞释放量越少,即DOM对土壤汞释放的抑制作用越强;不同土壤类型,DOM的抑制作用不同,三种土壤汞释放量大小顺序均为:紫色潮土紫色土黄壤.  相似文献   
316.
区域层面温室气体清单不确定性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做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中不确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以编制包括省级、地市级在内的区域层面温室气体清单为背景,就不确定性分析的难点、来源和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研究对适用于区域层面温室气体清单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进行说明,进而提升不确定性分析的可操作性和透明性,为完善温室气体清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17.
日本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作出行动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其法律大中城市以上的行政区必须编制温室气体减排规划,包括排放清单、趋势预测、减排目标、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案实施与监督等。日本环境省为了帮助地方政府编制该规划,提供了城市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指导。本文以横滨市为例,比较完整地介绍日本城市CO2排放清单编制基本方法,为我国城市碳排放清单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8.
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分层抽样法对南京市2001年-2003年小型餐饮娱乐服务业废水中具有相关性的主要污染因子的排放浓度进行了统计,并计算出排放系数,提出用计算的废水排放系数征收小型餐饮娱乐服务业的排污费,实例表明,在该行业运用这一方法征收排污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19.
基于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及耦合的污染来源追踪模块模拟2017年12月16日至2018年1月3日成渝地区一次区域重污染过程,定量解析成渝地区主要城市PM2.5来源,评估过程中应急减排的成效。结果表明,天气静稳和风向辐合是造成此次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因素,污染峰值阶段,成渝地区多个城市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过150μg/m3,达到重度污染级别。污染过程中,成都市PM2.5本地排放的贡献率为42%,眉山和德阳贡献率将近30%;重庆市PM2.5本地排放的贡献率为60%,外来输送以湖北、湖南和其他地区为主,贡献率为24%,成都和重庆市的工业源和交通源的贡献最大。区域联防联控应急减排对成渝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成渝地区PM2.5浓度降低率为5%~11%,对于未实施应急预警方案的地区(如眉山市)受周边城市减排影响,浓度降低可达6%。  相似文献   
320.
易敏 《中国环境监测》2020,36(2):225-234
研究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的动态排放测算和网格化动态排放清单构建,在实时的交通数据和交通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模型、机动车排放清单模型等业务模型和算法,依托大数据存储、可视化和GIS等技术,开发了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实时排放预警系统,实现了上海市全市道路的机动车动态排放测算、交通环境政策实施情景模拟和网格化排放清单,更新频率为每30 min一次,包含PM、NOx、CO、SO2、VOCs等污染物和9种车型。系统建成后直接服务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大气污染排放实时总量跟踪评估、污染源管控措施分析及监测成因分析等提供了有力的实时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