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1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989篇
安全科学   596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333篇
综合类   2274篇
基础理论   38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43篇
评价与监测   215篇
社会与环境   223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2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要内容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分析湖北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现状,针对湖北省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救援救灾任务的情况,分析目前湖北省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为"十四五"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2.
固定污染源氨气的手工监测,干扰因素较多,其中采样环节尤为关键。实验通过催化氧化-化学发光法考察不同采样管线材质对氨气的吸附效果,离子色谱法考察化学吸收法采集氨气的吸收瓶类型、采样流量、吸收液种类、吸收液浓度及体积等采样条件对氨气吸收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316 L不锈钢与聚四氟乙烯对氨气的吸附较小,氨气的采样流量不宜超过1.0 L/min,棕色气泡式吸收瓶更适用于氨气样品的采集,磷酸溶液作吸收液对氨气的吸收效率较好,对于低浓度的氨气样品,应采用低流量长时间采集。  相似文献   
923.
选取大河和巴关河流域2018—2022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流域水质状况、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物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2年,大河流域水质未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流域整体综合污染指数超过了1,为重污染,下游污染程度较重;营养指标和有机污染物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巴关河流域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流域整体综合污染指数未超过1,为中污染,上游污染程度较重;营养指标、有机污染物指标和重金属指标等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巴关河流域水质总体优于大河流域。TP、NH3-N、CODMn、CODCr和BOD5是影响大河流域和巴关河流域水质的主要因子,均属于有机型及富营养化污染指标,主要来自生活源和农业源。建议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开展系统性小流域污染溯源,分河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小流域水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924.
为修复受到污染呈黑臭状态的金湖水体,建设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分析金湖水质、底质概况及黑臭水体成因的基础上,采取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同步控制和边治理边修复的方法,在不进行大规模清淤、不扰动水体情况下建设湖滨缓冲带,对湖泊底质进行修复。结果表明:湖泊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各项水质指标均低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的轻度黑臭标准限值,修复后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巡视反馈重点整治湖泊水质变化报告中被评为“好转”等级,实现了黑臭水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的目标。该治理修复案例可为城市内陆景观湖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5.
陈旭东  高良敏 《环境科学》2022,43(6):3149-3159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s-PARAFAC)研究两条面源输入强度不同的城市河流春夏两季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组成变化.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夏季水体DOM腐殖化程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均显著高于春季(P<0.01). PARAFAC模型共解析出C1(UVC类富里酸)、 C2(类色氨酸)、 C3(类胡敏酸)和C4(UVA类富里酸)这4个化学组分,C1[(31±6)%]和C2[(31±4)%]为水体DOM中主要荧光组分.高面源输入水平的河流春季各组分荧光强度均低于夏季,而低面源输入水平的河流与之相反.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表明,C3%对河流水质变化敏感度最高(R2=0.75,P<0.001),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水面覆盖率(Cover)对C4%有显著预测重要性(P<0.001), C4%易受光化学氧化作用影响.主成分分析(PCA)和Adonis检验表明,氮和磷为水体自生源过程的重要推动力,面源输入强度和季节变化对城市河流水体状况有显著影响(R2=0.775,P<0.001).城...  相似文献   
926.
罗会龙  陈娟  张云慧  袁贝  杨宾  张昊  杜平 《环境科学》2022,43(6):3315-3327
研究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化学组成和特征差异对理解改良剂对Cd的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改良剂被广泛应用于受污染农田以缓解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累积,但改良剂调控下土壤DOM的光谱特征却鲜见报道.采集南方典型Cd污染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三大类改良剂(有机类、无机类和石灰类,共11种)进行水稻种植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DOM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比分析了不同改良剂调控下根际土壤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石灰类改良剂提高土壤pH,促进土壤固相中有机质的溶解,从而显著提高了土壤DOM的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有机类改良剂提高了土壤DOM的相对分子量和新生自生源贡献率,无机类改良剂提高了土壤DOM的芳香性和疏水性组分,石灰类改良剂提高了土壤DOM的显色组分和腐殖化程度.通过PARAFAC分析和OpenFluor数据库验证,解析出了4个荧光组分C1(255/465)、 C2(325/400)、 C3(275/390)和C4(240/460),均为类腐殖质.两种光谱相互印证,表明土壤DOM来源以陆源输入的类腐殖质为主.相关...  相似文献   
927.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PARAFAC)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对苏州古城区内不同污染状况的景观河道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和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苏州古城区内景观河道水体总体上表现为氮、磷营养盐污染.水体中的DOM解析出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自源类色氨酸C1(AEx/...  相似文献   
928.
针对建筑垃圾产生量激增但其统计数据缺失问题,基于1stOpt拟合平台和Visual Basic编程软件,构建城镇住宅和非住宅建筑垃圾产生量动态预测模型,定量模拟不同建筑寿命情景下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其组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城镇住宅建筑和非住宅建筑存量面积分别在2058年和2064年达到峰值(657.35亿和569.41亿m2)。在短、中、长建筑寿命情景下,住宅和非住宅建筑的新建面积均在21世纪20年代达到峰值,拆除面积峰值将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在短、中、长寿命3种情景下,我国城镇住宅建筑垃圾总产量分别于2072年、2081年和2100年达到峰值(28.69亿、21.71亿和16.50亿t);非住宅建筑垃圾总产量分别于2077年、2084年和2100年达到峰值(26.25亿、20.29亿、15.48亿t)。2000年之前,建筑垃圾主要成分为施工垃圾,2000年之后,以拆除垃圾为主,至2100年拆除垃圾占比达98%。其中,混凝土、砖块、钢铁分别占44%~71%、22%~51%、0.50%~2.89%,其他成分占2.76%~4.68%。综合考虑建筑流量发展趋势和建筑垃圾产生特征,政府部门应宏观调控减缓人均建筑面积增长速度,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和二次建材原料的市场消纳量,从而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降低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929.
对原位热修复场地表层土壤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有助于实现节能降耗。纳米中空陶瓷微珠水性隔热涂料是一种新型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低,可作为原位热修复修复场地的表面阻隔材料。通过现场实验,探究了该涂料的隔热性能及其受施工方法、实验区域尺寸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热井热影响区域内,新型隔热材料的温度梯度最高可达13 600 ℃·m−1;加热井热影响区域半径至少为0.53 m,在影响区域敷设新型隔热材料可以显著减少修复区域的表层散热。新型隔热材料的温度梯度均高于传统泡沫混凝保温材料,在影响区域外最高可达1 560 ℃·m−1;在晴天环境条件下,新型隔热材料的温度梯度高于雨天和夜晚环境条件。新型隔热材料对原位热修复场地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930.
活性炭膜处理工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活性炭膜与常规弹性材料同时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填料,分别加装在相同条件的两套接触氧化池中,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在同样的条件下处理工业废水,经过对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以活性炭膜为填料,处理废水的能力更强,净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