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4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760篇
安全科学   385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433篇
综合类   1608篇
基础理论   31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98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273篇
灾害及防治   12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31.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为载体,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淀粉微球(cross-linked starch microsphere,CSMs)对Mn+(Cu2+、Cr3+、Pb2+)的静态吸附行为。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表征,分析讨论了3种金属原子结构,研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08K时,Cu2+、Pb2+和Cr3+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2.43、0.30和0.27 mmol/g,CSMs对Cu2+离子吸附能力最强,并且其通过物理吸附、配位吸附方式吸附Mn+,并得出引起微球吸附能力大小可能与金属离子电荷、离子半径和外层电子排布的差异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32.
合肥市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肥市民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础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合肥市乡村旅游市场存在着市民出游意愿强烈、出游动机凸显休闲度假、出游频率高、旅游消费能力强、乡村旅游节庆市场知名度高等特征,指出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特色不明显、淡旺季明显、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差、旅游产品缺乏深度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3.
城市规划与城镇土地定级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影响着城镇土地定级工作;而城市规划的不同实施方式和不同实施程度对具体地块土地级别以及城镇土地级别空间分布格局有着直接和较大的影响。二是城镇土地级别现状和城镇土地级别变化趋势分析,潜在影响着城市规划方案设计、城市规划方案决策、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并为其提供依据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如何量化城市规划对城镇土地定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具体研究;发挥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的作用,更好地为城市规划服务,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更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34.
熊炜  范文  李喜安 《灾害学》2012,(4):92-97
通过对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大柴沟泥石流进行现场勘查分析,总结了泥石流的孕灾背景,揭示了泥石流的典型特征和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诱发条件等三大条件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归纳了大柴沟泥石流具有典型的滑坡激发性、周期暴发性、强烈致灾性等特点,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分析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软硬相间的岩层和强烈的构造运动是造成岩体变形破碎的主要原因,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垂直高差较大、沟道狭窄为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孕灾环境,百年一遇的暴雨是大柴沟泥石流形成的诱发条件,同时受暴雨影响,沟内产生多处浅表层滑坡堵塞沟道,为泥石流聚集了能量,以至形成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的泥石流。研究过程采用了实测计算与经验公式估算相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也充分验证了经验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5.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责任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各类企业违法违规事故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国有大型控股公司,这种现象引起了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缺陷披露的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交叉上市的紫金矿业为例,采用事项研究法,检验了A股和H股市场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一系列有关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突发渗漏环保事故重要公告的市场反应,并比较了两地市场对同一公告的反应差异。研究发现:两地市场对重大事故公告均提前预知并呈负面反应,在公告前A股市场反应程度大于H股市场,公告发布后H股市场投资者更加敏感;两地市场对董事会(临时)决议公告呈正面反应,但H股市场投资者更加谨慎;对处罚公告两市反应不同,A股市场未对处罚公告作出反应,H股市场对处罚公告呈负面反应;总体而言,H股市场与A股市场反应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36.
选择交易成本低、具有操作性的补偿方式,实现农田生态产品的市场运作,是农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的关键。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武汉市农户对不同农田生态补偿方式的认知、选择以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政府补偿方式在农田生态补偿领域的缺陷及引进市场方式的建议。研究表明:(1)武汉市农户对农田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10.71%的受访农户听说过生态补偿、生态危机等概念;(2)49.02%农户对现行的现金补偿方式不太满意,认为补偿金额太低,94.65%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接受更高额度的现金补偿方式;(3)农户对现金、实物、技术(智力)、政策等农田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受其性别、年龄、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家庭中需抚养人口数和文化程度的显著影响。研究提出构建农田生态补偿的交易平台、完善生态环境物品数量化的体系设计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是推进农田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7.
为平衡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利益的矛盾,解决依赖政府支出补偿能力有限的问题,我国许多地方尝试着在流域生态补偿中引入市场机制,各地涌现出大量的生态服务市场化补偿案例,成为目前中小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补充。为保障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对其管理制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总结国际生态服务市场管理实践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的管理实践、政策和法律制度进行评价,并以此为基础,从管理政策、法律制度和市场机制3个层面,给出我国生态服务市场管理制度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238.
通过对我国建筑结构用钢在拉伸和压缩两种方式下的恒载升温试验,进行了5次受拉试件和2次受压试件的对比研究,根据试验中材料的各自变形规律,对其破坏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材料屈服的定义出发,给出了恒载升温拉伸试验中的参数(对应温度下的临界荷载水平),并与恒载升温压缩试验中的参数项进行了对比,指出受压构件和受拉构件的高温屈服强度是不同的,因此在钢结构建筑的耐火设计中应分别取不同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39.
断裂构造对斜坡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及成灾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构造及活动强度对斜坡体的应力场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有限元法,分别以正断层和逆断层与斜坡体的组合关系为例,剖析了断裂构造对斜坡体应力场的影响及成灾机理,揭示了含有断层的斜坡体塑性区的贯通过程。研究表明,包含断层的斜坡体在应力分布特征及斜坡变形破坏机理方面与无断层的斜坡体有较大差别:含断层的斜坡体在坡面和断层面附近的最大主应力迹线与坡面或断层面相平行,在天然状态下,塑性区同时出现在坡脚和断层面后方,随着折减系数的增大,塑性区分别从坡脚和断层面后方向坡体深部和上部发展,直至断层面前后两个塑性区相贯通,坡体发生破坏,并且对坡体变形破坏的影响程度以逆断层最强,其次为正断层,断层不活动时较弱。  相似文献   
240.
复合填料由废铸砂、粉煤灰、聚苯乙烯(EPS)颗粒、水泥和水按一定质量比例混合制成,具有低导热性、抗冻胀和轻质特性。根据热阻力法则和比等效导热系数相等法则,将材料视为由大量正方形单元体组成,其中心为一个球形EPS颗粒,这种单元体与总体的导热系数相等。运用AN SY S软件对复合填料单元体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根据瞬态法导热系数测试原理,推求不同EPS掺入比情况下的复合填料导热系数,分析EPS颗粒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发现材料导热系数随着EPS掺入比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将材料导热系数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作比较,发现有限元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实现对材料传热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