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1970篇
基础理论   334篇
污染及防治   243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41.
从高硫污染的活性污泥中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可以降解噻吩的菌株s_4,并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应用Design—Expert8.0.5b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噻吩浓度、微生物浓度3个因素的组合对菌株s_4脱硫效果的影响,并拟合得到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最佳实验条件。拟合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27.46h,噻吩浓度为1.04%,微生物浓度4.04%时,预测噻吩降解率为14.8%,通过验证得最佳条件下的降解率为14.3%,与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42.
吴霞  谢悦波 《环境工程学报》2014,8(8):3331-3336
在无截污和清除内源的情况下,对深圳市甘坑河采用梅花式接种法将本源微生物菌剂分两次直接接入河流水体及底泥中。结果表明,第1次接种后的4 d内各项水质指标都不稳定,4 d后,悬浮物、COD、TP和NH3-N等浓度下降,水质明显改善;但从第8天开始,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同时下降,本源微生物的处理效率开始降低,需进行第2次接种;第2次接种后,DO浓度提升至2.0 mg/L以上,COD、TP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40%、30%和40%以上。结果表明,直接投菌法在城市重污染河道治理中可以初步消除河道的黑臭现象,修复水质。  相似文献   
143.
研究构建了2个容积为1.1 L的好氧活性污泥反应器(即1号和2号反应器)1,号反应器每天直接通加低剂量臭氧(投加量为0.01 g O3/g TSS),不加臭氧的2号反应器作为对照平行运行,均采用每天换一次人工污水的充/排式操作。运行71 d的结果表明2,个反应器对人工污水COD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反应器运行40 d后1,号反应器的污泥浓度比2号反应器的污泥浓度低1 400~1 700 mg/L并可稳定在8 200 mg/L,污泥减量化效果明显。低剂量臭氧的直接通加明显降低了胞内ATP浓度,并影响了微生物的抗氧化活性,2号反应器的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比1号反应器分别高了24.3%和9.5%。PCR-DGGE对两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的分析结果表明:Uncultured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i-um、Nannocystis exedens和Uncultured actinobacterium为1号反应器的主要种群;而2号反应器的主要种群为Uncultured bacte-rium和Uncultured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ium。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控制污水脱氮中N2O排放,在不同曝气强度下研究了好氧硝化段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系统的N2O排放特性,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发现,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强,系统总氮去除率下降,但脱氮中N2O—N所占比例则上升,实验中从低到高3个曝气强度下,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0.01%、65.28%和58.62%,脱氮中N2O—N所占的比例为1.89%、7.84%和9.20%。PCR—DGGE分析显示,和低曝气强度下相比中、高曝气强度下系统微生物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但中曝气强度和高曝气强度下系统微生物群落表现出较高相似性。这表明,不同曝气强度下系统N2O排放受到氮素转化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适宜曝气强度不仅提高总氮去除率,还可有效控制N2O排放。  相似文献   
145.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to conduct the researches related to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 in the recent years. Limited power output has been the major obstacl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upscaling of MFCs.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on electrode modifications such as anode treatments, cathode modifications with catalysts and bio cathodes developments to produce varying degrees of improved output current depending upon the types of modifications. Power density and Coulombic efficiency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analyze the system performances. This paper overviews on the advances made in MFCs’ researches focusing on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des modifications along with the involved methodology. Furthermore, the system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modified MFC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power density and the Coulombic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基于PCR扩增的分子生态技术DGGE、T-RFLP和LH-PCR,对2种典型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生活污泥、焦化污泥)进行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并以此比较3种技术的优劣,提出不同应用条件下研究方法的选择依据。根据实验结果:DGGE得到的条带较多,但误差来源也最多;T-RFLP技术较为灵敏,但需要选择适当的内切酶,严格控制酶切条件,并且文库比对误差较大;而LH-PCR操作简单,结果稳定性较高。虽然目前尚无法判断3种方法的准确性,但LH-PCR在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7.
废水中环氧丙烷降解菌株的培育及降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污泥的驯化筛选得到4株降解环氧丙烷废水的优势茵A、B、C、D,并对降解效果最好的一个菌株A进行研究,得到其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30℃、pH为5、废水浓度为20%、反应时间为9h,其COD去除率可达到63.24%左右。  相似文献   
148.
张华 《环境技术》2009,27(6):18-19,22
六自由度气锤振动与电磁斜面振动是两种模拟产品三轴振动的振动技术。由于两种振动技术的机理不同,其对样品的振动影响也会有区别。本文研究讨论两种不同振动技术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不同产品的振动效果别,我们可以根据样品特点和测试需求,选择更合适的震动技术。  相似文献   
149.
Effects of acute γ-irradi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aquatic microcosm consisting of green algae (Chlorella sp. and Scenedesmus sp.) and a blue–green alga (Tolypothrix sp.) as producers; an oligochaete (Aeolosoma hemprichi), rotifers (Lecane sp. and Philodina sp.) and a ciliate protozoan (Cyclidium glaucoma) as consumers; and more than four species of bacteria as decomposers. At 100 Gy, populations were not affected in any taxa. At 500–5000 Gy, one or three taxa died out and populations of two or three taxa decreased over time, while that of Tolypothrix sp. increased. This Tolypothrix sp. increase was likely an indirect effect due to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The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trend of the effects was a dose-dependent population decrease.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adiation risks in aquatic microbial communities, effect doses of γ-rays compared with copper, herbicides and detergen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radiochemoec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and the effect index for microcosm.  相似文献   
150.
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是制约生物处理出水达标和回用的主要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的不同可能造成其特性差异。阐述了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定义和产生机制,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组成、分子质量分布、亲水/疏水性、螯合性和毒性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影响其产生、特性和去除的因素。由于膜的截留作用使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积累,容易引起膜污染。可以通过优化操作条件,减少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产生,提高出水水质,有效地抑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