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9篇
  免费   1199篇
  国内免费   2610篇
安全科学   1811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1124篇
综合类   6049篇
基础理论   1538篇
污染及防治   784篇
评价与监测   508篇
社会与环境   690篇
灾害及防治   498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440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766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1.
凡口铅锌矿床是发育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热泉喷溢沉积矿床,以“一大二富三集中”的特点和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吸引着中外矿床地质工作者。常量元素和矿化元素的分布、矿物包裹体特征、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反映出该矿床与外生作用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源和下地壳来源铅的特征,矿物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溶液可能与深层建造水有关,后期与大气降水有关。矿区主要矿层经历海底热泉喷溢沉积-成岩的演化。  相似文献   
92.
此文采用三次多项式表示的流线速度场和基元圆环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流动模型对国杯—多边形截面杆型复合挤压进行了上限分析,得到挤压力的上限解,分析了杆部截面形状对复合挤压分流点位置及变形力的影响规律并对理论计算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3.
对沈阳张士污灌区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各分室中Cd的库存量和各分室间Cd的循环通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土壤-水稻系统中Cd流分室模型。该模型表明,Ⅱ闸和Ⅲ闸地区土壤分室中Cd的库存增量均为正值。可见,该污灌区近年来Cd污染程度由于污水灌溉仍然处于加剧的趋势。研究最后指出,该污灌区Cd的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是减少污水灌溉量、进一步降低灌溉水中Cd的浓度和通过富Cd植物收获带走Cd.其中,以野生苋的收获带走Cd最有意义,它可使Ⅱ闸和Ⅲ闸地区Cd的下降速率分别依次达到29.49和22.81mg/(m ̄2·a)。  相似文献   
94.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根据火山岩浆作用的旋回性及其产物与火山构造形迹时、空、成因一致性原理,将中、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分为四个火山活动旋回,圈定了相应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中心,建立了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演化模式。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二辉斜长麻粒岩等深源包体,为研究区域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提供了证据。侵入岩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了七个岩石单元一个超单元,将侵入岩-潜火山岩-火山岩作为岩浆作用整体研究,为正确阐明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区域线型构造发育,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火山岩区特有的线一环构造格局。中上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探讨了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岩相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演化,讨论了凝灰熔岩、碎斑熔岩、花岗斑岩三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它们是同源岩浆经分异结晶,形成岩浆房成分梯度和分带后,分别代表岩浆房从上到下不同部位成分岩浆依次侵位、在不同成岩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岩石,可建立“三位一体”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96.
江西九岭地体南缘武功山地体北侧以及其间的萍乐盆地内,有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分布。逆冲推覆构造的类型有两种──逆冲推覆型和重力滑覆型。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横向上对冲挤压,纵向上多层滑动的特征,据此笔者建立了一个可能的多层滑动──对冲挤压模式,并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讨论了逆冲推覆构造的演化历史,指出区内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中生代晚期(119.6Ma)。  相似文献   
97.
淮北煤中12种有害微量元素在煤及其灰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有害微量元素在各煤层中的分布与变化规律,以及在煤燃烧后的煤灰中所发生的迁移与富集情况,采集了淮北煤田不同煤层、不同深度的15个煤样,采用中子活化法对其原煤及灰分中的12 种微量元素(Ag, As,Ba, Co, Cr, Cu, Mn, Mo, Sb, Th, U, V)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处于n×10 6到n×10 5数量级范围内,不同煤层或同一煤层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不同;与全国和华北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相比,除Mn低于全国和华北的平均值外,As、Co、Mo、Sb、Th、U与之相近,而Ag、Ba、Cr、Cu、V高于全国和华北煤中的平均值;12种微量元素均在灰分中有所富集,而且富集能力序列为:Cu>Cr>Mn>Mo>Co>Ba>V>Th>As>U>Sb。  相似文献   
98.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 (INAA)技术 ,对比分析恐龙骨骼化石及其它脊椎动物 (乌龟、鱼和大量哺乳动物 )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组合 ,结果表明稀土、砷、钡、铀元素在恐龙骨骼化石中的含量远高于其它脊椎动物骨骼 ,而锌元素的含量情况却与之相反 ;同时进一步分析推测得出 :这种砷、钡元素含量的高异常和锌元素的低异常 ,极可能是导致四川盆地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
产品代谢及其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指导循环经济实践的核心理论和分析方法——工业代谢进行分类,提出了产品代谢的概念,并利用产品代谢分析方法首次对我国半导体工业整体的硅元素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改善我国半导体工业产品代谢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0.
The evaluation of biospheric role of the boreal forest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carb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organic matter (OM) pool in soils. The research sites were larch forests, they are situated on Nizhne-Tungusskoe Plateau. Larch forests of feather-moss and lichen types (110 and 380 years old) were formed on 'ochric podbur' soils. Litter stocks are 3.5–4.5 kg m− 2 with thickness 10–25 cm. Cryomezomorphic northern taiga soils contains 38–73 t (carbon) ha− 1. Pool of fast mineralized OM has average value 38.1 t (carbon) ha− 1, including 20.5 and 6.4 t (Carbon) ha− 1 of labile compounds on surface and in the soil, and 11.2 t (carbon) ha− 1 of mobile OM. Microbial mass reaches 1.78–3.47 t (carbon) ha− 1, its proportion is 3.6–4.9% of the total OM carbon. Zoomass of feather-moss larch forest is 0.20–0.61 * 10− 2, in lichen larch forest −0.01–0.07 * 10− 2 t (carbon) ha− 1. A pool of resistant to biological decomposition and bonded to mineral soil matrix OM is 17.7 t (carbon) ha− 1 and it varies from 18.6 to 29.0 in feather-moss larch forest, and from 6.4 to 17.0 t (carbon) ha− 1 in lichen larch forest. Two-years field experiment has been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ransformation rates of various plant litter fractions and to clarify the role of soil biota in these processes. The results showed participation of all biota groups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 residues caused weight loss of larch-needles and root mortmass. Iso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from all-size invertebrate groups leads to some decrease of decomposition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