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07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1158篇
基础理论   444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2015年11月1—4日,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颗粒物浓度急剧升高。污染发生时,监测仪器均布设在哈尔滨市区上风向30 km处(哈尔滨市双城区)并开展了连续96 h的监测分析。综合利用气象观测资料,3D可视激光雷达监测资料及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灰霾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和污染边界层特征,根据哈尔滨市双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来源解析,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条件研究了秸秆焚烧对灰霾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霾天气持续期间,夜间生物质燃烧源成为该地区颗粒物的第二大源;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由于地面长时间静风,污染边界层降低等原因,致使本地污染物累积、不易扩散,加剧了本次污染。  相似文献   
152.
秸秆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了北京市两个采样点 1 #站 (十三陵站 ,清洁对照点 )和 5#站 (天坛站 ,居民生活区 )1 1 0个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水溶性钾 ,以表征秸秆焚烧颗粒物。 1 #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2 1 μg/m3,其中以1 998年 6月份浓度 (3 .0 7μg/m3)最高 ,是 5月份 (1 .0 2μg/m3)的 3倍 ;5#站水溶性钾的质量浓度年均值为 1 .94μg/m3,6月份 (4 .2 2 μg/m3)最高 ,是 5月份 (1 .97μg/m3)的 2 .1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1 998年 6月份麦收季节存在以秸秆焚烧为主的生物质燃烧现象 ,使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浓度水平升高 ,并对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3.
以礼嘉镇为例,分析了礼嘉镇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等的主要成分、畜禽粪便的排放量,提出了秸秆、畜禽粪便的深度利用最佳方法,即秸秆制燃料乙醇和配套的沼气方案。在沼气方案中,有效利用了不适合制备燃料乙醇的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同时得到了有机肥。  相似文献   
15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生物稻壳粉、生物稻草粉2种生物有机除草剂对水田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生物有机除草剂对水田杂草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其中生物稻壳粉防效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生物稻草粉防效和经济效益次之。该试验研究为生产有机水稻提供了新的除草方法。  相似文献   
155.
本文以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人工改变秧田微气候条件,提早中稻播期为突破口,辅之以提早移栽期和间种优质懦稻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促成了前季中稻的早熟、高产、早收,同时又为后季再生稻创造了必要的时间和温光条件,从而使水稻单产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56.
Recycling of plant materials and agricultural residues for biomethanation was attempted in vials. The methanogenic activities of certain sewage samples have also been tested. Both sterilized and non-sterilized biomasses were used. Biomethan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dung samples (cow, goat, buffalo, piggery wastes and poultry wash) as wild populations of microbe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icrobial isolates (isolated in the laboratory).Biomethanation had been observed to be good in most cases and particularly with the sterilized biomass. Mixed inoculum (dung samples and poultry wash) was found to be best for biomethanation. Of the microbe isolates, isolates from buffalo, pig and paper mill wastes appear to be most effective. Pretreated sawdust and rice straw were found to be good subtrates for biomethanation. Of the different plant biomass used Spirogyra (algae), Ipomea and water hyacinth were most effective whereas Jatropa gossypifolia and Parthenium sp. were the least effective. Biomethanation of Spirogyra was carried out both in anoxic and oxic conditions. Though methane production decreased enormously under oxic conditions, definite methane production continued indicating that the biomethanation process is not exclusively anoxic. Similarly, biomethanation of sewag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nd without isolated methanogens and methane production was found to be moderate.  相似文献   
157.
本文论证了湖北稻区的资源具有三大特点。因此,认定该区应细分为:东南部早三熟双季稻区,中部单、双季稻两热三熟并存区,西北部单季稻两熟区。笔者认为,本区近10年发展麦稻、油稻稻、油稻减少肥稻稻、肥稻其主流是好的;讨论了紫云英大量减步后如何解决有机肥源匮乏的问题。主张今后应积极开发冬种,积极提倡冬作起厢分带间套,既稳定大宗作物的发展,又增产经作、饲料、蔬菜、绿肥,以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8.
试验研究表明,当早稻收获时间作晚稻才开始幼穗分化,即适宜早、晚稻出穗开花之间有60多天的时间,种植双杂间作稻就可获得好的收成,效果、效益都很显著。1992年用D 优287间汕优63,在达县永进乡的示范田中个别田块产量已达15t/ha,而盆地丘陵区适宜早、晚稻出穗开花之间的时间多数地区不到70天,种植双杂连作稻有困难。且双杂间作稻在抗灾增产,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提高稻田复种等方面优于双杂连作稻。因此,四川盆地丘陵区的中稻→冬水田在耕作改制中发展部分双杂间作稻是恰当的,其范围在巴中、盐亭、简阳一线以南海拔400m 以下的广大丘陵区。  相似文献   
159.
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杂交稻具有旱能保产、湿能增产的特点,特别是在通气式大田水层栽插、湿润管理的条件下,具有节水、增产、改良土壤的作用。对在灌溉条件较差的丘陵山区和圩区发展水稻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0.
本文论证了湖北稻区冬半年的农业资源及其特点,讨论了开发本区冬季农业的意义、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