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34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87篇
综合类   574篇
基础理论   257篇
污染及防治   149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苯酚存在对生物强化系统降解2,4-二氯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采用生物强化技术降解废水中2,4-二氯酚(简称2,4-DCP)时,不同浓度的苯酚存在对生物强化系统降解2,4-DCP的影响,并通过半连续流实验研究了苯酚长期存在下强化系统中2,4-DCP和苯酚生物降解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苯酚浓度为10mg/L,50mg/L,100 mg/L及300mg/L时,都会对强化系统中2,4-DCP的降解速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不同浓度的苯酚与2,4-DCP长期共存时,2,4-DCP的降解速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苯酚的降解速率则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22.
耐盐复合菌剂生物强化处理高盐高硫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室处理高盐废水的生物反应池中筛选到1株耐盐脱氮硫杆菌XSH7.为提高系统在高盐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将该硫杆菌和本实验室保藏的高效硝化菌SW32混合制成复合菌投加到SBR反应池中进行生物强化.比较了强化系统(BS)与非强化系统(NBS)的处理效果,研究了复合菌对系统去除COD、NH3-N和硫代硫酸盐(THS)的影响,并对投菌量与周期作了考察.结果表明,投加复合菌能加快COD降解速度,增强耐负荷冲击能力,提高COD、NH3-N和THS的去除率.10%(质量分数)投菌量的系统24 h即可达到稳定出水,COD、NH3-N和THS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3%、92%、92%,最大耐受负荷分别为1.128 0,0.C74 5、1.053 0 kg/(m3·d).  相似文献   
923.
培养基中磷酸盐在GA1所产絮凝剂絮凝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一株高效产絮凝剂微生物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GA1(以下简称GA1)的发酵培养基以及培养基各组分的絮凝性.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K2HPO4、KH2PO4在CaCl2存在、pH值中性偏碱时对各种废水均有一定的絮凝性,在GA1所产絮凝剂(以下简称MBFGA1)絮凝废水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作用离子为PO43-和Ca2+;这两种离子在pH值中性偏碱时能有效降低高岭土悬液的ξ电位绝对值到接近零,使胶体脱稳;PO43-和Ca2+形成絮状沉淀后,能网捕脱稳颗粒,进而在MBFGA1桥联作用下使颗粒结团沉降完成絮凝.发酵培养基虽有一定絮凝性,但效果不佳,处理后上清液颗粒平均粒径远大于发酵液处理,且絮体、泥饼性质差异大,不利于工业应用和后续处理.硫酸钡亦有一定的助凝效果,但因沉淀本身性质差异,其效果劣于磷酸钙.  相似文献   
924.
初步探讨了综合利用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和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的生态互补性净化网箱养殖沉积物中的氮、磷污染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玉足海参的活动能增加海水中NH4-N、NO2-N、NO3-N、PO4-N、TN(总氮)、TP(总磷)和叶绿素a(Chl-a)的浓度;半叶马尾藻的生长活动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NH4-N、NO2-N、NO3-N和PO4-P的浓度,并抑制海水中浮游微藻和沉积物表面微型藻类的生长繁殖。综合利用前者的释放作用和后者的吸收作用可以使网箱养殖沉积物中TN和TP的浓度有略微的降低,并有利于维持小水体环境的pH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925.
为评价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的混储危险性,测试了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的氧化性,并分别采用压力传感器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了非氧化剂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与其他化学品的相容性。试验发现,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由于外壳的包覆作用,其氧化性下降,个别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不属氧化剂;但是通过相容性测试发现,过硫酸铵胶囊破胶剂与多数有机物质不相容。因此在储存过程中应与可燃物质以及还原剂等隔离。  相似文献   
926.
刘传正  肖锐铧 《灾害学》2021,(2):130-133,150
1980年6月3日,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发生大规模山崩,造成284人死亡。该文分析认为,山崩是在地形、岩性、构造、采矿和降雨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大规模磷矿采空区的悬板张拉作用是山体顶部开裂的主要因素,顺倾软弱带的强度弱化是开裂山体滑移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盐池河山崩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结合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建立了顺倾山体开裂力学判据和开裂后山体滑移力学判据。从减灾文化建设角度,探讨了当事人、管理干部和技术专家在盐池河山崩灾难防范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防灾启示,可为闻者戒。  相似文献   
927.
铅胁迫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欣  王东红  彭安 《环境科学》2001,22(5):108-111
通过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小麦幼苗在遭受铅胁迫后,地上部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试验表明:小麦幼苗受到铅胁迫后,地上部及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增加,根系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比对照有所增加,但不如SOD酶变化剧烈,表明SOD酶活性是比较敏感的生物指标(biomarker).但是,小麦幼苗地上部及根系的丙二醛(MDA)含量仍均比对照显著升高,表明小麦幼苗的膜系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试验同时还反映出,铅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的影响远远强于地上部.  相似文献   
928.
为培育良好的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通过分析核电厂运行特征,总结已有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价值观、行为、系统和环境4个层次,并细分出13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指标之间的非独立性和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调研数据,可得到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权重,并甄别出改善核安全文化的关键在于决策层的安全意识、以身作则等指标,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的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29.
固固共混法制备聚合氯化铝混凝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固共混法,制备具有不同铝浓度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铝浓度下可制备出较高含量Alb的PAC,制备条件对PAC中Alb的含量影响很大.B值的升高可以提高PAC中Alb的含量,但铝浓度的提高和熟化时间的延长则会降低产品中Alb的含量.反应温度为80℃左右时可制备出高Alb含量的PAC.加药时间和熟化时间对制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30.
控释氮肥减量配施对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控释氮肥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为研究聚合物包膜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比减量施用对旱作棕壤氨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通过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分析施肥后土壤的氨挥发和N2O排放规律以及玉米的当季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①土壤氨挥发主要出现在施肥后的前2周,普通尿素氨挥发速率最大可达4.04 kg/(hm2·d),最大值出现在施肥后第7天,施用配比包膜氮肥氨挥发峰值出现时间比普通尿素延迟2 d,且氨挥发总量明显降低,为2.15 kg/(hm2·d).②对于各处理下的氨挥发总量,无氮处理(CK)为3.69 kg/hm2,常规尿素处理(NU)为18.64 kg/hm2,配比控释氮肥处理(PU1)为9.39 kg/hm2,减量配比控释氮肥处理(PU2)为6.44 kg/hm2,再减量配比控释氮肥处理(PU3)为5.02 kg/hm2.③N2O排放规律呈现先平稳后升高的趋势,较高的N2O排放通量集中在施肥后的55~91 d之间.N2O排放峰值最高的是常规尿素处理,在施肥后第79天出现,达到0.299 mg/(m2·h),施用配比包膜氮肥N2O排放峰值均低于常规尿素处理.④施用配比包膜氮肥玉米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减量配比包膜氮肥不会降低玉米产量.⑤土壤氨挥发总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配比包膜氮肥相比于普通尿素可显著减少土壤氨挥发,减量配施氮肥相比于全量施肥可显著减少土壤氨挥发.因此,施用配比包膜氮肥,可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减少氮肥投入,降低氮肥的气态损失,从而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