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57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855篇
基础理论   248篇
污染及防治   178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41.
Fluctuat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s and soil properties occur at shor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however, results are often reported for larger scales studies. We monitored CO2, CH4, and N2O fluxes and soil temperature (T), thermal conductivity (K), resistivity (R) and thermal di usivity (D) from 2004 to 2006 in a pasture. Soil air samples for determination of CO2, CH4 and N2O concentra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static and vented chambers and analyzed within two hours of collection with a gas chromatograph. T, K, R and D were measured in-situ using a KD2 probe. Soil samples were also taken for measurements of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pasture acted as a sink in 2004, a source in 2005 and again a sink of CH4 in 2006. CO2 and CH4 were highest, but N2O as well as T, K and D were lowest in 2004. Only K was correlated with CO2 in 2004 while T correlated with both N2O (r = 0.76, p = 0.0001) and CO2 (r = 0.88, p = 0.0001) in 2005. In 2006, all gases flux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 K and R when the data for the entire year were considered. However,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data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month-to-month shifts, lack of correlation and di ering spatial structures. These results stress the need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gases fluxes. K and R o er a promise as potential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greenhouse gases fluxes in this pasture.  相似文献   
842.
分散剂对脱水污泥流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旋转粘度法研究了高速搅拌时间以及有机、无机分散剂对脱水污泥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速机械搅拌的方法能够使污泥的表观粘度降低,经过30s后表观粘度可由8500mPa·s降低到2740mPa·s,流动性增大;在此基础上掺加1%的萘系磺酸盐或2%的酒石酸钾钠可使污泥的表观粘度由2740mPa·s分别降到1840mPa·s与1640mPa·s,并且将这两种分散剂复合后加入到脱水污泥中,可以使污泥的表观粘度由2740mPa·s降到1360mPa·s,表观粘度明显降低。此课题的研究为脱水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提供了有利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43.
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处理铬污染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昕  乔庆云 《环境科技》2010,23(1):8-11
以扬州第四水厂的沉淀后出水作为原水,模拟突发铬污染,通过投加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进行应急处理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对铬的吸附在30min内能达到88.2%的吸附容量;碳基高价银分子晶体电池对铬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溶液pH值大于5时,吸附几乎为0;对进水质量浓度小于0.75mg/L的铬污染水样,接触时间5min以内便能使出水中铬的质量浓度降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限值0.05mg/L。  相似文献   
844.
Novosol法固定底泥中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ovosol法处理河道疏浚底泥,固定底泥中的重金属,并研究了磷酸投加量、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底泥重金属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ovosol法处理底泥适宜的磷酸投加量为0.17mo.lkg-1,烧结温度为700℃,烧结时间为2h.采用毒性浸出方法(TCLP)浸取处理底泥,浸出液中Cd、Zn和Pb的浸出浓度均远远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规定的限值.稳定浸出液pH为5时,优化条件下Novosol法处理后底泥中Cd、Zn、Pb的浸出量比原底泥的浸出量分别降低了77.4%、53.9%和39.4%.底泥中Zn和Cd的浸出受pH影响较大,当浸出液pH降到6以下时,Zn和Cd的浸出浓度显著增加;而底泥中的Pb由于在Novosol法处理过程转化成极为稳定的磷酸盐矿物结构,受pH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45.
利用流动电流、絮凝脉动颗粒检测技术、分子量分布及XAD树脂分类技术对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剂提高了硫酸铝的混凝效果,投加0.75 mg/L高锰酸盐复合剂后,较单独投加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流动电流(SC)检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剂使有机物表面所带的负电性减弱,稳定性降低.如单独投加60 mg/L硫酸铝时SC值为55.2,而投加0.50、 0.75和1.0 mg/L的高锰酸盐复合剂预氧化处理后,SC值分别升高至61.4、 69.6和87.0.投加高锰酸盐复合剂后,絮凝指数增加,表明高锰酸盐复合剂及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对混凝起到了强化作用.分子质量分布及XAD树脂分类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剂提高了混凝过程对小分子质量和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如硫酸铝混凝后亲水性有机物的含量为1.90 mg/L,而投加高锰酸盐复合剂后,可使其含量降至1.32 mg/L.  相似文献   
846.
