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651篇
基础理论   31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究铝塑型封套防护材料在湿热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贮存条件下性能衰退规律。方法 通过优化铺层结构,采用SiOx蒸镀双向拉伸聚酯膜作为外增强层,PA6共挤EVOH双向拉伸膜作为内增强层制备新型封套防护材料。在海洋大气环境试验站库内、棚下2种贮存条件下开展贮存试验,跟踪测试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剥离力、拉断力和表面电阻率等关键性能,建立时间-性能影响曲线,同时记录材料内部湿度曲线和内置的金属圆片的锈蚀状态,以此评价海洋大气环境对铝塑型封套防护材料性能影响趋势。结果 在经过180 d的贮存后,水蒸气透过率仍小于0.3 g/(cm2·24 h),自研的新型封套防护材料在库内和棚下贮存环境下的阻湿能力分别提高了29.8%和31.5%,且剥离力和拉断力未发生明显降低,表面电阻率处于109~1011?。结论 通过降低水分子与外增强层分子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提高封套防护材料的阻隔能力,验证了多级防潮理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螺栓、卡箍等直升机基础产品在海洋大气环境下腐蚀和力学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结构模拟连接件,验证直升机防护体系对基础产品的防护效果。方法 通过将螺栓、卡箍和连接件在外场暴露不同时间,在此期间定期对试验件表面状态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海洋环境对直升机基础差的影响和机上防护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经过2a腐蚀后,螺栓表面发生了明显的腐蚀,但是腐蚀深度不大,抗拉强度维持在18.3 MPa,剪切强度从27.99 MPa下降到26.52 MPa。卡箍发生了腐蚀,橡胶材料老化严重,推出力降低80%,基本丧失锁紧性能。有涂层保护的典型连接件,表面厚度为66 mm,色差为0.3,光泽度变化1%,各项参数与未暴露时相比变化不大。结论 在海洋大气环境下,螺栓、卡箍等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机上采用的防护措施有效,可对基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高维空间插值在海洋环境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环境监测中心1999到2006年在上海海域的原始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在高维空间中使用最邻近插值算法,消除了周期性变化以及边界截断误差的影响,实现了对研究区域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插值,在海洋环境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316L不锈钢在南海环境中的缝隙腐蚀行为.方法 利用自主设计的实海实验装置,在南海170 m水深的位置开展316L不锈钢缝隙腐蚀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的腐蚀形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结合能谱仪(EDS)分析腐蚀产物膜的微区成分,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缝隙腐蚀试样表面微生物...  相似文献   
995.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经过30a的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事业成就卓著,初步形成了监测业务体系,监测内容也不断丰富,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找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96.
以低C/N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延时厌氧(180min)/好氧运行的SBR反应器,通过调控曝气量[单位体积的反应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气体的体积,单位为L·(min·L)~(-1).由0. 125 L·(min·L)~(-1)逐渐降低至0. 025 L·(min·L)~(-1)]和好氧时间(由3 h逐渐延长至6 h),考察了SPNDPR系统的深度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0. 025 L·(min·L)~(-1)、好氧时间为6 h时,SPNDPR系统出水NH_4~+-N、NO_2~--N、NO_3~--N和PO_4~(3-)-P浓度分别为0、8. 62、0. 06和0. 03 mg·L~(-1);出水TN浓度约为9. 22 mg·L~(-1),TN去除率高达87. 08%.当曝气量分别由0. 125 L·(min·L)~(-1)降至0. 100 L·(min·L)~(-1)和由0. 100L·(min·L)~(-1)降至0. 075 L·(min·L)~(-1)时,系统硝化速率均能恢复并稳定维持在0. 16 mg·(L·min)~(-1)左右.但曝气量继续降至0. 050 L·(min·L)~(-1)和0. 025 L·(min·L)~(-1)后,硝化速率分别降至0. 09 mg·(L·min)~(-1)和0. 06 mg·(L·min)~(-1)左右.随着曝气量的降低[由0. 125 L·(min·L)~(-1)依次降至0. 100、0. 075、0. 050、0. 025 L·(min·L)~(-1)]和好氧时间的延长(由3 h延长至6h),SPND脱氮性能逐渐增强,SND率由19. 57%升高至72. 11%,TN去除率逐渐升高(由62. 82%升高至87. 08%).降低曝气量和延长好氧时间后的SPNDPR系统,强化了厌氧段内碳源贮存与好氧段好氧吸磷、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等过程的进行,实现了低C/N城市污水的深度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997.
遗传毒性检测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遗传毒性检测技术,即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等;概述了国内外在海洋环境的遗传毒性检测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研究进展;通过与常规化学监测做比较,阐明遗传毒性检测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开展海洋环境遗传毒性检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把遗传毒性检测技术应用于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海洋滩涂环境的特点及其与海底泥土的区别,分析了该环境下微生物腐蚀的发生情况.微生物腐蚀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具有侵略性的因素之一,也是目前引起管线破坏失效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尤其是SRB引起的管线腐蚀的相关动态,主要涉及SRB对氢渗透、失效涂层、缺陷处局部腐蚀、阴极保护的影响.同时,对镁阳极在滩涂环境中的突然失效,以及SRB对镁阳极等材料腐蚀严重性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滩涂环境中SRB的存在对镁合金的影响及研究前景.根据滩涂环境自身的特殊性,研究SRB的存在对滩涂环境中镁阳极性能和油气管线安全运行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9.
吴斌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环境化学》2011,30(11):1949-1956
基于结合几种单个沉积物质量基准的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Consensus-Based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CBSQGs),以毒性效应预测准确度高、普适性强等优点近几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沉积物质量评价工具之一.本文阐述了CBSQGs的构建原理,分析了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以及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00.
Concentrations of perfluorooctanesulfonate (PFOS),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and other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 were measured in water and sediment from coastal Bohai Bay and surrounding rivers flowing into the bay. Of the 15 PFCs measured, PFOS and PFOA were detected with the greatest frequency.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ranged from<0.2 to 31 ng·L?1 and<1.0 to 82 ng·L?1 for PFOS and PFOA, respectively. Concentrations of PFOS and PFOA in sediments ranged from<0.1 to 2.0 ng·g?1 dw and<0.1 to 0.5 ng·g?1 dw, respectively. Concentrations of PFCs in Bohai Bay were less than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areas in Asia, but greater concentrations of ∑PFCs were observed in the Dalin River with concentrations increasing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and the greatest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 were observed in tidal flats. The ratio of ∑PFCs in sediment and water indicated that sediment could serve as a significant sink for PFU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