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97篇
安全科学   12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793篇
基础理论   9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31.
利用2012年-2014年常州市大气污染数据、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季节变化,污染物浓度与能见度及各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风对大气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扩散、稀释作用,风力越大,污染物浓度越低;降水对大气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冲刷、沉降作用,降水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污染物浓度越低;气温与污染物浓度直接关系较小,但由于夏季污染物浓度较低,表现为气温越高污染物浓度越低;冬季反之,故从整体上看气温与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对各污染物浓度有一定影响,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水汽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有利于颗粒物等的生成和增长.  相似文献   
932.
使用天津市2013—2019年连续污染物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探讨臭氧污染现状,分析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对不同臭氧污染过程案例进行天气分型,统计出现臭氧污染时的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臭氧浓度不降反升,2017—2019年连续3年超过国家二级浓度限值,2019年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约占全年的1/2。春季和秋季臭氧污染日益突出,4月臭氧浓度已明显升高。天津市臭氧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O3-8 h)在日最高气温超过30℃、相对湿度20%~70%、西南风或东南风风速1~2.5 m/s、白天边界层高度1 400 m以下时较高。将臭氧污染天气形势分为春夏之交、盛夏高温和夏秋静稳3种类型。其中春夏之交天气型易出现臭氧与PM2.5协同污染;盛夏高温天气型平均风速较大,日最高气温大于35℃;夏秋静稳天气型平均风速小、边界层低。  相似文献   
933.
近年来,臭氧已成为许多城市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笔者分析了2020年海口市5个不同方位代表性监测站点逐小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对应站点的气象要素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2020年环境空气污染程度为三级以上的天数有11d,其首要污染物均为臭氧。臭氧浓度高值时段主要出现在10-12月。浓度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每日14:00-17:00,最小值出现在每日05:00-08:00。气象要素日均值与臭氧浓度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最高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和东北气流的共同影响是导致海口市臭氧浓度超标的主要因素,下沉气流更有利于低层大气中臭氧的堆积,同时在东北气流影响下,上游区域污染物的传输也会导致海口市臭氧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934.
利用Morlet小波方法分析北京市2008~2017年PM2.5资料,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浓度存在显著的日变化、周变化、以及季节和年变化周期性特征,并且秋冬季的周期性特征显著高于春夏季.结合气象资料,包括水平风速、大气边界层高度、以及大气稳定度指数等,分析PM2.5不同周期性变化对应的主要影响机制表明:大气边界层过程是PM2.5日变化的主要影响机制,导致PM2.5浓度白天低、夜间高.秋冬季PM2.5日变化幅度高于春夏季;天气过程是PM2.5周变化的主要机制,PM2.5浓度与天气变化过程带来的风速变化和边界层高度呈强反相关关系;PM2.5的季节变化与大气扩散能力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秋冬季减弱的大气扩散能力加速了PM2.5在近地面累积,春夏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935.
陈军辉  冯小琼  李媛  王书肖 《环境科学》2021,42(12):5594-5601
基于污染源排放调查、空气质量和组分站观测数据,利用WRF/SMOKE/CMAQ模式系统,分析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四川盆地除ρ(03)同比上升外,ρ(S02)、ρ(N02)、ρ(CO)、ρ(PM2.5)和ρ(PM10)均同比下降,下降幅度为8%~41%.②疫情期间成都市PM2.5组分与2019年同期相比,ρ(Cl-)、ρ(K+)、ρ(Si)、ρ(Al)、ρ(Ca)和ρ(EC)的占比均同比下降,说明疫情期间施工工地、机动车、工业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排放减少是ρ(PM2.5)下降的主要原因.③疫情期间,工业源S02、NOx、PM10、PM25和 VOCs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32%、31%、40%、39%和41%;成都市机动车车流量仅为正常时段的40.3%,车速提升19.7%,NOx、VOCs和CO日排放量降幅分别为44.7%、49.6%和38.0%,污染物的非等比例下降使得机动车排放贡献的大气氧化性进一步增强.④2020年疫情期间四川盆地气象条件同比不利,使得ρ(PM2.5)、ρ(NO2)、ρ(SO2)、ρ(O3)和ρ(PM10)分别上升2%、4%、23%、6%和8%,扣除气象条件变化影响后,ρ(PM2.5)、ρ(NO2)、ρ(SO2)和ρ(PM10)分别下降21%、45%、31%和30%,ρ(03)上升12%.  相似文献   
936.
