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51.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水界面汞及甲基汞的扩散。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浅水沉积物中的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为0.41%±0.29%,深水沉积物中的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为0.74%±0.52%。深水沉积物比浅水沉积物具有更高的甲基汞产率。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沉积物中甲基汞的含量呈指数增长。沉积物中的甲基汞生成动力学方程符合零级反应方程。沉积物中无机汞的扩散以Freundlich修正式拟合效果最好,相对好氧的环境更有利于沉积物中无机汞的释放。相应地,甲基汞的扩散以抛物线扩散方程拟合效果最好,黑暗厌氧的环境更有利于沉积物中甲基汞的释放。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汞的扩散通量为154.65±47.12~160.23±56.19 ng/(m~2·d),甲基汞扩散通量为7.61±3.39~7.79±4.56 ng/(m~2·d)。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孔隙水无机汞及甲基汞向上覆水体的释放通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沉积物中的甲基汞对上覆水体甲基汞含量的贡献率为1.5%~14.3%,释放量为0.28~0.85 kg/a。而沉积物中的汞对上覆水体汞含量的贡献率为0.20%~1.70%,释放量为5.64~17.55 kg/a。  相似文献   
52.
毛细柱与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分析环境中甲基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巯基棉富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沉积物和土壤样口中痕量基汞的分析方法,对毛细管柱与填充柱分析样品中甲基汞的精度度,检测限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填充柱分析甲基汞的检测限为2pg,而毛细管柱色谱对甲基汞的检测限为0.5gp。  相似文献   
53.
A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in-situmethylation and mobility of mercury has been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forest soil. The methodis based on additions of stable 199Hgisotopes to forest soil plots followed by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isotope ratios of totalmercury and MeHg using ICP-MS. Initial resultsindicate that a fraction (30%) of the mercuryadded to the forest soils is immobilised over atime scale of 16 months. A small but significantfraction of the mercury is methylated during thesame time scale. Higher methylation rates werefound in wetland soil than in dry forest podzolsoil.  相似文献   
54.
The atmosphere remains the major source of mercuryin Swedish ecosystems. Since the late eighties,atmospheric emissions of mercury have drasticallydecreased in Europe. Wet deposition of mercury hasdecreased over the last decade but still exhibitsa clear south-to-north gradient, greatlyinfluenced by source areas in northern and centralEurope. The decreases in emissions can beattributed to both direct measures to close knownpoint sources and a declining economy and energyconsumption in many East European countries.Further reductions of mercury emissions willrequire that other source categories such asindirect emissions from mercury-containingproducts and crematories are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55.
汪恒  袁权 《地球与环境》2022,50(5):767-775
甲基汞(MeHg)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环境污染物。稻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由无机汞转化产生的甲基汞,经水稻根系吸收后最终会富集于稻米中,由此造成人体的甲基汞暴露风险。水稻根际土壤在此过程中可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机碳及氧气等的影响,根际土壤被视为稻田环境中的特殊生境,其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丰度以及若干关键元素的循环过程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存在巨大差异。这一特殊生境会对无机汞(IHg)以及甲基汞在稻田环境中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稻田土壤环境中甲基汞产生与降解的微生物学过程研究进展,并进一步着重分析了水稻根际土壤中Fe、S、C、N和P等关键元素对汞的微生物循环过程的影响。深刻认识这些过程,有助于研究者准确评估汞污染区稻田土壤甲基汞的产生及向水稻体内的转移效率,这对未来选择适当的农业手段降低人体甲基汞暴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期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比优化了全自动甲基汞仪器分析系统的参数设置,得到当吹扫气N2和载气Ar流速分别为344 mL.min-1和34 mL.min-1,GC柱分离温度在约40℃时,Hg0、MeHg和Hg2+乙基化(1%NaBEt4溶液)后分离效果和完成时间最佳;在0—100 pg的标准工作曲线范围内,乙基化试剂的最佳投加量为40μL;...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THg(总汞)和MeHg(甲基汞)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月对大连湾12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沉积物中w(THg)和w(MeHg)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w(THg)和w(MeHg)的平均值分别为(79.5±47.1)和(0.53±0.26)ng/g,MeHg%(甲基化比率)范围为0.39%~1.46%,平均值为0.74%.②沉积物中w(THg)和w(MeHg)均表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降低的趋势,而MeHg%的空间分布特征与w(THg)和w(MeHg)相反,并且水产养殖活动的外源输入也可对MeHg%产生影响.③w(MeHg)与各环境因子均呈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沉积物中w(MeHg)主要受w(THg)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MeHg%与Hg/C(THg与TOC摩尔比,下同)呈显著负相关,可能主要与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Hg的比例影响有关,而MeHg%虽然与w(TOC)、w(TS)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也体现出有机质和硫对Hg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研究显示,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Hg在MeHg的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减少大连湾内汞和有机质的输入将有助于降低沉积物中w(MeHg).   相似文献   
58.
