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379篇
基础理论   125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相似文献   
22.
铁炭内电解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晓英  朱星  周翔  徐亚东  王菊  韦诚  高雅洁  周橄 《环境科学》2017,38(6):2412-2418
针对污水厂尾水总氮(TN)含量偏高、微生物可利用碳源低的问题,构建铁炭内电解垂直流人工湿地(ICIE-VFCW)装置,研究了ICIE-VFCW对尾水的处理效果,并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凝胶过滤色谱(GFC),进一步探讨了ICIEVFCW强化脱氮机制.结果表明,ICIE-VFCW可提高系统对尾水中COD的去除,出水COD可稳定在30 mg·L~(-1)以下,全年、暖季、寒季COD平均去除率较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可提高10.16%、9.81%、11.22%.系统出水TN可维持在10 mg·L~(-1)以下,全年、暖季、寒季TN平均去除率较普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提高13.72%、12.90%、16.17%.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污水中有机物的腐殖度、芳香度及相对分子质量(Mr)均有所下降,且ICIE-VFCW中Mr下降更为明显.湿地基质掺杂铁炭可促进尾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为微生物提供更多可利用碳源,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23.
光催化降解渗滤液DOM不同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陈忠  王焰新  张彩香 《环境科学》2012,33(10):3495-3500
采用凝胶色谱技术研究了光催化氧化处理过程中垃圾渗滤液DOM 6种组分的分子质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DOM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多在104以下,平均在104以上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是HIB和HIN,仅占渗滤液DOM总量的20%左右.其余组分大多位于(1~10)×103之间,低于500的组分含量很少.说明垃圾渗滤液DOM是以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黄腐酸类物质为主,难以生物降解.光催化处理过程中渗滤液DOM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逐渐变宽,多分散系数D逐渐增大.HOB、HIB、HIA以及HON组分在光催化处理后,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减小;其中HOB减小最为明显,由初始的(4~25)×103,减小为72 h的(0.4~1)×103之间.而HOA和HIN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增加趋势,其中HOA增加最为明显,在垃圾原液中分布于(2~20)×103,在72 h光催化处理液中位于(20~50)×103之间.随着处理时间延长,DOM各组分的RID信号均降低,说明其浓度下降.整体上看,渗滤液DOM各组分均发生了明显光催化转化.  相似文献   
24.
黄河口湿地土壤中正构烷烃分子指标及物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姚鹏  尹红珍  姚庆祯  陈洪涛  刘月良 《环境科学》2012,33(10):3457-3465
对黄河口湿地表层土壤中的总有机碳、正构烷烃等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正构烷烃分子指标,探讨了其物源指示意义,并对不同采样区域和采样时间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河口湿地土壤中正构烷烃以高碳奇数烷烃(C25~C33)为主,说明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自于陆地高等植物,而样品中未分离混合物的存在表明土壤可能受到了油类污染.土壤中总的正构烷烃含量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差异,总的变化范围在0.57~3.90μg.g-1.在2009年4月(枯水期)总的正构烷烃含量相对6月(调水调沙期间)要高,以黄河口湿地核心恢复区最高,其次是黄河入海前最后一个浮桥下方的黄河北岸,最后是黄河故道区域,而6月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这一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是一致的,而与中值粒径的变化趋势相反,反映了两个不同的采样时间水环境条件的差异.基于正构烷烃的分子指标,如平均链长ACL、奇偶优势度OEP、烷烃指数AI、碳优势指数CPI和陆海比TAR等表明黄河口湿地土壤的有机质的成熟度较低,有较强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优势,且主要来自于草本植物.与其他指标相比,陆海比指标TAR更好地反映了水环境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研究采用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高锰酸钾+浸没式微滤膜的组合工艺对太湖水进行中试试验,通过高效凝胶色谱(HPSEC-UV-TOC)和三维荧光(3DEEM)的测定方法,着重考察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和亲疏水性对膜不可逆污染的影响.凝胶色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可几乎完全去除大分子有机物(Mr>10×103),但仅能去除部分的中等分子(10×103>Mr>1×103)和小分子(Mr<1×103)有机物.研究发现化学清洗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多为中等分子和小分子,说明导致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是中等分子和小分子有机物.此外,洗膜水中强疏和中性亲水组分含量远高于弱疏和极性亲水,说明强疏和中性亲水组分是不可逆污染的主要物质.三维荧光分析表明,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是造成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26.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法测定水样中硫化物的浓度,对其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当水样浓度为3.42mg/L时,考虑测定过程的标准溶液的配制、曲线拟合、仪器测量重复性等因素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测得硫化物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0.13mg/L,其中最主要的分量是由硫化物标准溶液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7.
水环境中轮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是重要的水介传播病原体,其感染性强,稳定性高,是水环境中危害严重的病原微生物,快速、准确地检测水环境中的轮状病毒对于控制疾病爆发和保障水质公共卫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系统介绍了水环境中病毒浓集方法、核酸提取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综述了水中轮状病毒浓集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检测水环境中轮状病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以廉价的高岭土和硅酸钠为硅源,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分子筛。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埘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样品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长程有序的介孔分子筛平均孔径约为2.75nm:经900℃焙烧3h或100℃水热处理6d,样品的介孔结构不被破坏,说明样品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2+)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简称MT)在肝胰腺、鳃、肌肉和心脏中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及低分子量壳聚糖(low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简称LMWC)的联合作...  相似文献   
30.
偶氮染料分子结构对其生物脱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偶氮染料是工业中染料用量最大的一类,不同的分子结构对其微生物脱色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章综述了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取代基种类及其取代位置对染料的脱色规律,以及分子特征结构对微生物脱色的量化分析。对目前染料生物脱色规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