外来植物物种的引进对路域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龙 《交通环保》2003,24(2):20-22,48
根据植被恢复的规律和公路建设的特点,分析外来植物物种在路域内的应用现状。目前本地原有的植物物种,不能满足公路路域植被迅速恢复的要求,所以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大量采用外来植物物种,但在引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外来物种对路域生态环境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37.
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产业生态系统(IES)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国内外得到快速推进并取得显着成效。但由于IES独特的生态化产业链接属性和成长环境。造成大量不稳定问题逐步浮现并且已经成为影响产业生态系统取得成功的重要障碍。以Cape Chades、Kahundborg等生态工业园发展为案例。对出现稳定性问题的IES进行回顾。然后,通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涵的研究,探讨IES稳定性的相关概念。该文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所得到的17个IES稳定性的可能影响因素。通过对这些日素的研究,把它们划分为结构、技术、外部三个纬度,其中结构性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成员距离、核心组员、生态产业链长度、行业多样性、相互依赖、系统关联度等7个;技术性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充足、技术革新、信息交换平台、技术机密壁垒等4个;外部性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支持、市场变动、新能源新材料、公众压力、法律制度、经济支持等6个。最后展望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可能的突破点。指出可以通过在国内开展大样本IES的统计调查。通过研究这些影响因素与稳定性之间的数量相关关系,确认其中正在突出影响我国当前产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938.
采空区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研究金属矿山采动灾害影响,论述了金属矿山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即"三带理论"、岩石移动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指出了金属矿山空区稳定性和岩石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某铁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3种方法对该铁矿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分析3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旨在探索金属矿山的采动影响评价方法,以便保护矿区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减小采动灾害对矿山企业及附近居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939.
电氧化杀藻过程中藻细胞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梁文艳  王珂  阮铃铃  隋丽丽 《环境科学》2010,31(6):1464-1469
由Ti/RuO2棒为阳极、不锈钢管为阴极组成电氧化管式反应装置,采用TTC-脱氢酶活性和中性红染色的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电氧化杀藻中藻活性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8mA/cm2下处理30min后,以藻细胞密度计的杀藻率仅为45%,而此时TTC-脱氢酶活性下降了94%,中性红染色率为100%,藻细胞已无法再生长,已全部失活,表明活性指标比细胞密度更能准确反映杀藻处理效果.电解液种类对杀藻存在明显影响,常用电解液Na2SO4和NaNO3的杀藻效果相近,Na2SO4浓度对杀藻效果影响不大.但当电解液中含有0.1mmol/LNaCl时,杀藻效果明显提高,5min后的脱氢酶下降了87%,中性红染色率达到82%.藻样初始浓度对杀藻效果影响较大,细胞密度增大,杀藻效果急剧下降,以天然水为电解液,细胞密度达到水华时的4.4×107个/L,只需处理1min可将藻细胞全部灭活.  相似文献   
940.
粗胡敏素对粪固醇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震荡法模拟粪固醇在粗胡敏素-水两相中的迁移,研究了粪固醇在粗胡敏素上的吸附行为,同时考察了温度、盐度、pH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进行,温度升高可增加粪固醇的溶解度,粗胡敏素中亲水性基团向水中释放都不利于吸附的进行。盐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而pH的改变对吸附影响不大,当pH在10.0左右,粪固醇吸附量最低。正交实验显示,温度、盐度、pH对吸附都有影响,影响顺序依次为:温度>pH>盐度。温度、盐度、pH的改变对粪醇/(粪醇+二氢胆固醇)[5β/(5β+5α)-C27]、粪醇/24-乙基粪醇(Coprostanol/24-ethylcoprostanol)、粪醇/胆固醇(coprostanol/cholesterol)、24-乙基粪醇/谷甾醇(24-ethyl coprostanol/sitosterol)、24-乙基粪醇/(24-乙基粪醇+加氢谷甾醇)[5β/(5β+5α)-C29]5个比值指标影响较小,其比值指标可以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