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粤北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床的尾矿富含硫化物矿物,在化学和生物氧化作用下,产生pH5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本文对大宝山槽对坑、铁龙AMD的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进行物相和微观形貌分析,测定水样和表层沉积物中Pb、Cu、Mn、Cr等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讨论pH与次生矿物对重金属元素在水-表层沉积物分布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AMD的表层沉积物的次生矿物主要由铁、锰的氢氧化物、铁矾类矿物、羟氧硫铅矿和偏砷酸氢铁矿组成,其中含铁次生矿物具有一定的空间演化特征.水-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浓度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pH和次生矿物组合控制.水的重金属含量总体是随着pH的降低而增大,且Pb、Cu、Mn具有显著相关性.羟氧硫铅矿是Pb的主要沉淀方式;水钠锰矿的析出沉淀影响Mn、Pb、Cu的沉降率;水铁矿、针铁矿、施威特曼石控制低pH环境中Cu的沉降行为;针铁矿、黄钾铁矾、施威特曼石是水溶液中Cr的强力清除剂.  相似文献   
212.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主要矿物的溶蚀作用及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研究发现,有机酸之所以能提高石英的溶蚀速率和长石的溶解度,主要是由于在矿物的表面及溶液中形成络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矿物表面反应的活化能及溶液中硅、铝离子浓度的结果。有机酸与粘土矿物的吸附或催化反应可抑制长石等其他矿物的溶解。有机酸与CO2一起共同控制着体系中碳酸盐的溶解或沉淀。  相似文献   
213.
红壤丘陵森林生态系统矿质元素循环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3-1986年在江西泰和县中科院千烟洲试验站小区试验的数据,运用Basic 语言在联想386微机上,利用分室模型成功地模拟了植被分别为人工马尾松(Pinusmo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以及天然次生林内 P、K、Ca、Mg、Fe、Mn 等6种矿质元素的循环。通过计算机模拟,定量地刻划了在0-10年内上述元素在植物、动物、凋落物层与土壤中的运转状态,并给出了循环系数与系统中矿质元素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14.
水体底泥及岸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对磷吸附特征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底泥及岸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衡吸附法研究底泥、土壤及二者有机无机复合体(砂粒、粉粒和粘粒)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并探讨底泥和土壤各级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贡献,以期探明底泥和土壤对磷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底泥和土壤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且底泥对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约是土壤的3倍.底泥及土壤粘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粉粒及砂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粘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量均大于粉粒复合体,而粉粒复合体均大于砂粒复合体.底泥及土壤粘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贡献约为60%,粉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贡献稍大于砂粒复合体的吸附贡献.底泥、土壤及二者有机无机复合体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且均在24 h以内达到吸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底泥与岸边土壤对磷的吸附具有相似的规律,且底泥及其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大于土壤,说明若磷素由于地表径流等因素由土壤进入到水体中,底泥对磷会有较强的吸附净化作用,即某种意义上底泥为河流磷素有效的"汇".  相似文献   
215.
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水体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分析了现行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优点和缺点,由于环境矿物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循环使用等特点,使矿物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经济、简便、有效且不出现二次污染等优点,必将成为今后污染治理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16.
土地资源是浙江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丰富的滩涂资源一直被视为当地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准确示踪其物质来源,是科学管理滩涂的重要基础。由于在海水中的长期浸泡,矿物被部分溶解,进而影响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性质,增加示踪结果的不确定性。通过矿物包裹体的磁学特征研究浙江沿海滩涂的物质来源,由于不受海水溶蚀影响,其结果更可靠。对浙江滩涂沉积物中矿物包裹体的环境磁学研究发现:(1)样品的主要载磁矿物依然是磁铁矿;(2)磁铁矿的含量明显降低,饱和等温剩磁(SIRM)值为9.1—28.6×10−5 Am2∙kg−1,仅是原样的2%—8%;(3)样品的赤铁矿与磁铁矿比重较原样明显降低。酸处理后样品的磁化率值(χ)仅为1.0×10−8—2.3×10−8 m3∙kg−1,极易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因此无法准确反映样品中磁铁矿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在强磁场下获得的磁学参数更适合于矿物包裹体的环境磁学研究。基于非磁滞剩磁磁化率(χ ARM)、SIRM及饱和等温剩磁退磁参数的散点图和模糊聚类方法可以区分长江和浙江当地河流的物质,是可信赖的物源示踪手段。根据矿物包裹体的磁学特征,提出浙江滩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当地河流的悬浮颗粒物。  相似文献   
217.
