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9篇 |
免费 | 609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篇 |
废物处理 | 89篇 |
环保管理 | 60篇 |
综合类 | 822篇 |
基础理论 | 346篇 |
污染及防治 | 249篇 |
评价与监测 | 111篇 |
社会与环境 | 35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69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68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高浓度甲基橙溶液的低压湿式催化氧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浓度甲基橙溶液模拟偶氮染料废水,采用低压湿式催化氧化法(LPWCO)进行处理,考察了H2O2投量、温度、FeSO4投量、硫酸浓度、甲基橙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PWCO法能有效地使高浓度(大于400mg/L)甲基橙溶液脱色,脱色率大于95%,而H2O2投量不到Fenton法的5%。 相似文献
82.
本文通过对玉兰汞矿及其周边地区土壤和植物(霸王草)汞含量分布及污染的调查和研究,旨在了解土壤和霸王草中的汞污染状况以及汞在土壤-霸王草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而为汞污染防治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共采集土壤样315件和植物样(霸王草)150件。全部土壤和植物样品采用MDS-2003F型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溶样系统消解,并用原子荧光测汞仪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坑口片区土壤汞含量为1.362 1±1.227 6μg/g,拉莫片区土壤汞含量为0.742 8±0.717μg/g,周边地区土壤汞含量为0.346 4±0.031 3μg/g,分别为我国一些地区土壤汞自然含量(0.071μg/g)的19.18、10.46、4.88倍。土壤汞含量随远离矿区中部向东西两侧依次降低。植物汞含量分布与土壤汞含量分布基本相似。植物根汞、叶汞与土壤汞相关性为r=0.547和r=0.179,均大于临界值r=0.159(取信度α=5%),植物不同部分汞含量表现为根叶茎。上述特点表明土壤汞是植物汞的主要来源。本次采集工作中55%的土壤样汞含量超过了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第二级标准的对应限值(汞≤0.35μg/g),坑口片区以及北部拉莫片区土壤汞污染较严重,污染范围为2km2。植物根汞对土壤汞的富集系数为3%,土壤汞形态分析显示土壤中的可吸收态汞含量低。植物茎/根和叶/根转运系数较高,为36.62%、65.91%,表明植物根部吸收的有效态汞较多地被转运到茎叶上。 相似文献
83.
糠醛渣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糠醛生产中的废料糠醛渣对水体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利用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SEM(扫描电镜)对糠醛渣的结构特性进行表征,浅析糠醛渣对甲基橙的吸附机制;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糠醛渣吸附甲基橙过程的影响;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进一步探讨了糖醛渣吸附机制.结果表明:①糠醛渣结构疏松多孔,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有利于吸附.②糠醛渣能高效吸附水中甲基橙,在温度为293 K、pH为4~9、吸附剂用量为0.2 g时,糠醛渣对400 mg/L的甲基橙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在60 min左右达到平衡,并且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9);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表明该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在293 K时最大理论吸附量为54.35 mg/g,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R2=0.993 3),表明糠醛渣对甲基橙的吸附主要为单层吸附.③糠醛渣可再生重复利用,吸附甲基橙后的糠醛渣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解吸再生试验,第5次使用时对甲基橙仍然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研究显示,糠醛渣在室温条件下、较宽的pH范围内能快速高效地吸附水中的甲基橙,并且重复利用性好,是一种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发展前景的廉价、可再生生物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84.
硒汞相互作用研究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汞(硒)环境化学和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在近10年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重要突破, 国际上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与之相关的综述或评论。相比之下,国内期刊报道与之相关的综述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系统介绍,并就重要问题阐述了相关观点并提出建议。内容上涵盖了\"自然条件环境下硒汞相互作用及机理(包括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及人体)的硒汞相互作用及机理\",以及\"汞污染风险的新评估模式及相关建议\"等三大部分。希望能对国内感兴趣的相关科研人员和环境管理工作者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动态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5.
86.
悬浮液进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的痕量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一种使用悬浮液进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初中痕量汞的快速简便的方法。控制悬浮液的颗粒粒径在200目(d≤0.076mm),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以保证悬浮液分散均匀稳定,以水溶液标准作标准曲线,该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L,加标回收率为90.5%-103.4%,RSD为4.39%。将此法用于标准物质GBw07314、GBw08301、GSBZ50013—88、GSB50014—88和实验室外控样的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7.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不同丰度的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和等温吸附模型以及解吸特征。结果表明,水华束丝藻对Hg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能在短时间内吸附大量Hg2+,12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且活藻对Hg2+的吸附效果比死藻好;活藻和死藻吸附Hg2+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模型、D-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7×10-2 ng/(106 cells)、3.56×10-2 ng/(106 cells);水华束丝藻对Hg2+的单位吸附量随着藻丰度的增加而减少,吸附总量随着藻丰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初期(0~5 min),活、死水华束丝藻对Hg2+进行生物吸附,吸附速度快且效率高;随后活藻依靠新陈代谢将Hg2+转移至细胞内进行生物富集,因而活藻的单位吸附量高于死藻。活藻和死藻对Hg2+的解吸量随藻丰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死藻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88.
纤维素胺基树脂的制备及脱色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化亚砜改性微晶纤维素,利用二乙烯三胺对氯化纤维素进行胺基取代制得纤维素胺基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胺基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红外分析以及X-衍射可知:氯化纤维素改性取代胺基得到纤维素胺基树脂。纤维素胺基树脂有较好的脱色功能。对甲基橙脱色条件为:吸附时间6 h,吸附温度为30℃,甲基橙初始浓度取为20 mg/L,树脂投加量为0.02 g。 相似文献
89.
为弄清水库沉积物间隙水中汞及甲基汞的分布及扩散特征,于2009年春、夏两季对东风水库进行了采样,分别采用两次金汞齐-CVAFS法和蒸馏-乙基化结合GC-CVAFS法测定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态(DHg)和甲基汞(DMeHg)浓度。结果表明夏季沉积物间隙水DHg浓度远高于春季,而DMeHg浓度却略低于春季;沉积物间隙水中DHg和DMeHg均有向上覆水体扩散的趋势,其夏季扩散通量高于春季;间隙水中DMeHg对上覆水体的贡献率大于DHg,最高可达30%,再次证明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DMeHg是其上覆水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