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676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5 毫秒
751.
成渝经济区森林碳储量动态及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GIS为支撑,以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关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基础,分析2000—2007年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2000—2007年森林碳储量从3.39×108 t增至3.59×108 t,年均增长率为0.72%,区域碳汇能力逐渐增强.②各生态功能区森林碳储量变化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碳储量增长更为缓慢.③森林碳储量在各高程等级均有所增加,其中海拔在500~1 000 m的区域增长最快,海拔≥3 000 m的区域增长最慢;坡度为25~35°的区域增长最快,≥35°的区域增长最慢.④森林碳储量除在人口密度≥1 000人/km2的区域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外,在其他区域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人口密度在250~500人/km2的区域增长最快.⑤同一年内森林碳储量呈现出随GDP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年际间,各GDP等级内碳储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GDP为2.5×106~5.0×106元/km2的区域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75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海岛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厦门岛为例,通过一般景观格局分析指标和特殊景观格局分析指标,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海岛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人工景观对自然景观的胁迫作用.结果显示:从1987年至2004年,人工景观对自然景观的胁迫作用迅速增加;厦门岛建成区占海岛面积的比例迅速增长,而斑块数量明显减少;厦门岛景观多样性迅速下降,同时破碎度指数和优势度迅速提高;受到海岸带开发活动影响,海岛岸线趋向平滑,海岛形状逐步趋向圆形;厦门岛人工景观对自然景观的胁迫程度逐步升高,城市化侵蚀指数也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753.
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通过解译近40年来矿区周边的遥感影像图片,对矿区周边的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表明:(1)目前胜利一号露天矿周边景观以草原景观为主,75.41%的景观为草原景观,其中以克氏针茅草原所占面积最大,占整个评价区面积的60.22%,其次为羊草草原景观(占11.58%)。(2)胜利一号露天矿周边景观类型在近40年来发生了明显变化,草原景观不断减少,而人工景观类型却在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人工景观增加幅度最大,2010年人工景观类型面积是2000年的3.54倍。(3)胜利一号露天矿周边土壤质地正逐步由低湿化向中生化和砾石质化转变,草原景观类型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与1973年相比2,010年克氏针茅草原面积增加了14.22%,而羊草草原面积却降低了53.6%。(4)人工景观的增加使得矿区周边整个景观更趋于多样化,景观分布也趋于均匀,而景观优势度指数降低,景观斑块密度逐渐增大,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周长面积比、最近邻体距离、蔓延度指数逐渐减小,景观斑块趋于小型化,使景观异质性增加,景观破碎化加大。(5)人工景观的增加使草原景观内部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正在遭受破坏;而且随着草原景观中克氏针茅草原面积的不断增加,草原景观的优势度指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54.
以长江口重大工程区、重要生态敏感区及其邻近水域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空间格局指数方法,分析2001年8月和2006年8月两次取样调查期间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5 a间以重大工程为主的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影响显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严重,其斑块对干扰敏感度高,受干扰的强度最大,斑块多样性指数下降;由于海域重大工程建设增加了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使得悬浮物斑块优势度升高;在轻度或中度干扰下,盐度、COD、悬浮物、叶绿素a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升高;2006年长江口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值、破碎化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55.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学问题;3S技术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一系列工具,成为资料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利用3S技术在景观数据的获取、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景观生态监测、评价与管理、景观空间模拟、景观生态规划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对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56.
基于3S技术的琅岐岛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选取2006年和2010年覆盖琅岐岛的遥感影像,利用3S技术,提取研究区两个时期的景观类型。然后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量、斑块密度、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等景观生态指标,从景观的基本构成、景观水平的破碎化与多样性、不同景观斑块的空间格局特征等方面分析琅岐岛的景观格局,并提出对研究区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7.
江苏省的化工产业污染正呈现向沿海地区快速转移的趋势.为此,本研究首先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快速识别江苏沿海化工园区,并与GIS结合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接着分析各化工园区与饮用水源地、重要生态敏感区距离及所处区域人口密度,计算各化工园区对周边生态系统的污染胁迫度;然后根据空间分布格局及污染胁迫度计算结果确定8个...  相似文献   
758.
春季黄海边界层内海盐细粒子氯亏损及混合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海盐气溶胶和亚洲出流污染物的相互影响,对2001年春季黄海边界层内观测的气溶胶细粒子可溶离子浓度(AGE-Asia中NCAR C-130飞机航测)进行了研究.所分析的6个航段(航段1~航段6)都位于黄海中部(124.0°E~125.1°E,34.3°N~36.4°N)的大气边界层内.离子摩尔比和相关分析表明,在所...  相似文献   
759.
铁屑内电解技术的强化方式及改进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鞠峰  胡勇有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2):2585-2594
铁屑内电解技术以铁屑为阳极牺牲材料,通过阴极活性炭的催化作用,能够廉价高效地处理生物难降解的含卤代化合物、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和高价态重金属等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铁屑内电解技术的反应过程和机理,总结分析了铁屑内电解过程的强化方式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近年来铁屑内电解反应器和填料的...  相似文献   
760.
Impervious surfaces are the result of urbanization that can be explicitly quantified, managed and controlled at each stage of land development. It is a very useful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that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impacts of urbanization on surface runoff, water quality, air quality, biodiversity and microclimate. Therefor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s is critical for urb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nd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and urban planning. Many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surface imperviousness, us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with various spatial resolution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patial resolution on estimating surface imperviousness. We compare medium-resolution Landsat data with high-resolution SPOT images to quantify the imperviousness in Beijing,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91% accuracy of estimates of imperviousness based on TM data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81% accuracy of the SPOT data. The higher resolution SPOT data did not always predict the imperviousness of the land better than the TM data. At the whole city level, the TM data better predicts the percentage cover of impervious surfaces. At the sub-city level, however, the ring belts from the central core to the urban-rural peripheral, the SPOT data may better predict the imperviousnes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combine multiple resolution data to quantify the percentage of imperviousness, as higher resolution data do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more accurate estimates. The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in this study can b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e most suitable remote sensing data to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extract the pattern of the impervious land,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base for further study on many related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