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6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41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65篇 |
废物处理 | 74篇 |
环保管理 | 103篇 |
综合类 | 901篇 |
基础理论 | 106篇 |
污染及防治 | 194篇 |
评价与监测 | 110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灾害及防治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102.
103.
张义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2):151-156
针对煤矿综掘面粉尘治理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采用泡沫降尘新技术结合长压短抽式通风方式进行粉尘防治。以霍尔辛赫矿为例,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利用GAMB IT和FLUENT建立掘进巷道的几何模型,并对巷道掘进通风过程中粉尘分布规律进行解算,将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比,确定掘进面回风侧的高浓度粉尘分布区。对掘进面煤样进行湿润性试验,确定最佳的发泡剂添加比例。综合以上情况,泡沫降尘技术实施时采用环形前置式喷头布置,发泡剂添加比例定为10‰,并在回风侧距掘进面5 m、距底板2 m处设置风筒,将高浓度粉尘抽出并沉降。现场实测数据显示,泡沫降尘技术降尘效率明显高于喷雾降尘技术。使用泡沫降尘时,在司机侧测得全尘及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75.4%和74.7%。 相似文献
104.
根据国家标准,分析了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的方法和步骤,以粉尘释放源释放频率和形成爆炸混合物的可能性为指标,给出了危险区域划分方法,并以某纺织企业为例进行了说明,所得结果对纺织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利用南京市气溶胶激光雷达网和草场门超级站监测数据,对2022年3月2—3日南京地区一次沙尘污染过程的垂直特征和地面PM2.5组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场门、八卦洲和土桥3处点位的气溶胶激光雷达均观测到消光系数和退偏振比在凌晨至清晨时段有垂直分层现象,说明高空输入的沙尘气团位于城市污染气团上空,而此时地面PM2.5组分以二次无机盐(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为主。中午前后,各高度的退偏振比及消光系数发生突变,主要是由高空输入沙尘和城市污染气团的垂直混合引起的。随着日间大气垂直交换的加大,PM2.5中地壳物质的浓度均值和占比显著上升,其中浓度从3 μg/m3升高至5 μg/m3,占比从3%上升至10%。 相似文献
108.
基于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痕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非季风季节沉积的雪样分别进行酸化处理和消解处理后,利用高分辨扇形磁场等离子体质谱仪(ICP-SFMS)测试了样品中19种痕量元素(Ba、U、Sr、Rb、Tl、Mo、Cs、Pb、Sb、V、Cr、Mn、Fe、Co、Al、Cu、Ti、Li、As)的酸化浓度和总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痕量元素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元素Al的最大/最小浓度比为326(酸化浓度)和465(总浓度),元素Pb相应比值为27和48.雪冰中痕量元素的总浓度一般大于该元素的酸化浓度,其中,元素Pb、Fe、Sb、Ba、Al、Ti的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平均比值分别为91%、76%、60%、52%、33%和21%.一般地,样品中不溶微粒含量越大,酸化浓度占总浓度的比值越小;不溶微粒含量越小,则相反.对痕量元素的富集系数(EF)分析表明,各元素总浓度EF均值小于酸化浓度EF均值,揭示了用酸化浓度计算EF存在对痕量元素人为来源影响的高估.人类排放是小冬克玛底冰川中痕量元素的来源之一,对于元素Mo和Sb,人类排放估计是主要来源.利用后向轨迹模型模拟出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冰中痕量元素在非季风季节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西部及中亚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109.
典型河谷城市儿童土壤与灰尘铅暴露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评价河谷型城市土壤与灰尘铅对城市儿童健康的影响与风险,结合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陕西渭河谷地典型工业城市宝鸡、西安、渭南和铜川为研究区域,以定量分析河谷型城市儿童环境铅暴露为核心,收集4个城市土壤与灰尘分析样品总计243个。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4个城市土壤与灰尘铅的含量;采用BCR连续形态分级法探究了城市土壤与灰尘重金属铅地球化学形态分布与迁移特征;根据US EPA污染物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城市儿童铅暴露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渭河谷地典型城市宝鸡、铜川、西安和渭南城市土壤与灰尘铅浓度(X±SD)分别为(409.2±52.54)和(624.70±66.15)mg·kg-1、(357.47±41.37)和(592.60±36.78)mg·kg-1、(61.4±13.31)和(78.42±14.89)mg·kg-1、(46.71±12.11)和(64.7±13.76)mg·kg-1,均高出陕西省土壤铅背景值;污染水平依次为宝鸡铜川西安渭南。4个河谷型城市土壤与灰尘重金属铅发生整体迁移的趋势为:宝鸡城市灰尘(90.71%)西安城市灰尘(84.74%)≥宝鸡城市土壤(83.12%)渭南城市灰尘(74.89%)≥西安城市土壤(74.50%)铜川城市灰尘(72.49%)铜川城市土壤(57.50%)渭南城市土壤(53.79%)。可见,铅在均在城市灰尘中的迁移趋势远大于相应的城市土壤。4个城市土壤与灰尘均表现出较大的儿童暴露致癌风险,宝鸡和铜川城市儿童土壤与灰尘铅暴露也分别存在非致癌风险,风险程度依次为宝鸡铜川西安渭南。儿童铅暴露致癌与非致癌风险程度与其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铅可氧化态分布呈相似的规律,表明碱性的城市土壤与城市灰尘(p H7)中可氧化态铅可能是导致河谷型城市儿童铅暴露风险和儿童血铅污染的主要形态和因素。由此,城市燃煤排放与含铅制品的加工等活动可能是渭河谷地河谷型城市儿童血铅与铅暴露最主要的贡献源,必须采取长期有效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0.
The global increase in the use of, and reliance on, plastics has prompted the demand for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resin in various fields. With this increased requirement, numerous failures have occurred in the ABS process. Those incidents, resulting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owder accumulation, heat accumulation, construction sparks, and plant fires, have caused dust fire and explosions.In this study, the ABS resin was gleaned from the site and tested for its explos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minimum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dust cloud (MITC),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MIE), and minimum explosion concentration (MEC). To improve loss preven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erric oxide (Fe2O3) as an inert additive was added in the ABS powder. According to the MIE test, Fe2O3 has an apparent inhibiting effect on dust explosion for the ABS dust. With the proportion of Fe2O3 increased from 25 to 50 mass% in ABS, the MIE increased from 67 to 540 mJ. The explosion tests via 20-L apparatus indicated that Fe2O3 mixed with ABS could not increase the MEC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explosion pressure dropped by increasing in the ratio of Fe2O3 in ABS. This inerting strategy of ABS was deemed to substantially lessen the probability and severity of fire and explos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