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77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的治水策略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近年来长江流域中游地区洪灾频敏 提出了发生且愈演愈烈的原因,指出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日益严生长江中游的江潮关系严重失调。提出了现阶段相应的治水对策措施,并强调了治水在区域可持可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2.
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与跨流域治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了近五百年来长江中游洪涝灾害发生的历史,运用历史外推原理对洪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在未来的十几年内,长江中游洪灾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在防御对策上,中央“三十二字”指导原则提出后,人们普遍把眼光投向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治理。从历史看,长江中游自古以来就是受洪患严重威胁的地区,近代流域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加剧了这一威胁,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治理十分重要。但导致长江中游洪灾的根本 原因还  相似文献   
123.
1975年以来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北干旱区重要的内陆河——黑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1975、1987、1992、2001和201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3个指标,并结合转移矩阵,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该地区近35a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75--2010年,研究区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分别由14.14%和1.52%增加到19.74%和1.98%;草地和水域面积则分别减少3.87×10^4和0.41×10^4hm2。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以耕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最高,达0.1604%,草地次之。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间主要转移方向为:草地转化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和草地,林地与草地问相互转化。导致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24.
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灾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避农业洪涝巨灾风险是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我国农地制度和小规模农户经营的风险特征,认识到我国农地制度存在小规模经营缺陷和缺乏产权激励机制,农户在应对洪涝巨灾自然风险时表现为无能为力,并且现有农业分担风险的外部环境更使农户无法承受自然巨灾风险而被迫成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回避者,因此应对农业洪涝巨灾风险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提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灾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安排建议:加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水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发展避洪农业,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优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以农业政策性保险分担农业水灾风险,增强长江中游地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5.
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土地利用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长江产业带的腹地和承东启西的重要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屡屡成灾,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尽管洪涝灾害的发生与气象、地貌等自然条件密不可分,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洪水位、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等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论述了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特别是围湖造田、围垦江洲、分蓄洪区的开发等,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指出长江中游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引起的河湖调蓄能力的下降是加剧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中游地区减轻洪涝灾害的土地利用对策,如编制易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战略、发展“避洪农业”、建设分蓄洪区、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最后,分析了实施这些措施的可能性及实施过程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6.
长江中下游典型下蜀土剖面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长江中下游三个下蜀土剖面94个样品主要组分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结合西北洛川黄土数据资料进行了下蜀土剖面主要元素成分含量和风化程度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下蜀土剖面在主要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易淋溶元素含量和经历的化学风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地区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严重地限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走部分水量,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和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8.
长江中下游地区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2年在ACE-Asia和TRACE-P试验中获得的亚洲区域的污染源排放资料,利用美国EPA最新发展的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分别模拟研究生物源和人为源排放于2002年7月2日08时至7月3日07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起的O3、SO2、CO以及NOx浓度的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显示,模式对污染物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无论是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还是PBL层内垂直分布情况,都与已有结论和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9.
总结了70例重症脑挫伤行气管切开术后,可出现的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点加强人工道气管导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护理、气管切口护理等,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降抵重症脑患者死亡率.参6.  相似文献   
130.
In this study, the striated heron (Butorides striatus), a species that reproduces in the Middle Paraná River floodplain, was examined for lead, cadmium, chromium, zinc, nickel, mercury and copper concentrations, using liver, kidney, muscle, vertebra and feathers. The results showed low exposure to chromium because all tissue samples had concentrations below the limit of detection.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nickel and lead, with the exception of vertebra. Thi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either long-term exposure to these metals, or it may be that both nesting and wintering areas are non-polluted. Zinc and copper, both essential metals, were found in all tissues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were within the rang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Mercury was also found in all tissues, but at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and even at concentrations below those that produce negative effects in several species of birds (e.g. reproductive success, food intake). Studies of this type are needed to interpret the role of organisms within environments impacted by different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