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1970篇
基础理论   334篇
污染及防治   243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51.
解磷微生物能够将土壤中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磷,同时可溶性磷酸盐也能与重金属结合生成沉淀,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进而阻控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解磷细菌Klebsiella sp. M2固定Cd和Pb以及释放PO43-的规律,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菌株M2对小麦吸收Cd和Pb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结果显示,菌株M2通过细胞壁吸附和诱导磷酸盐沉淀降低溶液中Cd和Pb的浓度,并增加溶液中PO43-的浓度. 盆栽试验表明,与不接菌和接灭活菌M2对照相比,接种活菌株M2后能够显著提高(123%~293%)土壤Ca2-P和Ca8-P的含量,降低小麦根际土壤中DTPA-Cd(34.48%)和DTPA-Pb(36.72%)的含量,进而阻控小麦籽粒对Cd和Pb的富集. 此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菌株M2显著提高了小麦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提高了小麦根际土壤中Proteobacteria、Gemmatimonadetes和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小麦根际土壤中具有重金属固定和解磷促生特性细菌的相对丰度(主要为SphingomonasNocardioidesBacillusGemmatimonasEnterobacter),而这些菌属在钝化重金属和阻控小麦吸收重金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农田的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2.
叶静  陈影  屈爽  赵文超 《环境科学》2024,45(7):4279-4292
微生物菌肥改良盐渍土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施用功能性微生物菌肥对滨海地区盐渍障碍绿色消减和土壤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 试验基于河北省滨海地区中度盐渍土,以玉米为指示作物,在常规化肥施用基础上设置施加推荐用量的不同微生物菌肥T1(常规化肥750 kg·hm-2+复合菌剂75 kg·hm-2)、T2(常规化肥750 kg·hm-2+巨大芽孢杆菌300 kg·hm-2)、T3(常规化肥750 kg·hm-2+胶冻芽孢杆菌300 kg·hm-2)、T4(常规化肥750 kg·hm-2+有机硅肥600 kg·hm-2)、T5(常规化肥750 kg·hm-2+生物有机肥600 kg·hm-2)、T6(常规化肥750 kg·hm-2+活性微藻15 kg·hm-2)和仅施化肥750 kg·hm-2(CK)7个处理,研究玉米两个关键时期(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盐分、细菌群落和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较CK,T1显著提高了全生育期土壤全氮(TN)和有效磷(AP)含量;成熟期土壤有机质(OM)含量较大喇叭口期平均增加10.35%,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相较于CK,T5和T6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土壤全盐量和Ca2+含量,平均降低14.51%~18.48%和24.25%~25.51%. T1显著提高全生育期细菌多样性指数,较CK提高了45.16%;土壤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和Geminicoccaceae. 研究区细菌群落最丰富的功能是化能异养和需氧化能异养,平均相对丰度为28.89%和27.11%,T3和T6显著提高土壤氮循环功能. 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Na+、SO42-、pH和EC是驱动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相关性热图显示Na+、SO42-、pH和EC主要与浮霉菌门呈显著正相关,土壤OM和TN与蓝细菌显著正相关. 相较CK,T6在生育期内增加了蓝细菌的相对丰度,优化了细菌群落结构. 使用推荐用量的菌肥T1和T6分别提高了7.31%~24.83%的玉米产量和9.05%~23.23%的经济效益;土壤化学性质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EC、AP、HCO3-和Mg2+是限制滨海地区土壤生产力的障碍因子. 综上,推荐用量下使用复合菌剂(T1)和活性微藻(T6)可显著提升土壤养分、降低盐分和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既保证了玉米增产增效,又实现了微生物菌肥高效利用和土壤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53.
为提高厌氧污泥的发酵产氢能力,采用间歇培养方式考察了氧化还原介体(ROMs)对厌氧污泥发酵葡萄糖产氢效能的影响,并通过川umina MiSeq测序揭示了ROMs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发酵液体积为100mL及葡萄糖初始浓度500mg/L条件下,对照的累计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Rmax)分别为11.0mL和0....  相似文献   
954.
