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61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523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4 毫秒
241.
为借鉴发达国家在煤矿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尽快提高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采用数量统计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美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与其社会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科技、装备等的关系,讨论美国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特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生态类型、安全诉求和安全观念对煤矿安全的影响,总结归纳美国由煤矿安全事故高发期向事故快速稳定下降期转变所采取的不同的煤矿安全管理策略。提出煤矿安全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指出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发展阶段,事故快速上升是必然的过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办法可加快煤矿安全向稳定好转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42.
稳定的矿井通风系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但是随着采掘工作面的推进,通风网络结构的变化,巷道的冒顶变形等,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也随之变化.基于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非线性和时变性,运用Lyapounov(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灵敏度,提出了定量分析判定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方法以Lyapounov稳定性分...  相似文献   
243.
针对煤矿瓦斯爆炸灾害子系统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南方某省1958—2007年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数构建时间序列,应用霍斯特时间序列数据的标度行为,提出瓦斯爆炸时间序列的重标极差分析(R/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瓦斯爆炸时间序列的霍斯特指数为0.550 2,分形维数为1.449 8,其分式布朗运动轨迹表现出一定的持久性和非高斯性。为诊断瓦斯爆炸事故时间序列变异年份,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段R/S分析,获得变异年份为1974年,以1974年为分界点构成2个时间序列,霍斯特指数分别为0.589 1和0.697 5,分形维数为1.410 9和1.302 5,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序列的持久性趋势一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序列看似无序却蕴藏规律,反映了系统的动力学变化特征,R/S分析方法可以描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间序列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44.
矿山企业安全管理预警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介绍了企业安全管理预 警系统的模型、预警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及基于J2EE模式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45.
着重阐述了煤矿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调查重点和调查内容、方法,分析了煤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中常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6.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涛  冯文凯  胥良  吕键 《灾害学》2011,(4):110-115
在对大量文献和典型矿山地质调查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所导致的结果(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出发,筛选出合理的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通过进行现状—预测—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将评价方法应用于实际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47.
为探究海州露天矿东邦废弃采空区自然发火状态,基于采空区遗煤自燃特性和气体扩散理论,采用智能土壤气体通量监测系统,以月为单位,对东邦自燃采空区上覆地表CO2通量开展长周期、多测点连续性监测试验;根据试验区域内地表CO2通量和土壤温度分布特征,探究地下火区释放CO2的地表涌出范围和变化情况;同时,着眼于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估,计算试验区域内的CO2涌出量,并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有明显正相关性;试验区域地表CO2高通量区域呈逐月扩大和递增的趋势;CO2涌出量随月份逐渐递增,试验区域年CO2涌出量约为3.6×106 m3。  相似文献   
248.
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尾矿废弃地为对象,研究了铜尾矿废弃地上植物群落发展与表层尾矿微生物量C、N和脱氢酶、过氧化氢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植物群落-微生物量C、N_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群落的发展,铜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在不断增加;铜官山老尾矿废弃地白茅群落下表层尾矿(TBM)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与杨山冲尾矿废弃地及铜官山新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铜尾矿废弃地表层尾矿微生物量C、N与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脱氧酶、碱性磷酸酶及脲酶与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问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过氧化氢酶与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土壤有机质、总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49.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geological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in Spišsko-Gemerské rudohorie Mts. (SGR Mts.). The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potentially toxic elements (mainly As, Cd, Cu, Hg, Pb, Sb, and Zn) were determined in soils, groundwater, surface water, and stream sediments as well as in the food chain (locally grown vegetables). A medical study included some 30 health indicators for all 98 municipalities of the study area. The As and Sb contents in human fluids and tissues were analyzed in one municipality identified to be at the highest risk. Based on element content,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isks were calculated for respective municipalities. Out of 98 municipalities 14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extremely high environmental risk and 10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very high carcinogenic risk from arsenic (groundwater). Ext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eochemical data (element contents in soils, groundwater, surface water, and stream sediments) and health indicators was perform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element contents i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dicators, mainly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re identified. Biological monitoring has confirmed the transfer of elements from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o human fluids and tissues as well as to the local food chain.  相似文献   
250.
Arsenite [As(III)]-oxidizing bacteria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reducing arsenic [As] toxicity and mobility in As-contaminated areas. As-resistant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ils of two abandoned min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e isolated bacteria showed relatively high resistances to As(III) up to 26 mM. The PCR-based 16S rRN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solated As-resistant bacteria were close relatives to Serratia marcescensa, Pseudomonas putida, Pantoea agglomerans, and Alcaligenes sp. Among the five As-resistant bacterial isolates, Alcaligenes sp. strain RS-19 showed the highest As(III)-oxidizing activity in batch tests, completely oxidizing 1 mM of As(III) to As(V) within 40 h during heterotrophic growth.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indigenous bacteria have evolved to retain the ability to resist toxic As in the As-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and moreover to convert the species to a less toxic form [e.g., from As(III) to As(V)] and also contribute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As by being involved in speciation of 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