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571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烧失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实验条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失量法是测定有机质含量的可靠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学、地质学、湖泊学等研究中。但由于对煅烧过程的研究较少,煅烧条件的选择不统一,使得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差。本研究使用带烧失称重系统的马弗炉,对中国北方有机质含量不同的三种类型土壤进行了烧失量测定实验,通过观察土壤重量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连续失重过程,对煅烧温度、煅烧恒温时长、样品量及升温速率等实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确立了烧失量法适宜的实验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宜选择3℃/min;样品量建议选用3~5 g,有机物含量低的样品可适量增加;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煅烧温度略有差别,黑土和栗钙土建议选用550℃,而黑垆土选用500℃或550℃;恒温2h可获得较为稳定的烧失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2.
通过吸附实验考察连续流间歇生物反应器(CIBR)中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及吸附类型,分析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对污泥吸附有机物能力的影响,进而探讨污泥的吸附能力在CIBR实现有机物高效去除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好氧/缺氧/厌氧环境对活性污泥及其灭活污泥吸附有机物能力影响不大,各环境下平均吸附率分别达到54.09%和48.62%.污泥良好的吸附能力及其先吸附后生物降解的特性,保证了CIBR混合液中COD值始终低于30 mg/L.  相似文献   
173.
梁俊宁  高敏  王珊 《环境工程》2016,34(8):104-109
为了解西安市气象条件对霾污染天气的影响,利用西安市13个测点PM2.5逐时监测资料和气温(T)、风向(WD)、风速(WS)、相对湿度(RH)、气压(p)以及能见度(VIS)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西安市2013年12月16—26日发生的一次严重霾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霾污染过程中,西安市PM2.5日均值浓度最高达744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近10倍,能见度最低降至0.42 km,重霾污染期间PM2.5/PM10在64%~80%。分析认为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和主导风向不明显以及大气层结稳定是造成本次霾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因素,其中大气能见度与风速和大气压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62、0.3479,能见度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0.0825,呈微弱正相关,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r=-0.7465,呈显著负相关。细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90,细颗粒污的消光系数最高达9.2 km-1。  相似文献   
174.
火电厂燃煤锅炉系统湿量平衡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煤的有效热能降低、烟气管道和烟囱腐蚀严重,以及向环境中排放湿量过多等问题,对燃煤锅炉系统湿量来源进行分析,建立了锅炉燃烧系统湿量计算的基本模型。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和物料守恒原理,给出了燃煤锅炉系统湿量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燃烧不同煤种锅炉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湿量计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到的燃煤锅炉系统湿量与锅炉的实际运行时烟气湿量较吻合,所给出的燃煤锅炉系统湿量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锅炉燃烧系统的运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提高结冰条件下直升机的飞行安全,对飞行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考虑结冰气象条件、防/除冰系统状态和飞行员经验的影响,建立飞行风险评估方法。通过算例对建立的飞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基于结冰强度确定了飞行风险4级划分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采用正态分布隶属函数建立评估矩阵,对权重集和评估矩阵进行加权平均运算,并对评估结果向量进行处理以给出最终的风险等级。结论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6.
长期研究表明,寿山石的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受地层、构造、火山机构和火山成矿等综合作用控制。寿山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地开石、高岭石和叶蜡石。因寿山石的成矿地质条件、矿物组成和产出部位的不同,形成色彩绚丽、命名异样、品种繁多、分类殊异。但通常以其成因、产状和历史传统分为田坑石、山坑石和水坑石三类。为便于识别、研究和讨论,将寿山石的主要品种及其特征一并简介。  相似文献   
177.
本文介绍了安徽黟县西坑银多金属矿床的构造地质、地层与蚀变、岩浆作用、银矿体与矿石及同位素等特征,探讨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8.
查明了大沟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及泥石流沟谷特征,从而确定了大沟泥石流的形成特征,以利于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并通过计算确定了汶川震区典型泥石流的运动特征,这些结论对于如何经济合理治理大沟泥石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以上结果针对大沟泥石流可以制定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建议在现有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增设三道重力式拦砂坝,并在治理后采取生物措施对其进行综合防治,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可以起到拦截降水、调节径流、护坡稳坡、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抗雨水侵蚀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9.
聚乙烯醇包埋厌氧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最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以聚乙醇为主要包埋材料的混合载体法固定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优化条件。混合载体由聚乙烯醇(PVA)、0.15%海藻酸钠,2%Fe粉,0.3%CaCO3,4%SiO2粉末组成,结果表明,PVA8%,初始污泥浓度15%时最适宜,凝固凝饱和硼PH对包埋效果有影响,用Na2CO3调节硼酸PH至6.7可使包埋颗粒强度及产CH4活性提高,混合载体法有效地解决了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所面临的成球  相似文献   
180.
Controlled experiment of Leymus chinensis seedlings grown in the environmental growth chambers at 3 soil moisture levels and 3 temperature levels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how leaf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will respond to climatic chang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il drought and high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hotosystem ( Fw/Fm ), the overal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 of PSIl(yield), the coefficient of 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qp), but increased the coefficient of 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 q, ). Severe soil drought would decrease Fv/Fm and yield by 3.12% and 37.04% under 26% condition, respectively, and 6.60% and 73.33% under 32% condition, respectively,suggesting that higher temperature may enhan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oil drought. All the soil drought treatments resulted in the decline in leaf nitrogen cont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leaf nitrogen level,but higher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oot nitrogen content and the ratio of root nitrogen to leaf nitrogen,indicating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adaptation to soil drought and temperature. It was also implied that higher temperature would enhance the effect of soil drought on lea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decrease the adaptability of Leymus chinensis to drou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