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01篇 |
免费 | 876篇 |
国内免费 | 259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03篇 |
废物处理 | 188篇 |
环保管理 | 1863篇 |
综合类 | 7213篇 |
基础理论 | 1305篇 |
环境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913篇 |
评价与监测 | 1090篇 |
社会与环境 | 425篇 |
灾害及防治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281篇 |
2022年 | 384篇 |
2021年 | 445篇 |
2020年 | 442篇 |
2019年 | 401篇 |
2018年 | 311篇 |
2017年 | 425篇 |
2016年 | 433篇 |
2015年 | 510篇 |
2014年 | 510篇 |
2013年 | 700篇 |
2012年 | 674篇 |
2011年 | 736篇 |
2010年 | 592篇 |
2009年 | 585篇 |
2008年 | 490篇 |
2007年 | 658篇 |
2006年 | 668篇 |
2005年 | 488篇 |
2004年 | 445篇 |
2003年 | 482篇 |
2002年 | 414篇 |
2001年 | 402篇 |
2000年 | 364篇 |
1999年 | 263篇 |
1998年 | 220篇 |
1997年 | 186篇 |
1996年 | 159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5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9篇 |
1971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环境中VOCs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近十年来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现状及其主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大气环境中VOCs的主要处理技术(包括吸附、冷凝及膜分离等回收技术和燃烧、等离子体、光催化降解和生物降解等销毁技术)的适用条件、经济性、可操作性和净化效率.提出要对VOCs的吸收和生物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催化机制、材料的性能及微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大气温湿廓线对气溶胶垂直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北京地区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每日两次(08时和20时)的气象探空、地面PM_(2.5)浓度和气溶胶激光雷达消光系数资料,分析不同污染条件下大气温湿廓线与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的关系。结果地面PM_(2.5)浓度和210m气溶胶消光系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77。春季、秋季和冬季污染条件下的近地面消光系数约是清洁条件下的5倍,夏季污染条件下的近地面消光系数约是清洁条件下的3倍。相比清洁条件下,污染条件下各季节的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偏小,并且低层大气相对湿度偏大。结论大气温度廓线代表大气层结稳定性,影响气溶胶的扩散高度,而相对湿度廓线与气溶胶吸湿增长密切相关,两者对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4.
依据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的19个季节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了该海域主要海水要素的季节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合历史资料阐述和评价了海域的营养状态水平、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DIN)是海域内最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且DIN含量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均值已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其他环境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和油类.调查期间研究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潜在富营养化分析显示氮磷比值(N/P)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绝大多数季节的有机污染状况为轻度污染状态.研究结论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和评估连云港近海生态环境现状及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连云港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66.
重建了长江三角洲1961~2007年霾气候数据序列,分析了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城乡差异,并探讨了大气污染以及地面和近地层气象条件对霾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湿度—能见度指数参与霾气候序列重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过去47a间,长江三角洲霾日数总体上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四季霾日数都增加.空间上,整个长江三角洲霾日数基本上都呈增加趋势,并以杭州和南京增加最多.近30a来长江三角洲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城镇乡村站间霾日数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地面气象要素中风速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与霾发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霾天气过程和对应的清洁过程,近地层温度、位势高度和风场也都具有明显的差异.长江三角洲霾变化趋势与我国京津冀、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变化一致.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增加是霾出现频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区域城市化造成的气象条件改变也有利于霾日的增加. 相似文献
67.
利用2013-2019年沈阳地区11个国控监测站近地层臭氧(O3)浓度监测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沈阳地区O3污染日的O3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造成O3污染日的天气系统进行了主观分型.结果表明:自2013年以来,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研究期内的最高值,但2018-2019年略有下降.O3... 相似文献
68.
"十四五"时期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关键时期。展望"十四五",应从发展的视角看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控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在考虑历史因素的基础上兼顾地区间的公平与效率,切实发挥环境管理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迈向"环境质量导向的总量控制"。要落实改进总量控制和质量控制效果的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建立环境质量与总量控制的量化联动关系,推动城市—单元—行业的精细化总量控制管理,丰富总量控制要素,强化服务于总量控制的能力建设,建立总量控制目标下公平的环境责任划分制度。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