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中国东南沿海的金、银(银铅锌)矿床平行东海岸线分带,东带以银矿化为主,西带以金矿化为主。金、银矿床(点)明显地受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所控制,矿床类型主要有变质热液型、火山(含次火山)热液型、地热水溶滤型和岩浆—热液型。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或古大陆壳。成矿水介质除变质热液型金矿床以变质水为主外,其他类型矿床大气降水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区域金、银矿床的成矿作用,提出成矿作用图式。  相似文献   
222.
内蒙古达茂旗东毛忽洞金矿区内圈出工业矿体4条,产于燕山晚期的流纹斑岩、花岗斑岩内,受东西向东毛忽洞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金属矿化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赤铁矿化等。该蚀变岩型金矿床在东毛忽洞断裂与南北向的次级断裂复合叠加部位,金矿化明显增强,富集成矿。结合东毛忽洞金矿成矿特征,对于本区的金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3.
于都银坑贵多金属矿田有破碎岩蚀变型、层问破碎带型、岩体接触带型。硫锰矿型、铁锰帽型、黑土角砾型等六种矿化类型。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性、岩浆岩、构造和次火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四种。矿化带严格受破碎带控制,也受不同地层时代和岩浆热场的影响。矿带往往在主干断裂旁侧、多组裂隙交汇处及褶皱轴部横张裂隙发育部位定位;不同的地层时代有不同的有益元素组合,不同的岩性又对元素的富集成矿有特定的作用;岩浆岩的多期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矿田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通过矿床模式的建立,本区找矿方向的主要标志是:多组构造结点、特定的赋矿层位以及次火山构造周围。  相似文献   
224.
凋落物质量和分解对中亚热带栲木荷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控温、控水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亚热带栲木荷常绿阔叶林和邻近柳杉人工针叶林凋落物的分解及其对栲木荷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栲木荷阔叶林的凋落物失重率大于针阔混合凋落物的失重率,大于柳杉针叶纯林凋落物的失重率.所有凋落物失重率都与其初始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初始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凋落物C/N比的相关性不强.不同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NO3--N含量差异显著(P<0.05,N=18),NH4 -N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18),混合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NO3--N和NH4 -N含量最高,分别是224.21 mg kg-1和56.77 mg kg-1,其氮转化速率也最高,硝化、氨化、氮矿化速率分别为1.74 mg kg-1 d-1、0.36 mg kg-1 d-1和1.90mg kg-1 d-1.各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氮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一致.土壤氨化速率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r=0.843,P<0.05,N=21),与栲木荷林凋落物的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r=-0.997,P<0.05,N=21).图3表4参29  相似文献   
225.
A loamy clay soil containing unextractable 14C-ring labeled atrazine residues was incubated in microcosms under abiotic and biotic conditions. The mineralization activity of the soil microflora was evaluated by the release of total CO2 and 14C02. After 63 days of sample incubation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was of 1.71%, that of 14C-residues was of 0.72% of the initial radioactivity. No direct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mineralization of atrazine residues and the global mineraliz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soil microorganisms in the release of 14C-residues was weak. The availability of non-extractable residues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The low value of the reextractability rat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ound residues during the soil sample incubation shown the active role of organic matter in detoxification procedure. Ninety percent of the residues remained bound after 63 days of incubation and were thus, potentially available without biocide activity.

The fraction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llowed to specify the distribution of bound residues within the organic compartments. After a long-stay of pesticides in soils, approximately 65% of bound residues were associated with humin.  相似文献   

226.
电导率的测定与质量监督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导率、矿化度和总硬度密切相关。由此电导率的测定值可用来检验矿化度和总硬度测定值的准确性,加强质量控制,本文指出,电导率的测定应作为水样的首测项目。  相似文献   
227.
不同施氮水平对再生水灌溉土壤释氮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媛  李平  齐学斌  胡超  郭魏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4):1369-1374
土壤供氮能力是影响土壤氮素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生水灌溉和施氮水平均影响着土壤供氮能力,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长期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的转化特征可为合理施肥及农产品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河南新乡洪门试验站温室大棚内长期再生水灌溉和清水灌溉土壤,试验共设8个处理:A(N200)(施氮量200 mg·kg-1)、A(N160)(施氮量160 mg·kg-1)、A(N140)(施氮量140 mg·kg-1)、A(N100)(施氮量100 mg·kg-1)、A(N0)(施氮量0 mg·kg-1)、E(清水灌溉常规施氮)、CK(清水灌溉不施氮)、Re CK(再生水灌溉不施氮),采用实验室内常温培养法,分别在培养的7、14、21、28、35、42 d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氮素矿化量和氮素矿化速率的变化,通过Freundlich线性等温吸附模型及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了土壤吸附参数Kd和氮素矿化势N0.结果发现,培养前期土壤氮素矿化较快,释放的氮量较高,中后期变化较慢,土壤供氮平稳,同一时段不同处理间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外源氮肥输入对土壤氮素的矿化能力影响显著,A(N160)处理的供氮能力最强;同时,在培养前期Re CK处理的土壤氮素矿化累积量显著高于CK处理,表明再生水灌溉较清水灌溉促进了土壤氮素的矿化,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素活性;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降幅依次减小并趋于平稳,且不同施氮处理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高于清水灌溉;不同土壤肥力水平(B0)、外源施氮A(N160)调控,土壤氮素矿化潜势可表达为N0=B0+117.5072t-0.1062.因此,外源氮肥输入显著影响了土壤氮素释放节律,再生水灌溉辅以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土壤氮素矿化,提高土壤氮素活性.  相似文献   
228.
纳米Fe3O4/H2O2降解诺氟沙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娣  王懿萱  牛红云  孟昭福 《环境科学》2011,32(10):2943-2948
采用纳米Fe3O4催化H2O2氧化降解水环境中的诺氟沙星.考察了溶液酸度、温度、催化剂和H2O2浓度对诺氟沙星降解的影响,对比不同底物在Fe3O4/H2O2体系中的降解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溶液酸度显著影响诺氟沙星的降解率,在酸性条件下(pH=3.5)诺氟沙星的降解效率最高.诺氟沙星的降解率随纳米F...  相似文献   
229.
简介了江西崇义淘锡坑大型钨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详细叙述了淘锡坑岩体的形态、分布、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归纳了最新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淘锡坑岩体作为成矿母岩的成矿作用,并对其整体形态进行了预测,分析了下步的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230.
本文以赣西北地区地质矿产调研资料为主,结合鄂东南地区地质矿产科研成果,对该区重要赋矿地层层段、构造体系、成矿岩浆岩系列与空间结构、区域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整体研究分析,初步拟建了该区的"层—体"耦合成矿模式,并就深部找矿的思路与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