不同染料化合物在天然锰矿界面的脱色特性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刘瑞霞  汤鸿霄 《环境化学》2000,19(4):341-347
本文考察了染料化合物在天然锰矿界面脱色特性,并探讨溶液pH值、环境温度、不 照射及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溶液pH值是影响染料脱色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光照对不同染料化合物脱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颗粒物浓度升高及粒径降低有利于染料脱色,温度升高,直接耐晒红F3B脱色率提高,将不同温度下,该染料脱色率随时间的变化按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模拟,再依据阿累尼乌斯方程,求得直接耐晒红F3B在天然  相似文献   
218.
几种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吸附净化磷素的性能和机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磷素等温吸附实验和磷素饱和吸附后磷素的形态变化,研究了高岭土、蒙脱土、凹凸棒土、蛭石和沸石5种粘土矿物,以及黄褐土和下蜀黄土2种粘粒土壤中磷素的吸附净化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除高岭土和沸石以外,其它类型的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均有较好的磷素吸附净化能力,蛭石的磷素吸附净化能力最强,其次为黄褐土、凹凸棒土、蒙脱土和下蜀黄土.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磷素的吸附能力与其化学组成关系密切,表现为全钙及水溶性钙、胶体氧化铁和胶体氧化铝含量愈多,其磷素的吸附量愈大,磷素的净化能力愈强.此外,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磷素饱和吸附后的形态转化也受其化学组成的影响,表现为全钙及水溶性钙、胶体氧化铁和胶体氧化铝含量较高,其对应形成的磷酸钙盐、磷酸铁盐和磷酸铝盐含量较高,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吸附磷素的机制主要为化学吸附,包括专性化学吸附和非专性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19.
利用Illumina MiSeq对scCO2-咸水-砂岩体系中微生物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分析,探究高压反应釜体系中微生物对scCO2的响应及微生物对矿物反应的作用.结果显示,生物量受pH值影响较大,初始pH值为7.02,生物量11.02×106gene/mL,30d时pH值降至5.65,生物量降至0.26×106gene/mL;随着矿物溶蚀,90d时pH值增至5.87,生物量增至4.61×106gene/mL.群落结构中,phylum Proteobacteria(52.60%(30d),55.34%(90d))与phylum Firmicutes(46.89%(30d),43.89%(90d))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30,90d时Exiguobacterium,Citrobacter,Acinetobacter与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产酸菌(Exiguobacterium,Acinetobacter与Pseudomonas)促进了长石与粘土溶蚀,咸水中K+,Na+,Ca2+,Mg2+,T-Fe浓度高于空白组;铁还原菌(Citrobacter)提高了Fe(Ⅱ)/Fe(Ⅲ)比值;微生物膜对Ca2+、Mg2+、Fe2+具有吸附作用.SEM结果显示,微生物介导下先于空白组出现菱铁矿沉淀.scCO2-咸水-砂岩体系中适应菌能促进矿物溶蚀与碳酸盐矿物捕获.  相似文献   
220.
矿物成分对超细化煤粉燃烧过程中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超细化鹤岗、铁法、准葛尔3种脱灰煤(HCl/HF脱灰),分别添加NaOH、MgO、CaO、Al2O3和Fe2O3矿物成分制成试验样品.采用DTG(热重/差热连用仪)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对不同样品进行燃烧实验,设定气体流量为50mL·min-1,氧气体积分数为20%,升温速率为20℃·min-1,研究矿物成分对煤粉燃烧时氮转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脱灰处理的超细化煤粉在氧气体积分数为20%时燃烧过程中NO的释放曲线是单峰曲线;NaOH、Al2O3对NO的还原反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催化作用,NaOH的催化能力最强;Fe2O3、CaO和MgO对还原反应有催化或抑制作用,其作用的类别和大小与煤的种类和矿物质的含量有关,超细化可促进NO的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