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二甲戊乐灵的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二甲戊乐灵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戊乐灵1、5、10μg·g-113个浓度处理所释放的CO2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该药对纤维素在土壤中的降解表现出促进作用,纤维素在5和10μg·g-12处理中的半衰期分别比CK提高1.32和2.14倍;二甲戊乐灵对脱氢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激活强度和作用时间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加剧和延长;二甲戊乐灵对土壤脲酶的影响表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现象,抑制和激活的程度及持续的时间与处理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2.
采用聚酯薄膜,载玻片,PFU(聚氨酯薄膜塑料块)和PVC(聚氯乙烯网孔板)4种人工基质,对东北某河流B水节霉高发区的微生物生长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对各人工基质上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结果表明:河流B水节霉高发期高发区各采样点生物量随时间呈逐渐增加趋势;河流B和纳污河C交汇点上游100 m处(4#采样点)及河流B水节霉发生地蓄水大坝左侧(1#采样点)PVC上生物量分别为231和186 g/m2,明显高于蓄水大坝中间和右侧(2#和3#采样点,分别为94和117 g/m2),生物量的变化跟水质污染状况有关,污染严重的采样点生物量较高;污染源附近暗口(6#采样点)和暗井(5#采样点)聚酯薄膜上的生物量分别为331和242 g/m2,高于总汇入口处(7#采样点,142 g/m2);总汇入口处不同基质上生物量有所差别,其中PFU和载玻片上生物量较高(分别为622和471 g/m2),远大于聚酯薄膜(142 g/m2),可能与基质表面粗糙程度和流水冲刷有关.   相似文献   
123.
应用微量热法结合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桂林会仙湿地沼泽底泥和水稻田微生物在800 - 4 000 μg·g-1 Cu2+胁迫下的热代谢活性及Cu2+的固定/转化率。结果表明,在w(Cu2+)为800 μg·g-1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对Cu2+的固定/转化率分别为44.93%和34.59%,但在w(Cu2+)为4 000 μg·g-1 时则分别是93.16%和85.13%;Cu2+对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 043和2 325 μg·g-1;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低于沼泽底泥,在土壤及其微生物共同作用下Cu2+的固定/转化率随Cu2+浓度递增而升高;在相同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在α = 0.05或α = 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湿地土壤用途发生改变后,土壤微生物在固定/转化Cu2+的作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4.
在南方典型旅游城市杭州选取了4个样点进行了空气微生物取样工作.系统研究了杭州市室外空气微生物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样点空气细菌粒子百分比从Ⅰ级到Ⅵ级逐渐减少,总体呈偏态分布.交通干线,文教区,商业区和旅游风景区细菌粒子百分比最高值均出现在Ⅰ级,分别占29.1%,31.8%,33.5%和25.4%,最低值均出现在Ⅵ级,分别占11.7%,11.2%,6.5%和11.1%.不同样点空气真菌主要分布在Ⅲ级、Ⅳ级和Ⅴ级,总体呈对数正态分布,真菌百分比最高值均出现在Ⅳ级,分别占30.3%,30.2%,31.7%和28.3%,最低值出现在Ⅵ级,分别占5.2%,5.1%,3.3%和4.5%.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和枝孢属优势真菌粒径均呈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但取样器各级真菌百分比各不相同.此外,空气细菌中值直径显著大于空气真菌,商业区空气细菌中值直径显著大于其他3个样点,而文教区真菌中值直径显著大于其他3个样点.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城市室内外空气微生物粒径分布特征的不同,为室内外空气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分析松花江流域沉积物中三磷酸腺苷(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结果表明,ATP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在河流发源地及部分城市地区河流段沉积物中具有高的ATP含量,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树分析和响应模型分析)表明:ATP是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性质之一,在本研究所涉及11个因子中,影响ATP分布变异的第一因子是空间位置(纬度,39.79%),然后是环境因子(总氮,18.49%;硝氮,16.24%),其中ATP随纬度呈二次曲线变化(P<0.001),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P=0.027),和硝氮呈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ATP也随有机质、总磷和海拔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P<0.05).沉积物ATP与多种营养元素及其不同形态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通过ATP活性微生物量可以反映水体环境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6.
Subway systems are indispensable for transportation in modern cities, with the air being easily polluted by microbes owing to the enclosed and crowded environment. The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way aerosol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worldwide during recent years. This review aimed to evaluate the sampling and analyzing methods suitable for detecting airborne microbes in subway systems. Active air sampling methods and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based 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such as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metagenomics, and quantitative PCR demonstrated great potential in microbial analysis of aerosols because they can provid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airborne microbe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lso discussed by critically reviewing worldwide literature on subway microbiome studies.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fungi in subway can vary dramatically with time and space. The critical factors determin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clude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number of passengers, presence of platform screen door,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so on. The review suggests that future studies on standardized sampling and analyzing protocols are required to obtain contamination levels of subway airborne microbes an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ial monitoring data and public health risks. © 2018 Science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27.
滚筒式高温堆肥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定量地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高温好氧堆肥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离鉴定出了细菌5属20株、霉菌8属13株、放线菌1属3株、酵母菌2属2株.探明了高温好氧堆肥能杀灭绝大多数细菌,细菌和霉菌是堆肥的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和曲霉菌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8.
太湖沉积物中微生物和磷化氢的时空分布及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4年春、夏、秋、冬季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好氧细菌夏季生长较好;放线菌春、秋季生长较好;有机磷细菌夏季分布数最大;无机磷细菌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厌氧细菌春、夏季节分布要略高于秋、冬季节.在空间分布上,好氧细菌在鼋头渚分布最多,贡湖最少;厌氧细菌与好氧细菌分布规律类似;放线菌则与此相反;有机磷细菌为小丁湾>梅园>贡湖>东太湖>鼋头渚;无机磷细菌为东太湖>梅园>鼋头渚>小丁湾,贡湖.磷化氢(PH3)在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含量在(1.71±0.74)~(176.47±0.98)ng/kg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冬季东太湖点,最小值出现在春季贡湖点.PH3与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H3与无机磷细菌显著正相关,与厌氧细菌的相关程度次之,与有机磷细菌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9.
选用了氧化型杀生剂二氯异氰尿酸钠来控制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分别把药剂的投加浓度、温度、接触时间、pH值 4个因素作为变量对杀生效果进行考察 ,总结每个因素及各因素的 3个水平变动对杀生率影响的大小 ,为实际生产提供参数。结果表明 ,浓度因素对杀生率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时间 ,再次是温度 ,最后是pH值  相似文献   
130.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治理废水的高效技术,在废水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在污水中加入优势高效菌种来增加和改善处理系统的能力。文章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效果,利用实验评价了生物强化作用的效果,并总结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