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65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875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891.
不同水汽来源对湖南长沙地区降水中 δD、δ18O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010年在长沙地区进行降水收集和气象要素观测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中δ18O与温度、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降水中δD、δ18O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水汽输送对降水中δ18O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天气尺度下,长沙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该地区降水中δ18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及反温度效应。对长沙地区的降雪样和降雨样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大降水事件和降雪的大气降水线具有较大斜率和截距。随着降水量的减小,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也逐渐减小,这主要由于小降水事件的雨滴在降落过程中受到二次蒸发强烈,同位素分馏强烈。利用HYSPLIT模式追踪该地区气流的轨迹发现,在季风降水期间(5—9月),δ18O值偏低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南海洋面与西太平洋海区;在非季风降水期间(10—4月),δ18O值偏高的水汽主要来自西风带携带的水汽和局地水汽环流。  相似文献   
892.
喀斯特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程星  於芳 《地球与环境》2005,33(Z1):139-143
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生态变化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在岩溶地区。土壤含水率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含水率的高低可以间接影响岩溶地区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的保护有很重要作用;其次是对岩溶地区生态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壤含水率的实测着手,探索了土壤含水率与植被类型、土壤厚度等方面的关系, 揭示了喀斯特土壤含水率的发育特征与时段变化规律,从而对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93.
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的发展进程;综述了世界各国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区界的界定;同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主要方法,重点剖析了经验法、计算半径法、矫正形状法、解析法、水文地质划分法和数值模拟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给出了各种方法所需要的数据资料;指出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94.
分别在转式垃圾焚烧炉和固定床加热炉中,研究了水分对垃圾焚烧及钙基脱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焚烧过程中一定量水分的存在能促进垃圾焚烧效率,提高钙基氯剂的脱氯效率.同时,分析水分促进垃圾焚烧率和脱氯效果提高的原因,这是由于水分能强化焚烧过程的传质传热,能活化脱氯剂,改善脱氯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5.
Spliid NH  Helweg A  Heinrichson K 《Chemosphere》2006,65(11):2223-2232
Filling and cleaning of pesticide sprayers presents a potential risk of pollution of soil and water. Three different solutions for handling sprayers have been suggested: Filling and cleaning in the field, filling and cleaning on hard surfaces with collection of the waste water, and filling and cleaning on a biobed, which is an excavation lined with clay and filled with a mixture of chopped straw, sphagnum and soil with turf on top, and with increased sorption capacity and microbial activity for degradation of the pesticid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degradation and leaching of 21 pesticides (5 g of each) was followed in an established full-scale model biobed. Percolate was collected and analysed for pesticide residues, and the biobed material was sampled at three different depths and analys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double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During the total study period of 563 days, no traces of 10 out of 21 applied pesticides were detected in the percolate (detection limits between 0.02 and 0.9 μg l−1) and three pesticides were only detected once and at concentrations below 2 μg l−1. During the first 198 days before second application, 14% of the applied herbicide bentazone was detected in the leachate with maximum and mean concentrations of 445 and 172 μg l−1, respectively. About 2% of the initial mecoprop and fluazifop dose was detected in the percolate, with mean concentrations of 23 μg l−1, while MCPA and dimethoate had mean concentrations of 3.5 and 4.7 μg l−1, respectively. Leachate concentrations for the remaining pesticides were generally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0.02–0.9 μg l−1, below 1% of applied). Sorption studies of five pesticides showed that compounds with a low Kd value appeared in the leachate. After 169 days, all pesticides in the biobed profile were degraded to a level below 50% of the calculated initial dose. Pesticides with Koc values above 100 were primarily found in the uppermost 10 cm and degraded slowest due to the low bioavailability. The 11 most degradable pesticides were all degraded such that less than 3% remained in the biobed after 169 days.

Following seco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of the biobed, leachate was sampled 215 and 365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This showed the same pesticides to be leached out and at concentration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he first treatment. The same pesticides as after the first treatment were retained in the biobed.  相似文献   

896.
基于SPARROW模型,利用新安江流域2009~2010年60个监测站点的TN浓度数据,以及相关污染源及空间属性数据对流域水质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69%的河段TN模拟浓度可以达到III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对跨省界评估断面——街口断面进行TN污染源溯源分析,发现上游各子流域的工业源污染对断面污染总量的贡献比例为7.41%,农业源污染贡献比例为57.52%,生活源污染贡献比例为35.07%,且分别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考虑使用该方法为以跨界断面污染物浓度控制为目标的相关削减措施的提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97.
改性蒙脱土对稻田土壤甲基汞的阻控修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韩怡新  何天容  王祖波 《环境科学》2019,40(11):5107-5113
采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壳聚糖对蒙脱土进行改性,利用XRD技术对改性蒙脱土进行表征,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巯基蒙脱土和壳聚糖蒙脱土对甲基汞污染土壤的阻控修复效果.XRD分析结果显示,巯基和壳聚糖都成功负载于蒙脱土上.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甲基汞污染土壤中添加修复材料后,对土壤甲基汞均产生了较好的阻控修复效果.对比空白对照,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甲基汞含量分别降低了82. 10%(巯基蒙脱土)和45. 20%(壳聚糖蒙脱土);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中甲基汞含量分别降低了66. 70%(巯基蒙脱土)和49. 79%(壳聚糖蒙脱土);在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甲基汞含量降低了44. 66%(巯基蒙脱土),添加壳聚糖蒙脱土4周后,土壤甲基汞含量降低了54. 37%.相比单加改性蒙脱土,联合添加改性蒙脱土和石灰处理后其修复效果没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98.
四川省清平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使用美国通用流失方程(USLE)计算出四川清平水库流域12个集水区域的高地潜在侵蚀量,并用0.2的输沙系数计算出每年流入水库中的泥沙为19.32万t,同时也计算了氮磷进入水库的数量,文中讨论了USLE模型在山区水库流域的适用性和模型参数的率定方法。  相似文献   
899.
芦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一般规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芦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监测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流域出口的污染物流失情况,研究一次降雨径流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的一般规律,以及不同前期降雨条件下的污染物流失特征.研究表明:随着前期降雨量的增大,SS的流失明显降低,当试验前5天总降雨量为15、115、161mm时,流域出口的SS流失浓度分别为265.6、145.8和124.2mg/L;流域出口的营养物质与COD受前期降雨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波动幅度不大于±15%.小区试验的结果表明:污染物流失浓度的一般规律为:旱地>居民点>草地>林地>水田.植被覆盖可有效地减少泥沙流失,当植被盖度从50%上升到90%时,泥沙流失浓度可减少80%.土壤背景值是决定TN流失浓度的关键因子,旱地、草地、林地的TN流失浓度与土壤背景值的比值为2.75%、2.79%和2.42%.NO3--N与NH4+-N的流失浓度随植被盖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00.
白洋淀府河中氮的来源与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王珺  高高  裴元生  杨志峰 《环境科学》2010,31(12):2905-2910
采用δ15N示踪法对白洋淀府河中含氮污染物来源以及氮的沿程迁移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府河氨氮(NH 4+-N)和硝氮(NO 3--N)中δ15N分别为1.35‰~8.01‰,-6.69‰~8.36‰.府河氮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保定市生产生活废水,农业面源对河流氮污染的贡献不大.枯水期,府河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频繁,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受水体与沉积物二者的共同影响.丰水期,河流NH 4+-N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去除;NO 3--N减少约86.3%,其中反硝化作用贡献为44.6%,水生植物吸收占到55.4%.因此,通过恢复府河水生植物,可以强化植物对河流NH 4+-N和NO 3--N的吸收,从而缓解白洋淀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