汞是一种高毒性且具有持久性的重金属污染物,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在近几十年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了解微生物对汞赋存形态的转化作用,对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汞的不同赋存形态、毒性及对应的常用分析方法,其中甲基汞(methyl mercury,MeHg)是毒性最强的汞形态之一.环境中汞的化学形态能发生转化,尤其以微生物驱动的汞的甲基化、MeHg的去甲基化和汞的氧化还原最为常见.依据汞转化类型将汞转化相关微生物分为汞甲基化、MeHg去甲基化、汞还原、汞氧化等类群,将对应的汞转化作用机制分为基于hgcAB基因的汞甲基化、基于mer操纵子基因的MeHg去甲基化和Hg2+还原、胞内过氧化氢酶介导的Hg0氧化.微生物汞转化过程不仅受到pH和温度的显著影响,而且还受到汞的赋存形态和游离汞的浓度、微生物种/群结构与功能、矿物种类、中间体和次生产物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基于此,提出正确客观表征汞的微生物转化过程需要综合分析微生物组和矿物组的变化规律及其交互作用的综合效应.针对酸性矿山废水(AMD)极端环境微生物汞转化研究的不足,未来的工作将聚焦结合多组学手段、同步辐射谱学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等分析技术研究汞赋存形态的微生物转化过程,分析和阐明汞转化中间体的键合作用方式和转化机制,从而为AMD汞污染的预防、治理和修复提供依据.(图2表2参107)  相似文献   
59.
三峡库区地表水和鱼体中甲基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三峡库区鲤鱼(Cyprinuscarpio)、铜鱼(Coreiusheterodon)、长吻鱼危(Leiocasislongirstris)和翘嘴鱼白(Culteralbuenus)各组织器官中甲基汞的含量水平,以及地表水甲基汞的浓度。证明鱼体肌肉中甲基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肾脏、脾脏。各组织器官中甲基汞含量与有机汞、无机汞和总贡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水库鲤鱼甲基汞含量高于河流鲤鱼;三峡库区江段江水甲基汞浓度与加拿大未被污染湖泊湖水相当。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中甲基汞的影响,在免耕冬水、垄作免耕、厢作免耕、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等5种耕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分层采集土壤和上覆水样品,分析了汞及甲基汞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免耕冬水、垄作免耕以及厢作免耕条件下土壤总汞含量在10~20 cm层最高,其中免耕冬水富集效果相对明显;而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处理则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旱轮作更有利于汞的迁移转化.免耕冬水、厢作免耕、常规平作土壤甲基汞含量在剖面的分布规律与土壤总汞类似,除水旱轮作土壤汞甲基化能力在底层比表、中层较强外,其余4种处理则相反.5种耕作方式下稻田上覆水中溶解态汞(DHg)和溶解态甲基汞(DMe Hg)含量均随水深而增加,且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相对较高.各处理孔隙水中DHg含量与该层次土壤总汞含量有关,两者在土壤剖面上的波动趋势基本相同.免耕冬水、垄作免耕的孔隙水中DMe Hg含量及DMe Hg占DHg比例均在10~20 cm层出现最大值.水旱轮作和常规平作的孔隙水DMe Hg含量则相反,在10~20 cm层有最低值,两种处理的DMe Hg占DHg比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上升.不同处理孔隙水中DMe Hg含量及DMe Hg占DHg比例均大于对应处理上覆水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