分别采用分子量分级膜和XAD-8树脂,研究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及不同分子量分布区间亲疏水有机物的相对含量,考察了分子量分布及亲疏水特性对纳滤膜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出水有机物中,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含量最高,小于2k的有机物占总有机物含量的45.61%,其中亲水性物质占28.07%,疏水性物质占17.54%;不同特征的原水分别经纳滤膜过滤,分子量分布对膜污染影响较大,分子量小于30k时,分子量区间越小,比通量衰减越快,分子量大于30k时,分子量区间越大,比通量衰减越快,且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通量衰减程度大于分子量较大有机物;在分子量分布相同区间内,亲水性有机物的比通量衰减较慢,说明相同分子量时,膜对亲水性物质的截留率较低,而疏水性物质是引起膜通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7.
NiCrAlYSi涂层对DZ125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DZ125合金基体上制备出厚度约为30μm的NiCrAlYSi涂层,研究NiCrAlYSi涂层对DZ125合金拉伸、持久、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Z125合金沉积NiCrAlYSi涂层后,980℃/235MPa高温持久寿命与基体合金相当,但持久断裂塑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900℃高温拉伸强度σb、屈服强度σ0.2、延伸率δ和面缩率ψ与基体相比,基本保持不变;760℃/450MPa和900a℃/380MPa疲劳寿命与基体合金相当,即DZ125合金沉积NiCrAlYSi涂层后,对DZ125合金力学性能没有不利影响,满足工程化可靠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48.
微生物絮凝剂作用下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劲松 《环境科学》2009,30(11):3329-3335
以3个同样的UASB(R1、R2、R3)处理COD浓度为5 500~6 500 mg.L-1的废水,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每7 d投加1次方式,R1中每次投加7.5 g CaCl2和400 mL微生物絮凝剂MBF21,R2中每次投加140 mg阳离子PAM,R3作为对照,进行厌氧颗粒污泥培育试验,以考察微生物絮凝剂MBF21对培育厌氧颗粒污泥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经过67 d的运行,R1、R2、R3中均培育出厌氧颗粒污泥,对应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18、1.21、0.76 mm,平均粒径增长速率分别为15.37、15.82、9.10μm.d-1,比产甲烷活性SMA(COD-CH4/VSS.t)值分别为0.740、0.657、0.558 g.(g.d)-1,VSS/SS分别为0.667、0.629、0.607,SVI值分别为14.7、13.1、20.4 mL.g-1,湿污泥密度分别为1.061、1.064、1.054 g.cm-3,强度系数ζ分别为92.1、93.5、84.7.电镜扫描发现R1和R2中的颗粒污泥比对照组R3中的颗粒污泥更密实,在形成成熟颗粒污泥过程中,3个反应器均呈现相似规律,即污泥表面由丝状菌占优逐渐向杆菌、球菌占优方向转化.本研究证明了微生物絮凝剂MBF21在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在提高颗粒污泥物理性能方面接近阳离子PAM,在提高颗粒污泥生理、生化性能方面优于阳离子PAM.  相似文献   
849.
采用K2S2O8/NaHSO3引发丙烯酰胺溶液聚合,探讨了抗交联剂甲酸钠对聚丙烯酰胺(PAM)的粘均分子量及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K2S2O8/NaHSO3为引发剂,反应温度20℃,引发剂用量为0.5‰,丙烯酰胺单体浓度40%,抗交联剂用量为5ppm时,可获得最高粘均分子量达1.9×107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实验结果表明:当抗交联剂用量为15ppm时,所合成的PAM的絮凝效果最好,上层液体的透光度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50.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种改性后的纳米碳管(CNTs)进入环境。充分认识改性后CNTs的理化性质是对其进行客观风险评价的重要前提。主要分析了几种常用方法改性后的CNTs的悬浮、吸附特征及其理化性质差异,综述了目前CNTs毒理学实验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其潜在风险,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