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Glutathione(GSH) and GSH-related enzymes play a great role in protecting organisms from oxidative damage. The GSH level and GSH-related enzymes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growth yield and malonyldialdehyde(MDA) content in the Antarctic ice microalga Chlamydomonas sp. ICE-L exposure to the different cadmium concent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C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ICE-L significantly and Cd would induce formation of MDA.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lear that GSH level, 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 activity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 activity were higher in ICE-L exposed to Cd than the control. But GR activity dropped notably when ICE-L were cultured in the medium containing Cd. Increase of GSH level, GPx and GST activities acclimate to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Cd and protect Antarctic ice microalga Chlamydomonas sp. ICE-L from toxicity caused by Cd exposure. These parameters may be used to assess the biological impact of Cd in the Antarctic pole regio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2.
以某啤酒厂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富集对污水有降解作用的微藻与细菌,探讨藻菌共生体在经过不同处理的污水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及藻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微藻在两个处理组Treat.1(过滤且灭菌污水)和Treat.2(过滤未灭菌污水)中均生长良好;培养20d后,微藻和细菌在不同污水处理组中群落结构与原样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藻菌在污水培养基中生长,莱茵衣藻和小球藻在Treat.1和Treat.2中成为优势藻类;无色杆菌属unidentified OPB35的相对丰度在两组实验组中均明显增加,溶杆菌在Treat.1和Treat.2中显著减少.藻菌共生体对Treat.1和Treat.2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可达到73.7%和67.9%.结果表明,Treat.1和Treat.2中的污水培养基对微藻及细菌的群落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处理组中不同藻菌共生体对培养液的CODCr去除无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3.
选取微藻比生长率(μ)的关键影响因子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氮浓度(简称三因子),利用10种一元非线性模型,通过构造函数法构建并优化三因子与微藻μ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在满足显著性水平P<0.05、共线性诊断VIF<5的相关参数检验后,得出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为0.917,说明该方程可用于微藻μ的有效预测。利用该方程定量预测三因子的变化对微藻μ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为5%~15%时,微藻μ较高;随光照强度〔45~480 μmol/(m2·s)〕和氮浓度(0~700 mg/L)的增加,微藻μ逐渐增大。根据回归模型预测微藻产量为7.2~100.2 kg/(m3·a),由此估算微藻固定CO2量为7.92~183.70 kg/(m3·a)。  相似文献   
104.
马航  李之鹏  柳峰  徐仲  尤宏  王芳  陈其伟 《环境科学》2019,40(4):1865-1870
以海水养殖废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微藻膜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能及膜污染特性.采用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tsingtaoensis)作为生物源,经过60 d的运行,微藻膜反应器的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73.6%和77.9%,TN和TP去除速率达到15g·(m3·d)-1和2.8g·(m3·d)-1.反应器中的微藻能够较快富集,最大生长速率可达53.3mg·(L·d)-1,最大生物量可达1.4 g·L-1.第18d和38d分别对反应器中的微藻进行采收,未影响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能,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膜污染现象.微藻生物量的增加会显著提高膜污染物质的含量,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色氨酸类蛋白质和芳香类蛋白质是造成膜污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提高能源微藻Chlorella vulgaris的固碳产油性能和进一步降低其培养过程培养成本,本研究在单因素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后的条件下,探讨了采用15% CO2联合沼液替代传统培养基BG-11培养Chlorella vulgaris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气速率、光照强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小球藻生长、固碳和产油.响应面优化后得出当通气速率为0.075 m3?m-3·min-1、温度为28.5 ℃、光照强度为4950 lx时,小球藻的固碳和产油效果最佳,其生物质产率、平均固碳速率和油脂产率分别为0.20 、0.367g·L-1·d-1和56.8 mg·L-1·d-1.利用50%沼液联合15% CO2培养Chlorella vulgaris时,其平均固碳速率、油脂产率分别为0.3304 g·L-1·d-1和42.81 mg·L-1·d-1,此时沼液中氨氮、总磷、COD的利用率分别能够达到55.48%、41.95%和81.63%,沼液可有效替代BG-11培养基,可大幅度降低培养成本,实现废水和CO2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106.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水质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色度高等特点,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藻类吸附材料因其廉价易得,吸附容量大,可实现藻类的资源化利用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较快。利用藻类吸附剂处理印染废水,有望取得理想的结果。在介绍当前各种藻类吸附染料效果的基础上,评述了吸附过程的各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对藻类吸附脱色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微藻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与可再生能源生产是极具潜力的一项技术.然而,微藻的分离与采收一直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絮凝分离微藻成本低廉、易于采收而被视为极具工程应用潜力的最佳方法.本文从对微藻表面特性和絮凝机理简要介绍出发,系统总结了无机絮凝剂法、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法、生物絮凝剂法、高p H诱导的自絮凝法以及胞外聚合物引起的自絮凝法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而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明确了微藻絮凝分离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对叶绿素荧光技术应用于微藻在逆境中的荧光参数变化进行综述,总结影响微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环境因子(光、温度、pH、氮、磷、化学物质、重金属)。通过荧光参数的变化了解微藻光合作用的变化,从而反映环境胁迫对微藻的影响,为微藻生理、生态、水质的观测提供参考。微藻作为水体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它们的研究可以为环境监测提供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或标准。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废水或者废弃物培养微藻,不仅可使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还可为微藻培养提供廉价原料.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以污泥抽提液部分或全部替代SE(selenite enrichment)培养基,研究基于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微藻细胞培养方法.结果表明,当SE培养基与污泥抽提液比例为1∶9和2∶8时,相同条件下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培养14 d后,在波长为680 nm下其光密度分别为0.858和0.845,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当两者比例为0∶10和10∶0时,相应光密度分别为0.571和0.247.通过测定其色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时发现,当SE培养基与污泥抽提液比例为2∶8时,蛋白核小球藻的叶绿素、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因此,剩余污泥抽提液可以部分作为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的良好基质,并且其培养效果明显优于其标准培养基.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污泥抽提液比例为80%,该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状况较好,并且叶绿素与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0.
金鱼藻对5种水华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培养方法,研究了新鲜金鱼藻和其水溶性抽提液对颤藻、水华束丝藻、衣藻、实球藻和纤维藻等5种水华微藻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鱼藻干粉末的甲醇提取物作用下5种水华微藻的生长。同时,研究了金鱼藻种植水的中/酸性-氯仿萃取物对5种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生条件下金鱼藻能显著抑制5种水华微藻的生长。第8天,20 g/L的新鲜金鱼藻和金鱼藻水溶性抽提液对5种水华微藻的生长抑制率超过42%。在4.8 g/L时,金鱼藻甲醇提取物对颤藻、水华束丝藻、衣藻、实球藻和纤维藻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4.6%、46.1%、50.3%、52.1%和68.0%。金鱼藻种植水的中/酸性-氯仿萃取物均具有明显的抑藻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