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676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1.
环境质量管理新模式:启程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我国近10年环境保护中一个重要的治理模式。但在环境容量"硬约束"、公众对良好环境质量"硬需求"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环境管理应逐步从总量控制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改善环境质量已经成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5年,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和"三大战役"的先后打响,法律保障、行动计划、政府问责、质量监测等逐步就绪,环境质量管理的基础手段不断夯实。2016年,环境质量管理新模式将全面启动,建议从强化公众环境健康、实行区域流域总量控制、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强化市场机制、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环境质量管理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812.
We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ometimes appear to be in conflict, but promoting the wise use of wetlands can solve this problem. All countries face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s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but the problem is especially urg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that want to accelerat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out excessive environmental cost. Chinese wetlands contribute greatl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mproper use of these natural resources has endangered their existence. It is thus necessary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to managers and users of wetland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present status of Chines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discuss problems in six categories: a lack of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need for wetland protection; insufficient funding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n imperfect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wetlands; insufficient wetland research; lack of coordination among agencies and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undeveloped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etland use and protection. The wise use of Chinese wetlands will require improvements in four main areas: increased wetl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etland utilization, improv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wetlands, and wider dissemination of wetland knowledge. Based on these categories, we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wetland use by industry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at cannot sacrifice economic benefits to protect their wetlands.  相似文献   
813.
环太湖景观生态格局变化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RS和GIS支持下,通过对1984和2002年TM影像解译,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了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耕地向水域、城镇用地和其它非农建设用地转变迅速,其中耕地的减少占土地利用总减少面积的79.3%,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增加分别占土地利用总增加量的63.5%和36.5%。城镇、工矿等人文景观斑块面积增大,并趋向集中;林地与耕地等自然、半自然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增加,分布趋于分散;耕地与城镇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日趋复杂;耕地的突出优势变小,整体景观异质性程度上升。受区位和地形的影响,在苏州城区附近和东部平原区耕地流失强度较大,18年耕地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了4.74 km。景观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是人口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扩大、大量外资涌入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  相似文献   
814.
湖南永吉高速公路建设的景观格局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对湖南省永吉高速公路沿线建设前后的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33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上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斑块层次指数中,沿线除公路用地外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257%的土地转换为公路用地,其中旱地面积减少最多,但是公路建设前后没有改变该区域的优势斑块类型;(2)景观层次指数中,斑块数目和斑块密度的增加与最大斑块指数的减少,都表明景观异质性增加;(3)不同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突出表现在距公路较近的500 m缓冲区内。本研究方法在未来路网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15.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之一,景观功能性的性质和发挥,影响着湿地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特征,进而影响湿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运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湿地农业的区域特点,确定了 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特点,我们选取了三类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于景观空间格局,即基本空间格局指标(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景观空间构型指标(聚集工、破碎化)及斑块特征指标(斑块分维数),比较系统地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干扰对四湖地区湿地同的结构和空间演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6.
中尺度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以湖北四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湖北四湖流域为中尺度流域的代表,对流域九种景观类型657个斑块的形状、6种景观类型分离程度、四个分区及全流域的景观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伸长指数和形状系数是完全相关的,它们与周长/面积各自表达着形状复杂性的不同方面,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四湖流域的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形状有较大差异,分区间的斑块形状差异较小;湿地类型的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其中湖泊斑块形状员简单,非湿地类型的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又以林地类型为员。这表明本地区的湿地,特别是湖泊,受到了更大的人类活动影响;湖泊斑块的分布最集中,居民点斑块的分布员分散,这不利于控制流域内的洪涝灾害;从流域的上游到下游,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呈增加的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呈下降趋势,这种景观异质性的空间差异反映了流域空间开发历史的长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17.
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遥感影像数据(航片、TM影像及SPOT-5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例,从海拔和坡位2个方面来探讨喀斯特地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的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林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300~1 350 m及1 450~1 550 m的区域内,变化是最大的;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219~1 300 m及1 350~1 450 m的区域内,变化最大.景观格局在山脊和谷底内变化相对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林地斑块;景观格局在陡坡和缓坡地区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该区域中变化较大的为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 300~1 500 m的山脊和谷底区域内,景观斑块类型发生的变化较大.该区域应作为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关注的区域.  相似文献   
818.
长江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数量、行为及其活动规律与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9-1999年,在长江八里江江段对江豚进行了28次往返观察和8次定点观察。结果表明,近10年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数量遥感量逐年呈明显递减趋势,平均每年以7.3%速率递减;1996年后,枯水季节江豚不再进行江一湖迁移,其活动范围仅限于约20km长的八里江江口上下江段,较1993年以前缩短了约40km。江豚在八里江江段的行为多种多样,通过对江豚种群在八里江江段的集群、摄食、逃避、发情与交配、抚幼、歇息和玩耍行为的描述、比较和分析,认为长江八里江江段是江豚典型的摄食和抚幼场所,同时也是江豚大规模集群的适宜栖居地。提出了加强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常年监测的必要性,并对八里江江段江豚种群的就地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19.
孔锋  孙劭  王鹏 《灾害学》2021,(2):89-96
基于1961-2018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点的日值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数据,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从气候态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年际波动特征和1990年前后的差异特征诊断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8年来中国风速均值和极端值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18年中国平均风速具有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异特征,而最大...  相似文献   
820.
浙江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千岛湖地区不同大小岛屿为样地,对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为16种,但取食频率不同.取食频率和取食部位对叶片危害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缘食状、掏食状、顶食状、阴面食状和叶中脉状对植物叶片的影响更大.16种取食状中,缘食状和顶食状、缘食状和阴面食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缘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掏食状、阳面食状与阴面食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苦槠叶片被昆虫取食的频率为84%,但绝大多数受害程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