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42篇 |
免费 | 633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22篇 |
废物处理 | 195篇 |
环保管理 | 653篇 |
综合类 | 1837篇 |
基础理论 | 297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459篇 |
评价与监测 | 1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59篇 |
灾害及防治 | 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155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69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207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10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149篇 |
2007年 | 236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72.
27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生活垃圾的组成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274.
辽河源头区坡耕地面源污染阻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源头区多为低山丘陵区域.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森林覆盖率降低,坡耕地面积增多.为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增加化肥投入量.随着农田生态系统化肥投入量的增加,不被作物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淋溶渗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环境中.坡耕地面源污染阻控研究是基于其产生的原因及迁移过程,采取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相结合方式,构建坡耕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75.
我国纳米科技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介绍了国内纳米材料及其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开发应用现状,并对纳米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276.
277.
对DAT-IAT工艺加以改良,在DAT池前端分隔出缺氧区和厌氧区,强化了系统脱氮除磷能力。并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对改良型DAT-IAT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优化条件。结果表明:DAT池溶解氧浓度在1.82.2 mg/L之间;IAT池至DAT池的污泥回流比为300%;DAT池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比为40%2.2 mg/L之间;IAT池至DAT池的污泥回流比为300%;DAT池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比为40%50%;IAT池采用曝气1 h、沉淀1 h、排水1 h的运行工况;系统泥龄在1350%;IAT池采用曝气1 h、沉淀1 h、排水1 h的运行工况;系统泥龄在1316 d时,改良型工艺可以同时取得较好的脱氮和除磷效果,并且改良型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明显优于常规DAT-IAT工艺。 相似文献
278.
苯酚降解红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唐山污水处理厂附近的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苯酚降解菌11-111。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能够耐受最高浓度为2 000 mg/L的苯酚。对该菌株的降解性能研究表明,在温度24~32℃,pH值6.5~8.5,装液量≤20 mL(100 mL摇瓶)范围内,摇床转速为160 r/min,菌株对初始浓度500~1 500 mg/L的苯酚均能有效降解。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菌株。该菌株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9.
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废水已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源。目前染料已有成千上万种之多,它们不但具有特定的颜色,而且结构复杂,以高分子络合物为多。且生物降解性较低,大多具有潜在毒性,在环境中的归趋依赖于很多未知因子。这些特点致使染料废水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介绍了几种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这些研究对染料废水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