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593篇
基础理论   6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文明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镇居民食品账户生态足迹核算一直面临着消费项目不完善与消费-土地利用矩阵信息匮乏的问题。研究通过改进自下而上生态足迹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构建了食物消费的生态文明度概念与分类层次体系,在生态影响“数量”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质量”评估。论文对2005—2012年中国及各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文明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居民部门食物账户的生态影响变动主要驱动力为在外就餐;2)全国及大陆省份中除山西、江西和青海外的28个省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文明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如果忽略城镇市场倒逼机制对生态文明的巨大作用,规模扩大与食谱增富的城镇化可能将整个中国带入生态环境脆弱性增强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2.
为了研究满足交通事故现场记录图的技术性、证据性要求的交通事故现场测绘方 法,针对现有现场图定位方法的不足,重点从交通事故证据审查的视角,提出物证定位 观点,分析其技术构成并构建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技术标准基本要求,运用平面 坐标定位原理,以交通事故现场物证定位思想为基础,研究开发交通事故现场点线系列 直角坐标测绘定位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技术。研究表明:物证定位是能够将现场元素定位 和现场道路定位协同考虑的一种交通事故现场物证固定技术,以其基本思想与原理可以 开发交通事故现场点线系列直角坐标测绘定位方法;该方法有多种变换方法可适用不同 情况的交通事故现场测绘;应用该方法绘制的现场记录图,可以满足现场记录图技术性 及证据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53.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减物质化趋势及循环经济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811-1822
物质流分析通过测量经济活动物质投入的数量、强度及其变化即物质化或减物质化趋势,能够反映可耗竭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的总体情况,也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对物质消耗影响的一个有效工具。论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2000-2013年直接物质投入及其与特定经济特征的关系,确定了资源利用强度变化趋势,评价了中国循环经济实践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发现2000-2013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单位GDP直接物质投入先上升后下降,说明中国已进入了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是直接物质投入强度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总量增加但综合利用率仍很低,未对直接物质投入强度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未来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和人均值在很长时间内还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54.
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设定在相同的外界容量需求下,结合电池循环性能数据,研究了LiCo1/3Ni1/3Mn1/3O2、LiCo1/3Ni1/3Mn1/3O2+1% Fe3O4和 LiMn0.2 Fe0.8 PO43种不同的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环境影响,并耦合环境影响和放电比容量进行量化处理,得到相应的性能优选指数。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普遍具有较大的综合环境影响值,3大类环境影响分类中影响较大的是人体健康和资源消耗。在3种正极材料中,LiCo1/3Ni1/3Mn1/3O2的综合性能最好,环境友好性和充放电性能都具有较大的优选指数。在 LCA 处理正极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电池充放电数据实现了对材料的比较和优选。  相似文献   
155.
多种政策对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套分析多种政策手段对社会经济系统物质流和价值流变化的综合作用的理论概念,弥补了现有不足.在理论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由7个子模块组成的具体模型框架,以反映多种政策手段共同实施对物质流和价值流变化的综合作用.以我国为案例,利用提出的模型框架评估了我国7类典型环境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物质流变化的综合和单独作用,证明了综合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6.
基于国内水泥生产现状的碳排放因子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军晓  耿元波  沈镭  岑况  母悦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970-2975
水泥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因子的测算是计算水泥碳排放量的基础,为了准确测算我国水泥行业熟料煅烧阶段碳酸盐矿物分解释放CO2的碳排放因子,就需要对水泥生产线上相关样品做成分测定和综合分析.通过对国内近百条代表性较强的水泥生产线上的生料、熟料、水泥、石灰石、燃煤等样品进行钙、镁、烧失量、碳酸盐等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并考虑新型干法窑和立窑两种生产工艺类型的差别,分析测算了基于国内水泥生产的工艺碳排放因子.结果表明:生料碳酸盐法测算碳排放因子的结果较熟料法的结果低约10kgCO2/tcl;不同窑型的碳排放因子存在明显差异,新型干法窑的碳排放因子多集中在500~520kgCO2/tcl,立窑碳排放因子多集中在480~500kgCO2/tcl;多数熟料含有少量碳酸盐.生料碳酸盐法不涉及燃煤灰分的化学成分,可以规避燃煤灰分成分的影响,测算碳排放因子采用生料碳酸盐法较准确,并且应基于不同窑型,同时考虑碳酸盐分解率问题.  相似文献   
157.
以自然资源"水冬瓜果油"为包膜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共设5个处理,研究在有菊花吸收养分的情况下,水冬瓜(Idesia polycarpa maxim.var.vestita dies)油包膜材料在土壤中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冬瓜油包膜材料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降解速率加快。种植菊花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土壤含水量为30%时,包膜材料半衰期只有62 d;在处理3(果油85%+调理剂15%)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数量增加最多。因此,水冬瓜果油85%+调理剂15%和土壤含水量30%,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从而加快包膜材料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158.
半刚性路面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输人输出模型,通过清单分析和归一化处理对我国典型的路面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粒料与石灰稳定粒料以及几种工业固体废弃物路面基层材料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和水泥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工业固体废弃物路面基层对资源能源消耗量少,生产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温室气体、酸雨气体的排放量小.和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水泥稳定粒料相比,其环境影响较小,而且可以被再循环用作水泥生产的混合材,是一类典型的生态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159.
为改善聚合物材料的火灾安全性,利用二硫化钼(MoS2)的独特性能,结合纳米复合、催化成炭等设计思路,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eMnOx-MoS2和CeFeOx-MoS2双金属氧化物-MoS2纳米杂化物,并将其分别应用到2种典型聚合物(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中.结果 表明:2种杂化物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可有效延缓聚合物材料的热...  相似文献   
160.
The total organic halogen (TOX) pollution in the highly polluted Ayase River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oexisting linear undecylbenzenesulfonate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flowing water volume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the fractions of domestic and agricultural wastewaters in the whole water column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variety of the TOX sources in the river was estimated. The river carried about 100 kgCl of TOX materials in one day; about 50 kgCl of the materials was from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basin. 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drainage from paddy field was not negligible in summer. Highly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was observed in a tributary Furuayase River basin while the amount of TOX loaded in the area was widely varied; 0–105 kgCl of the materials was discharged as industri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