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428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9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珠江三角洲5市(广州、深圳、佛山、惠州和肇庆)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55个生活垃圾样品的干基组分及典型重金属(As、Cd、Hg、Cr和Pb)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探论重金属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可能来源,并结合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用蒙特卡洛模拟定量评价生活垃圾收运、分类及处理各环节环卫工人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5市生活垃圾中As、Cd、Hg、Cr和Pb的浓度分别为(4.49±1.18),(1.95±1.96),(0.41±0.60),(147.28±160.48)和(121.59±199.42) mg/kg;生活垃圾中Hg和Pb可能主要来源于金属制品和镀金材料;Cd和Cr可能主要来源于金属制品、镀金材料、快餐垃圾和包装垃圾;As可能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中的沙土和草木组分.生活垃圾的收运、分类及处理环节,街道清扫保洁工人、分类收运工人和填埋处理工人的非致癌风险基本不用考虑,但致癌风险很高,致癌风险指数最高可达安全阈值的6倍,主要风险暴露途径为手-口摄入(非食物途径);垃圾焚烧处理工人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很高,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指数最高值分别约为安全阈值的11倍和90倍,主要风险暴露途径为手-口摄入和呼吸吸入;相同暴露环境下,女环卫工人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概率均略高于男环卫工人.因此,生活垃圾收运、分类及处理环节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重金属人体暴露途径进行阻隔.  相似文献   
222.
为解决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常规工艺难以有效去除低温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问题,以4A沸石分子筛为载体,通过壳聚糖改性制备出一种具有低温去除水中硝酸盐功能的吸附颗粒,有望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提标改造.通过小试试验,研究壳聚糖改性4A沸石分子筛颗粒去除低温水中硝酸盐的反应机理,分析其去除硝酸盐过程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并通过pHPZC(零电点)测定、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一步分析其反应前、后表面物化特性.结果表明:①在温度为8~10℃下,壳聚糖改性4A沸石分子筛颗粒对硝酸盐的吸附平衡时间为8 h,平衡吸附量为1.88 mg/g.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吸附热力学参数△G0 < 0、△H0>0、△S0>0,表明吸附为熵增加的吸热过程.③壳聚糖改性4A沸石分子筛颗粒的pHPZC为10.0,FT-IR结果表明,-NH2和-OH官能团吸附了水中的硝酸根离子,XPS结果表明,N(1s)和O(1s)元素在吸附过程中参与反应.研究显示,壳聚糖改性4A沸石分子筛颗粒分子结构中的-NH2和-OH基团通过静电结合和氢键作用与硝酸根离子进行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223.
何沅洁  刘江  江韬  黄京晶  成晴  陈宏 《环境科学》2017,38(2):600-607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干期时会生长大量植被,其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会对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带来一定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水培法以及利用去离子水直接浸提其根际土测出三峡库区优势植物狗牙根和稗草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并模拟优势植物所分泌的单一有机酸和混合有机酸分别对消落带土壤中的铅(Pb)进行解吸,探究其对消落带土壤中铅的解吸动力学.结果表明,狗牙根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均大于稗草,其中柠檬酸、丙二酸、乙酸、苹果酸是两种植株根系均分泌的有机酸,且乙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765 mmol·kg-1、0.261 mmol·kg-1,而在狗牙根和稗草根际土中均检测到柠檬酸、丙二酸、乙酸;选取柠檬酸、丙二酸、乙酸对消落带土壤中铅进行解吸时,发现当有机酸浓度≤1 mmol·L~(-1)时,有机酸解吸量由高到低为:丙二酸柠檬酸乙酸;而当有机酸浓度1 mmol·L~(-1)时,有机酸解吸量由高到低为:柠檬酸丙二酸乙酸,且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土壤中含量低时,抑制土壤对Pb的解吸;含量高时,促进土壤对Pb的解吸.在解吸过程中,0~240 min为快反应阶段,240 min后为慢反应阶段,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4.
3-(吗啉基甲基)-苯并噻唑-2-硫酮的合成与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3-(吗啉基甲基)-苯并噻唑-2-硫酮(MLMBT)的缓蚀性能。方法在微波辐照下用2-巯基苯并噻唑、甲醛和吗啡啉合成了MLMBT,采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了其缓蚀性能,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讨了其在Fe表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该缓蚀剂能有效抑制N80钢CO2腐蚀,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在90℃和其加量为0.5 g/L时,能使腐蚀速率从0.3691 g/(m2·h)降低到0.1048 g/(m2·h)。其分子中最高占据轨道(HOMO)的电荷主要分布在分子中的N,S原子上,而其最低空轨道(LUMO)的电荷则主要分布在巯基苯并噻唑环上,当其在N80钢表面发生吸附时,分子中的巯基苯并噻唑环和吗啉基处于同一平面而同时平行吸附。结论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从微观角度验证了MLMBT具有良好缓蚀性能,与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25.
活性炭的吸附机理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金梅  凌琪  李瑞 《四川环境》2011,30(1):97-100
本文从活性炭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介绍了活性炭吸附的一般机理。综述了活性炭在城市给水、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在净水工程中的应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工艺;MBR/PAC组合工艺及工业上使用石灰石与活性炭联合去除污染物的技术;从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的选择、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活性炭的改性等方面,提出了活性炭在水处理应用上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26.
受体功能区结构的分化是导致部分环境污染物内分泌干扰效应种间选择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青鳉的雌激素受体α亚型(medERα)配体结合区的三维结构,并与人的hERα结构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经过分子对接分析了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含氯衍生物与两个物种ERα作用模式的差异及其分子基础,并基于此提...  相似文献   
227.
多年生植物的芽休眠及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芽休眠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使多年生植物避开不利的环境条件,使种群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得以生存.综述了多年生植物芽休眠的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芽休眠是一个受多个因素和多种基因综合调控的复杂生命现象,其形成和解除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调控.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激素、糖类、多胺和Ca2+等信号分子以及抗氧化酶类和能量代谢酶类等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与之相适应.这些变化是在相应的基因表达调控下实现的,这些基因涉及到光、温响应基因,水分响应基因,能量代谢基因,胁迫响应基因,激素相关基因,以及MADS-box转录因子等,它们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控制着芽休眠的形成与解除.结合研究课题提出今后芽休眠机制的研究方向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图1参67  相似文献   
228.
229.
溶解有机质存在于所有的水环境中,它是组成不均匀、结构复杂和分子量分布很宽的有机化合物混合体。本文综述了测量溶解有机质分子量的主要方法,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其中详细介绍了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的原理,平均分子量和分散系数的计算,以及分子量的校正;同时介绍了可能影响分子量分布的主要地球化学因素,以及天然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分子量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230.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氨氧化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PCR技术只能实现对核酸的定性检测而无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传统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实现了对核酸的定量研究。该技术是向常规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通过监测PCR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对核酸的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工作量低等特点,在医学和微生物学领域已广泛地应用于疾病诊断、病毒定量检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演替规律的研究。文章综述了该项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环境氨氧化细菌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