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465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875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1.
污染底泥是水体最主要的内源,存在污染物二次释放的风险,而环保疏浚可以有效地清除污染底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及其释放风险,因此近年来该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环保疏浚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清除河流、湖泊(水库)水体污染底泥中累积的污染物,并对浚后污泥进行安全处理处置,为污染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发挥工程作用.作为湖泊、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疏浚是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之一,也是湖泊河流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但底泥疏浚同时也存在疏浚效果不理想、可能造成原位扰动与异地污染、改变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生态风险.研究显示,未来环保疏浚的主要发展方向应包括:① 基于调查评估基础上的污染底泥分区、分类环保疏浚及处理处置研究;②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与区域生态修复一体化设计研究;③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浚后干化-处理处置-资源化集成技术研究;④ 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处理和资源化全过程监管评估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12.
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测量和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戴树桂  张林 《环境化学》1996,15(2):138-146
本文就室内空气中多环芳烃典型污染源-室内燃煤和室内吸烟排放的多环芳烃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同室外大气(对照)中多环芳烃组成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室内环境不同污染源排放多环烃组成和含量的特征性,结果表明,室内燃煤污染同燃煤型室外大气源排放多环芳烃具有相似组成含量特征,而室朵烟草烟雾污染源的多环芳烃组成含量特征,则与室外煤型和交通型均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913.
白洋淀湖泊湿地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源或汇, 研究湿地N2O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特性对探究N2O的排放活跃区及减小温室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白洋淀湖泊湿地N2O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湖泊湿地N2O的排放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性,夏季N2O的排放量最大,且湖滨带是其排放的活跃区;白洋淀湖泊湿地优势植被芦苇的生长状况影响N2O的产生与排放,其鲜质量增加量与N2O的排放通量呈负相关性;土壤含水率的变化与N2O的排放通量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土壤含水率升高,N2O的排放通量增加;白洋淀湖泊湿地水中亚硝态氮质量浓度与N2O的产生和排放关系密切,随着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的增加N2O的排放通量呈对数增长.  相似文献   
914.
不同人工措施对沙质荒漠生态恢复与重建初期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流沙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人工措施干预治理流动沙地后其生态恢复初期(前3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以流沙区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变化首先始于各种机械措施所建立的稳定地面的形成,为天然植物的迅速增殖和侵入、人工固沙植物的介入、枯枝落叶的储存及流沙成土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枯枝落叶层的形成又为土壤-植物系统物质交换建立了介面,促进了流沙的成土过程。不同人工措施治理区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与流沙区土壤含水量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水分仍能保持流动沙地原有的水分平衡状态。但随着天然植被的恢复与人工固沙林生长,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由干预前的40cm加深至第三年的160cm。系统内植物恢复与流沙成土过程的前期效果表明,草沙障或土沙障 固沙林措施优于塑料沙障 人工沙蒿和封育治理措施,是流动沙地得以快速治理的有效方法。从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看,人工植被在建立后第三年其生态功能才开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15.
发酵基质含水率对牛粪好氧堆肥发酵产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试验,采用氧弹量热法测定发酵产热量,研究堆肥原料不同初始含水率(物料初始含水率w分别为41%、50%、55%、65%和75%)对发酵产热的影响,以及堆肥过程中有机质损失与产热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堆肥第3天各处理(除初始含水率75%处理)温度均达55℃以上,堆肥各处理均表现为前3 d有机质降解最快,热值损失最多。物料初始含水率为41%~65%时,发酵产热量与物料初始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初始含水率65%对堆肥最有利,有机质损失和总热值变化最大,有机质损失29.18%,总产热量为2 236 kJ.kg-1,若所产热量全部用于去除水分,可以使堆肥物料水分完全去除。  相似文献   
916.
江锦花  朱利中  张明 《环境化学》2006,25(5):546-549
研究了椒江口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苯胺、硝基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及来源,评价了各种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椒江口海水中苯胺、硝基苯、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9.3-105.1μg·l-1,46.2-268.5μg·l-1,57.5-519.3ng·l-1和356.9-1021.4 ng·l-1;沉积物中苯胺、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的浓度(干重)范围分别为0.76-1.12μg·g-1,5.78-10.42 ng·g-1,77.5-165.4 ng·g-1;生物体中PCBs、PAHs的浓度(湿重)范围分别为19.51-20.62 ng·g-1,0.11-1.03 ng·g-1.生物体内PCBs的富集倍数高于PAHs,而沉积物中PAHs的富集倍数高于PCBs.海水、沉积物中的苯胺和硝基苯主要来自源于椒江口化工废水的排放,PAHs主要来源于台州火力发电厂的燃烧污染,PCBs主要来源于废旧电器拆解业污染物的排放迁移.  相似文献   
917.
南京市重点污染源对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本掌握南京市各类污染源排放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2005年1月南京市一次较为典型的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重污染发生时重点污染源对城区主要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北工业区与主城区毗邻,而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在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时对主城区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值具有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918.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监督管理的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就《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基本内容和对运行单位的基本要求,以及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和环保局如何正确履行各自监督管理职能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19.
江苏省城市污泥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江苏省21家代表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污泥中含有7-16种PAH化合物,都是以2(或3)个苯环的化合物为主,而难降解4-6个苯环的化合物所占质量分数均较低.但污水来源及其处理方式、污泥处理方法等均影响着污泥中PAHs的含量及组成,消化可明显降低污泥中PAHs的含量.污泥中∑PAHs总量在11.68-169.91 mg·kg-1,各污泥间含量差异显著;具有致癌性的PAHs含量在1.17-41.03 mg·kg-1,平均值为6.59mg·kg-1;被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的PAHs含量在4.07-59.06 mg-kg-1之间.其中萘是江苏城市污泥中均含有的PAHs化合物,而对于强致癌性化合物苯并(a)芘,其含量相对较低,在污泥中含量一般在0-2.20 mg·kg-1,平均含量为0.15mg·kg-1,远低于我国农用污泥控制标准的3.0 mg·kg-1.  相似文献   
920.
污染源现场监测真实性和法律有效性控制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源现场监测中的客观真实性和法律有效性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但在监测实践中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有效的控制措施。文章在多年监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一些控制措施和方法,实践证明,简单易行、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