Galactomyces sp.产生的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絮凝剂产生菌Galactomycessp.M-2的絮凝活性。通过研究M-2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p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等,从而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相关。利用离心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活性分布,发现起主要絮凝作用的物质为胞外物质,且主要由多糖构成。该菌产生的粗制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955.
多环芳烃(PAHs)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强烈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难降解有机物,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低水溶性而导致的低生物可利用率是限制PAHs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由于在形成胶束后能够大幅提高PAHs的表观溶解度,且毒性低、无二次污染,因而在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鼠李糖脂强化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强化效果,而对其强化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该文基于鼠李糖脂的性质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鼠李糖脂生物合成及调控,从鼠李糖脂提高PAHs溶解度、强化胶束传质、提高细胞表面疏水性、降低细胞表面Zeta电位、提高细胞膜通透性等方面综述其在强化PAHs微生物降解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温度、pH、浓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对强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鼠李糖脂生物可降解性与强化降解效果之间的平衡关系,明确pH影响PAHs溶解度的机理,并从基因、转录、蛋白和代谢水平对鼠李糖脂作用前后降解菌内参与调控菌体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和膜通透性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6.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污染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分布问题,基于PCR-DGGE分析与系统发育树等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探讨典型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污染水平与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染土壤石油含量的差异是造成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指数与土壤石油污染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土壤污染程度的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降低,菌属分布不均匀,表现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种属的污染胁迫与分异现象;石油污染土壤中存在明显的优势菌属:Gulosibacter、Halomonas、Petrobacter、Methylocystis、Pseudoalteromonas.本研究结果为认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特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57.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查明造成不同基质结构人工湿地净化性能差异的微生物因素,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对比人工湿地系统中,从床体表层到底层渗透系数逐渐升高的六层结构人工湿地(CW6)净化性能最高,其出水中COD、TN、NO-3-N及NH_4~+-N平均浓度分别为39、11、0.35及4 mg·L~(-1),其后为三层结构人工湿地(CW3),而单层结构人工湿地(CW1)的净化效果最差,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95、21、0.60及12 mg·L~(-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多层结构人工湿地中微生物OTUs略低于单层结构湿地,但其优势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其属水平上的硝化与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却显著高于单层湿地.PCA和丰度热图分析结果显示,CW3和CW6床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的微生物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从而有利于污染物的分区降解,而CW1各样点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58.
探讨生物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对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SMBC、SMBN)和稻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土壤培肥及氮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个氮肥减施梯度(TO~T4):0、10%、20%、30%和40%,用等氮量生物炭氮替代,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水稻成熟期进行测产采样,并对样品进行室内...  相似文献   
959.
加入多孔球形颗粒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并考察了在阳极室加入多孔球形颗粒条件下对人工合成污水产电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加入多孔球形颗粒后,最高电压从不加颗粒的253 mV提高到280 mV,持续产电时间从5.5 d提高到8 d,COD去除率从78%提高到82.6%。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加入多孔球形颗粒后,系统内阻从286Ω降低到199.4Ω,最大功率密度从78.6 mW/m2提高到114.3 mW/m2。结果表明,微生物易于在多孔球形颗粒上附着和生长,颗粒通过均匀搅拌与阳极表面产生持续碰撞,有利于胞外电子传递到阳极,这一过程大大减小阳极的内阻,增大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而增大输出功率,从而显著提高电池的产电性能。  相似文献   
960.
马波  张绍东 《四川环境》2010,29(5):114-118
土壤微生物是表征土壤质量最有潜力的敏感性指标,高质量的土壤应具有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高微生物生物量及良好的微生物活性。本文从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微生物指标研究目前任务是确定一套评价土壤质量的微生物学指标最小参数集。建议今后加强土壤样品收集、储存、预处理及分析方法规范化,深层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质量的作用及建立本底土壤微生物属性数据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