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07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研究优势菌种对餐厨垃圾高温好氧消化(TAD)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淀粉水解、油脂降解及明胶液化等生化实验,从餐厨垃圾中筛选出若干对其主要成分具有显著降解效果的优势菌种。通过对样品水溶性TOC(TOCw)、水溶性凯氏氮(KNw)、水溶性C/N(KNw)、pH以及含水率等指标的分析,考察优势菌种对餐厨TAD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优势菌种制剂最优添加量为1%。在此剂量下,好氧消化60 h,TOCw由8.53%降低为2.49%,C/Nw由18.71降低至6.14,以上指标说明加入优势菌种可加速TAD反应。添加量1%样本的水溶性凯氏氮和pH在反应48 h后开始回升,而未添加生物制剂的样本相关参数回升时间需96 h以上,由此推断优势菌种对TAD的促进机制是加快了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42.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CC)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堇青石负载Pd和过渡金属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记作Pd-M-Mn(M=Cu,Co,Fe,Ni)/CC。实验结果表明:Pd-Co-Mn/C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随着Pd负载量的增加,CO转化率提高;当Pd负载量为1.00%时,反应温度为150℃时CO转化率达到98%,200℃时CO转化率达到100%;在反应温度150℃条件下,Pd-Co-Mn/CC催化剂(Pd负载量1.00%)的CO转化率在前30h内小幅度下降,随后稳定在90%以上,反应100h后,催化剂表面颜色由黑色变为棕褐色。  相似文献   
43.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黑灰分离收集处理与现状不相符合,本文对崇明县某村的污水排放特征以及水量水质进行调研,并对硝化预处理系统结合人工湿地反硝化以及脱氮预处理结合人工湿地深度处理两种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其去除机理,结果显示,硝化预处理系统结合人工湿地反硝化由于后续反硝化需要投加大量碳源从经济管理方面而言变得不可行;脱氮预处理结合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在预处理系统以进水3h、曝气2h、沉淀0.5h、排水0.5h、气水比40∶1的模式运行、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48h条件下出水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要求,且因氨氮指标的降低大幅缩短了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而减小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44.
摘要以镁盐、铝盐、纯碱和烧碱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多孔镁铝复合氧化物(P—Mg3.1AlO4.6),其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总孔容分别为206.3m2/g、8.961nm和0.4208cm3/g。研究了这种多孑L材料对水溶液中cr(VI)的吸附性能,在25~45qC时,静态吸附量为82.32~141.7mg/g;当初始浓度100mg/L、流速5mL/min、床层高度10cm和pH=6时,半穿透时间、半穿透吸附量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06rain、49.28ing/g和51.30Ing/g;拟合参数及误差分析表明,cr(Ⅵ)在P—M敬。AIO4.6上的静态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Yoon·Nelson模型能很好地预测cr(Ⅵ)在P—Mg3.1A104.6上的动态穿透曲线。  相似文献   
45.
以糖、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培养基及菌株增殖倍数、菌株性能等为筛选方法,从牛粪低温堆肥中筛选不同原料重要功能菌并组成功能菌剂;以不同类别原料菌及单菌株发酵实验对升温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纤维单胞菌及小孢霉菌等为重要功能菌;菌剂起温快,升温效果好,48 h堆体即由低温进入中温,5 d达到高温,腐熟时间可缩短至约17~18 d;糖功能菌升温效果最为显著,淀粉及蛋白质功能菌次之,纤维素功能菌升温能力较弱;菌株利用各种原料能力越强,增殖速度越快,对升温作用越大。各菌株充分利用基质各成分,紧密协同和促进,是低温堆体发酵升温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6.
根据大港油田12井综合废水的污染特征,提出了"混凝-内电解-H2O2氧化"三步处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三步法处理后可以使原水的CODcr从4930mg/L降低到128mg/L,去除率达到97%。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7.
研究在小区试验条件下,施用耐氨固氮型的催娩克氏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菌剂对蔬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耐氨固氮菌可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供试蔬菜的平均增产率达20%,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8.
杨树刺槐混交林沙地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刺槐与杨树混交林后沙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的状况,结果表明,刺槐与杨树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了改善,表现在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得以提高,土壤有效持水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刺槐与杨树混交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得到提高,并由此而改善了混交林土壤的渗透性能,表4参7  相似文献   
49.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生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能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观光木地上部分灰分含量以皮最高,而杉则以叶最高,两者GCV(干重热值)和AFCV(去灰分热值)均以叶为最高;观光木、杉木地下各部分的灰分含量均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加,GCV均以粗根最高,细根最低;观光木的平均灰分含量高于杉木,但GCV和AFCV均低于杉木;从乔木层、灌木层到草本层,灰分含量依次增加,GCV和AFCV则依次降低,混交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公占群落的很小一部分,而其能量年净增量、归还量和净固定量却占有一定比重,混交林群落的太阳能转化率为1.57%,而纯林为1.44%,表明杉观混交林是一种能量生产力较高和维持地力能力较强的杉阔混交类型。同时,混交林的能量累积比大于纯林,能量流动速率则低于纯林;乔木层的能量累积比高于林下植被,能量流动速率则低于林下植被,从能量的角度看,构建合理的群落结构必须选择高能量累积比的乔木层树种,同时须促进能量流动速率快的林下植被的发育以维持和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50.
The sensitivity of an integrated model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wind-borne spread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FMD) to variations in key parameters controlling different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was evaluated.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farms at risk is sensitive to the virus strain used and the accompanying effective contact rate. The C Noville strain increased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exposed farms ranked as high and medium risk of being infected by a factor of 5,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based on the O UKG 2001 strain. The inclusion of a model for biological ageing of the virus can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patterns arising from transport and dispersion of the virus. Its inclusion has the practical advantage of markedly reducing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calculations.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farms affected by exposure to high and medium virus concentrations is not grossly sensitive to attenuation caused by temperature or relative humidity effects. Changes in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parameter θ in the exposure-risk model, does not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virus plumes, but it does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of farms at risk by risk categor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istics (excretion rates from infected animals, susceptibility of different species to infection, virus survival, etc.) of the virus strain involved in an FMD outbreak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 reliabl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wind-borne spread. In the event of an incursion of FMD, provision for laboratory studies on the virus will b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disease response and should be factored into contingency plans.
X. Yang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