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02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毒死蜱和咪草烟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品种除草剂对不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除草剂在田间常用量的条件下,对土壤微生物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选择性除草剂在常规用量下一般不会引起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改变,且有的微生物以除草剂作碳源,施用后使微生物增殖。本文采用密闭静置培养测CO2法,测定了毒死蜱和咪草烟对土壤中微生物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不大,属于低毒与无实际危害级农药。  相似文献   
182.
表层岩溶带及其植被、土壤构成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本文系统分析了兰电堂泉域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样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大气降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土壤水到岩溶泉水的水文过程中,电导率、暂时硬度、总碳量不断增加,不同阶段各阴、阳离子的吸附和淋溶存在差异,对大部分离子,植被层和浅层土壤有较强淋溶作用,深层土壤吸附作用较强。表层岩溶带水文过程是碳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植被层是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土壤层是无机碳、有机碳和HCO3-转化的重要化学场,植物-土壤系统主导了碳的转化和转移,影响表层岩溶动力系统。随植物群落正向演替的进行,表层岩溶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能有效调控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183.
硒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硒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约微量元素,在自然界中以Se2-、Sec、Se4-和See6+的无机和有机形态存在.微生物在硒的形态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地质环境申硒的地球化学循环.本文重点综述了与硒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在硒形态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其与硒相关微生物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就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也给予...  相似文献   
184.
一种微生物固结污染体系中Cu~(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碳酸盐矿化菌在底物诱导下的酶化作用,分解产生碳酸根离子,矿化固结环境(土壤、水体)当中的游离重金属离子,减少其危险。文章以Cu2+溶液模拟重金属离子污染体系,进行微生物矿化试验,研究过程中发现,铜离子并非转化成为单一的碳酸铜沉积固结,而是生成以Cu2(OH)2CO3为主的混合矿化产物。文中对CuCl2、CuSO4体系中产生的矿化产物进行了XRD、SEM、TG分析,并对生成原因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这种利用微生物矿化原理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5.
青岛近海夏、秋季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2009年7~11月采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青岛近海连续采集了生物气溶胶样品,应用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了总微生物(包括"可培养类"和"非可培养类")、"可培养类"陆源及海源微生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总微生物中"非可培养类"微生物平均占总微生物的99.58%;"可培养类"微生物平均仅为0.42%;...  相似文献   
186.
To understand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forest gap by human harvesting on soil available nutrient i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the variations of soil ammonium nitrogen (NH4+-N) and nitrate nitrogen (NO3-N) concentrations in the gap center and gap edge during growing season were observed in seven gaps of different size (Gl: 100 m2; G2:225 m2; G3:400 m2; G4:625 m2; G5:900 m2; G6:1225 m2; G7:1600 m2) and pure understory of a 39-year-old masson pine plantation in a hilly area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of gap formation, the gap siz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NH4+-N, the season changes on NP3--N, 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gap size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n NH4+-N and NO3--N. The difference of NH4+-N and NO3--N between the gap center and gap edge was not significant. (I) The NH4+-N content was 4.30-11.99 mg kg-1, and NO3--N content was 2.57-10.81 mg kg-1.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NH4+-N and N03--N among gaps of different size in early or late growing seasons, when both increased first and decreased afterwards in the middle of growing season. The gaps of 100∼400 m2 area had a higher content of available nitrogen. (2) The seasonal dynamic differed between NH4+-N and NO3--N, with the former lower in middle growing season whereas the latter higher in the middle growing season but lower in the end of growing season. The soil NH4+-N was higher than NO3- -N in the early and late periods, but lower in the middle period. (3) The soil NH4+-N and NO3--N in parts of gaps were lower than understory in the early and late growing season. (4) Correlat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NH4+-N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MBN), and NO3--N with soil temperature, MBN and organic matter. But the impact of soil water content on available nitrogen was not significant.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oil temperature and microbial activity variation caused by gap harvesting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oil available nitrogen content of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187.
连斌  吴骥子  赵科理  叶正钱  袁峰 《环境科学》2022,43(3):1584-1595
制备得到了一种铁锰氧化物-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FM-DB),以同时去除水体中Cd(Ⅱ)和As(Ⅲ)污染.铁锰氧化物-微生物负载生物质炭材料(FM-DB)中铁锰氧化物(FMBO)和山核桃蒲生物质炭(CCSB)的最佳比例为3%+3%.FM-DB耐酸性、机械强度和传质性能良好,在二元体系下对Cd(Ⅱ)和As(Ⅲ)的最大去除率高达77.29%和99.94%.表征分析证实了FM-DB制备成功且具有丰富的官能团结构.FM-DB对Cd(Ⅱ)和As(Ⅲ)单因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对Cd(Ⅱ)和As(Ⅲ)均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受到初始pH、平衡时间和初始浓度的影响.FM-DB对Cd(Ⅱ)和As(Ⅲ)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Cd(Ⅱ)和As(Ⅲ)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3.5 h和8 h,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9.27 mg·g-1和84.73 mg·g-1;复合材料对Cd(Ⅱ)和As(Ⅲ)吸附主要受到材料表面电子的交换及共用、络合作用的影响,整个吸附过程则既存在单层吸附,也存在不均匀表面的多层吸附,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可能包括外表...  相似文献   
188.
汞对有效微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琼脂扩散抑菌法研究了重金属Hg^2 和EM有效微生物的毒性效应。通过观察抑菌圈直径的变化,可判断重金属Hg^2 对EM有效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并且其毒害作用是随着Hg^2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即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